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荣光 《科技信息》2009,(35):195-195,327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以及家庭收入分类,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存在差异性;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差异性显著;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文、理不同专业学生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牟莹 《科技信息》2011,(4):47-47
大学生就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焦虑、急躁、自卑、自负等心理障碍。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予以积极的心理疏导,提出相关对策,帮助大学生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才能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3.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袁琳  柴松坡  石琛琛 《科技信息》2013,(16):245-245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挫折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促进大学生求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宫萍 《科技信息》2010,(10):I0343-I0344
有些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焦虑、自卑、嫉妒、攻击性地心理障碍,有损于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和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一定的对策,消除毕业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顺利完成择业就业工作。本文将针对毕业生因就业"难"而产生地心理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另外,要想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扩招后给大学生带来地就业难问题,笔者建议应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新渠道。最后,希望通过此文能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择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试谈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诸种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帮助大学生解开情绪上的“疙瘩”,割除心理上的“肿瘤”,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系统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这一思想出发,探讨和论述了大学生当中最常见的五种心理障碍和具体表现,即:应激心理障碍、情感心理障碍、意志心理障碍、焦虑心理障碍、挫折心理障碍.并在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提出了多角度的防治对策,以通过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矫正与调适,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冬冬  余相静 《科技信息》2010,(26):I0082-I0083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胜任力的不同决定因素与社交焦虑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情绪胜任力"和社交焦虑量表对河南师范大学16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文科类学生的情绪胜任力显著低于理科类学生的情绪胜任力,但专业与社会环境、专业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文科类学生和理科类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社交焦虑程度;在同等的社交焦虑水平下,文科类学生的总体情绪胜任力以及情绪胜任力的三个决定维度得分都低于理科类学生,而在社交焦虑程度较低的群体中,文科类学生和理科类学生的总体情绪胜任力和情绪体验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杨同辉 《科技信息》2010,(22):60-61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供过于求的职场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突破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是高校就业工作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切入点,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排除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摈除对大学生和谐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女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难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知识女性潜力的充分发挥,而且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其不良影响,指出加强社会调控、教育调控及自我调控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突破81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也较为复杂。而社交礼仪作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主要因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社交礼仪修养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更能为大学生就业增添一丝个人特色。本文以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全面细致的分析了大学生社交礼仪对于日后就业的影响,就提出具体的社交礼仪提升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交焦虑和自我和谐的主要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是比较和谐的,且总体的和谐状况有上升趋势;②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有70.9%存在轻度的社交焦虑,16.2%存在中度至重度的社交焦虑;③回归分析发现,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外支持与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家庭外支持与社交焦虑的作用。结果显示: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r=-0.291,P〈0.001)和家庭外支持(r=-0.138,/9〈0.01)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外支持与社交焦虑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可见,提高大学生对家庭外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将有利于减缓其社交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指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待,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把握好就业机会,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面对急剧递增的就业人数和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种种不良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等,阻碍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本文着重分析这五种不良心理的特点、表现及如何调适克服,来帮助大学生认识不良心理的危害,从思想上彻底排除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以匿名方式对821名大学生进行校园氛围、手机依赖、社交焦虑以及自我控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感知校园氛围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β=-0.353,P0.001),其中社交焦虑在两者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学校氛围对社交焦虑以及社交焦虑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均受个体自我控制高低水平的调节作用(β=0.533,β=-0.362,P均小于0.001)。  相似文献   

16.
王洋 《科技信息》2010,(9):291-291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她们常常出现自卑、失落、恐惧、依赖等心理障碍,影响了知识女性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本文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考察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 并探究解释偏向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一应用点探测范式对高社交焦虑个体进行连续两天的正性注意矫正训练, 发现训练后社交焦虑个体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变化; 在刺激–探针间隔500 ms时, 注意偏向由回避正性信息转为偏向正性信息。研究二引入解释偏向, 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三者的关系, 采用大学生样本,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解释偏向在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高解释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可以预测其社交焦虑, 而低解释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不能预测社交焦虑。研究结果为注意偏向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面前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了知识女性人才潜力的充分发挥。本文分析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原因,并指出在当前条件下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考察社交焦虑高分者和低分者在社交紧张事件后的事后反复回想过程中, 在一般和特殊这两个信息加工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由于一般和特殊的事后反复回想的编码没有标准, 故设计研究一, 为研究二的编码工作做准备。研究一以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 进行半结构性访谈, 了解在校大学生在社交紧张事件之后的事后反复回想内容, 并对此进行分类, 形成开放式问卷。研究二以45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 用开放性问卷收集被试在近期的一个社交紧张/焦虑事件后的想法, 根据研究一设定编码规则, 然后对这些想法进行编码, 考察高、低社交焦虑水平者的想法在一般和特殊的信息加工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 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的社交紧张/焦虑事件后, 事后反复回想可以分为回忆当时的情境、反事实假设、猜测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制订计划等几类, 并得到两个主要结果: 1) 高社交焦虑者一般的事后反复回想占总想法的比例比低社交焦虑者的高, 差异边缘显著; 2) 一般的事后反复回想占总想法的比例与社交焦虑量表得分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自我分化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焦虑与心理弹性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从重庆地区高职院校中选取427名高职大学生,采用自我分化问卷、高职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和心理弹性问卷进行调查.相关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自我分化只有情绪反应和家庭凝聚力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其余各维度以及总分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分化各个维度与就业焦虑中工作紧张和总分维度存在两两显著负相关.层级回归发现,就业焦虑与心理弹性分别放入自我分化这个因素后,就业焦虑对自我分化和心理弹性的回归效应达到显著性.因此,自我分化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焦虑与心理弹性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