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慧 《科技信息》2012,(36):208
本文采用女性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释解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性格中既传统保守又激进大胆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例证和对比,本文揭示了朱丽叶的痛苦挣扎和象征性胜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分析以及对其诸剧人物,情节安排的对比,试图揭示莎士比亚对悲剧效果的特殊处理和对人物描写的特殊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虽属悲剧,但从精神上说它具有喜剧特征。莎翁一改传统模式,塑造了悲喜双重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3.
黄英明 《科技信息》2010,(34):154-154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基础,从故事梗概入手,概述了亚氏理论的核心悲剧题材、悲剧情节及悲剧技巧和效用,进而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探索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刘红 《科技信息》2008,(33):202-203
本文通过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探讨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周玉亮 《科技信息》2010,(30):177-17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是旅程"、"爱是植物"、"朱丽叶是太阳"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东西文化的异质性入手,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4种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即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和朱丽叶试验的优缺点和试验条件.从试件性能的稳定性、试验模拟的环境条件、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而言,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最好,朱丽叶试验次之,冻融劈裂试验第三,而浸水马歇尔试验最差.但从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而言,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最差.通过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试验方法内在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一直披誉为海明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整部小说中,所写的悲剧事件作者都作了预示。最为突出的是“雨”的预示。  相似文献   

9.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这部爱情悲剧蕴含丰富的伦理因素。其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坎坷的爱情之路为伦理主线。本文应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通过解构贯穿在这条伦理主线上的多处伦理结,进而探讨出这部戏剧形成悲剧文本的伦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他著名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了经常被人们引用的一句话:"玫瑰即使换个名字,也依然芬芳。"这个戏剧的背景是,朱丽叶来自一个姓凯普莱特的家族,罗密欧来自一个姓蒙塔古的家族。这两个家族因为一些陈年积怨而互相争斗。朱丽叶感慨,家族的问题只不过是个名字的问题——因为她刚刚认识的罗密欧,无论他是姓蒙塔古还是凯普莱特,都一样完美。因此她声称,  相似文献   

11.
《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一直被誉为海明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整部小说中,所写的悲剧事件作者都作了预示。最为突出的是“雨”的预示。  相似文献   

12.
朱丽叶和杜丽娘作为十六世纪末作家笔下的人物,她们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她们的爱情悲剧,都是封建时代的不合理的家长制所造成的。朱丽叶是封建家族世仇的牺牲品,杜丽娘是残酷的封建礼教的殉葬者。她们都有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和为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而奋力抗争的决心和行动,但由于作家的艺术修养不同和两个民族的气质不同,所以她们的性格特征又是迥异的。朱丽叶性格的主要方面是天真率直,热情奔放,又有点机智,语带哲理;杜丽娘性格的主导方面则是深沉含蓄,细致抑郁,憨厚之中又偶露点幽默。  相似文献   

13.
莫罗佐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莎学家莫罗佐夫(M·M·Morozov)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分析,早就为我国学界所熟知。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这个悲剧根本不是莫罗佐夫所看到的那个样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除其中一场外,都发生在维洛那。至于剧情发生的时间,莎士比亚并没有具体指明。莫罗佐夫认为:莎士比亚总是描写他自己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无一例外。O他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了十六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并且提供了许多“标志”:“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的标志是……旧的封建社会的基础开始逐步为新的资本主义关系所代替。”“我们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是以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者同为爱情悲剧,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者文本的比较中,探求中西审美在主观善美与客观真美、伦理与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及原因。并从动画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评析中,探讨中西审美的同质化倾向及中西审美的互补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拨动了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少男少女的心弦,整整七个世纪传诵不衰。朱丽叶故居就坐落在意大利北方古城维罗纳市中心埃尔巴广场附近一条叫卡佩洛的街里。小城很美,建筑古老而典雅。据称,城里的主要建筑都是公元一世纪所建,其历史之久远仅次于古罗马。维罗纳不大,却很富有,全欧洲每年一次的大型农业展览会都在这里举行。我们去的时候,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们顶着雨伞,听着淅淅沥沥的雨点声,漫步在幽静、狭长的小巷里。雨巷上空悬挂着一圈一圈五彩多姿的灯,为幽深的小巷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彩,令人陡生奇…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张佑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我国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以其过人的胆识、天才的创造,写下了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的大型诗剧《西厢记》。六百多年来,这部曾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上“诲淫”的罪名而...  相似文献   

17.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就一直以不同形态的艺术形式传播着;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巨作,其故事源自意大利古老传说。虽然这两部文学作品创作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环境,但二者都是以悲情爱情为主要基调,通过男女主人翁之间的悲情爱情深刻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文思想。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主要探讨中西方悲情爱情的异同点,从而从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部经典的爱情悲剧,而这两部作品又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本文阐述了两部作品在爱情之上附载的更为深广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两部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在莎士比亚塑造的众多文学形象中,女性人物形象性格各异,朱丽叶、苔丝狄蒙娜和克丽奥佩特拉这三个女性人物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她们反对封建礼教和道德,追求人格的自由,对爱情忠贞不渝。当然,她们的性格也截然不同,她们的共性是通过截然不同的个性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民族的文学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使人们从作品中看到这个民族的生活风貌,体会到他们的心理特征,甚至感觉到他们感情的潜流。使文学具有民族特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描写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就想通过《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来看看对人物情感表达方式的描写如何影响作品的民族特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