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道路线形与行车安全、舒适的辩证关系 ,对实际建设中的运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众芳 《广东科技》2012,21(5):99-99,102
沥青路面以其表面平整、耐磨抗滑、行车舒适及维修简便等优良性能,已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沥青路面平整度直接关系到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是综合反映公路道路使用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沥青路面面层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施工实践就如何改进公路路面面层不平整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对路基变形的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道路建设中。为响应国家政策,沥青路面应积极使用橡胶沥青、路基再生、沥青路面再生等新技术,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4.
梁鹏 《科技信息》2011,(8):I0333-I0333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因其本身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震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城市道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均普遍采用。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龟裂、泛油、松散、坑槽、雍包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舒适度、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油耗,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出现各种病害的原因,并粗略提出了根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人们对道路行车的舒适度、安全性要求也不断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行车舒适、噪音小、抗滑无车辙、平整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行车舒适性与平面道路线形密切相关,在分析车辆在不同道路线形下运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舒适性评价的方法,阐述横向加速度、轴向加速度与舒适性的关系及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加速度的变化对舒适性的影响,建立加速度变化率模型和加速度干扰模型。用加速度干扰表示速度摆动大小和变化频繁度,给出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路段上加速度干扰的离散化模型。通过对不同道路线形的实例仿真,定量分析加速度变化率对舒适性的影响,以加速度干扰大小分析不同线形路段条件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并针对不同道路线形给出提高舒适性的改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为检验道路平面线形舒适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公路路面平整度与行车舒适性密切相关。在分析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垂直方向振动加速度干扰来评价公路路面的行车舒适性。结合路面的正弦波理论,建立垂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仿真,将模型应用于行车舒适性评价,并分析路面振幅、波长与速度对加速度干扰及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新模型的建立既能为行车舒适性提供准确的评价指标,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又能在道路路面设计阶段提供一定的参数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加速度干扰是对车辆速度摆动的描述,车速摆动涉及行车舒适性的问题,加速度干扰可以作为一个评价行车舒适性的定量评价指标。选取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之一的缓和曲线进行研究,考虑人体对不同振动方向的敏感程度不同,分别建立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干扰模型,然后给予两个方向不同的计权系数,建立了缓和曲线上合加速度干扰模型。通过实例仿真,分析回旋线参数和行驶速度对加速度干扰及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最后选取试验路段,对模型进行验证与应用,既为评价行车舒适性提供了定量分析指标,又为道路缓和曲线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道路线形与道路交通事故的关系,提出了改进道路曲线的设计方法和道路线形设计的核查方法,以满足行车的力学性能,同时满足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等要求,使道路曲线与地形和车辆的行驶轨迹达到完美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芒市城市道路路基病害,已成为城市道路建设质量通病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严重影响着道路的行车舒适和安全,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品质和寿命,同时也损耗了大量城市道路建设资金,给后期的使用与管理带来不便,加大了管护成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谢丰泽 《广东科技》2013,(22):157-157,159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公路与铁路的建设呈现着突飞猛进的态势,更多大跨度桥梁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更好的适应地理环境和保证行车速度以及行车舒适性,在进行道路线形设计时,通常会设计桥梁的高墩,以此来保证道路的平缓和行车舒适度。在整个桥梁的构造当中,尤其以桥墩的施工为关键,高墩施工可以认为是桥梁施工的基础。以桥梁高墩施工为切入口,探讨高墩施工中的特点和难点并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水泥混凝土路面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公路建设中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建设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安全的路面。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交通流量和交通荷载甚至轮胎压力不断增加,公路运输总量持续增长也让道路使用条件越来越恶劣。  相似文献   

13.
马海明 《科技信息》2012,(30):402-402
根据多年道路施工的经验,浅谈在道路建设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成了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公路建设中,我们只有保护建设环境的责任,不能也无权恣意破坏。良好的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富有行车诱导性,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公路本身形成一个行车迅速、舒适、清洁、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加速度干扰的圆曲线上行车舒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速度的变化影响到行车舒适性,而加速度干扰正是对车辆速度变化的描述,因此加速度干扰可作为行车舒适性的定量评价指标.选择平面线形中三要素之一的圆曲线上的行车舒适性进行研究,将车辆的加速度按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结合加速度干扰理论,分别建立2个方向的分加速度干扰模型.根据人体对不同振动方向的敏感程度不同,给予不同的计权系数,建立了圆曲线上合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选用实际圆曲线道路进行实例仿真,并分析加速度干扰值的变化过程及行车舒适性,分析结果表明圆曲线半径和行车速度均对行车舒适性有较大影响.新模型既可为全面准确评价行车舒适性提供定量的计算表达式,又可在圆曲线道路设计时提供一定的参数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始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总量持续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断的突破,交通流量、交通荷载、轮胎压力不断增加,道路使用条件越来越恶劣。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啃边、缺角、断板、错台、中缝胀开等病害已严重影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道路行车质量,如何建设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安全的路面,是摆在每一个公路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成因,剖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当前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必要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建新 《科技资讯》2011,(14):94-94,9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道路交通运输的需要,沥青路面因为具有施工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扩维修简便、适宜分期修建等独特的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道路建设中.文章通过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全过程出发,对实际施工中的工序、工艺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具有平整、坚实、抗裂、防渗等优点的沥青路面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中,然而由于其材质本身的差异及设计施工等因素,常造成一些影响道路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质量通病,缩短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施工技术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强度高、水稳性好、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低等优点。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的日臻完善,混凝土路面的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在高等级、重交通的道路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刚性路面,行车的舒适性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而平整度是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性的最主要的指标。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水泥混凝土滑模摊铺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刍议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洁  于颖颖 《科技信息》2009,(15):282-282
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行车噪音低,施工周期短、维修方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行车噪音低,施工周期短、维修方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