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起日本的传统艺术,很多人都会想到插花.日本的插花是使用鲜花的传统生活艺术,从16世纪时开始盛行.以前,在日本作为结婚前的一个爱好,女性学习插花比较普遍,而现在它正作为一种室内装饰和享受生活的乐趣,自然地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日本插花源自中国,在日本得以高度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花道.其实,日本的插花不仅源于中国,在它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受到了中国插花艺术和思想的影响,是与中国传统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向东红 《科技资讯》2009,(28):252-252
日本建筑与中国的建筑的关系非常近,研究日本现代建筑对于传统的传承,可作为中国建筑发展的借鉴。日本现代建筑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经历了从形式到精神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相似文献   

4.
林昶 《世界知识》2011,(22):69-69
日本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太密切了!不仅千丝万缕而且源远流长。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学习、借鉴日本作为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经验,引进日本现代化的技术,促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当下,尽管曾经位列世界第二的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已被中国超越,尽管日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地震、海啸与核辐射灾害,前途未卜,但日本仍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开国以来,就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尊敬的老师,代代相传,已有千多年历史,这是令人不能忘怀的。日本人首先向中国学习文字。日本的假名就是根据从中国学来的汉字创造出来的;把汉字和假名混合在一起拼用,便是日本文字。其次是佛教的传入。当今日本国民中,信教的人中,以信佛教的人数为最多。佛教是从日本近邻朝鲜半岛的百济最先传到日本的。可是究其源流,仍然是从中国传入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日本作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在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具有诸多独到之处。日本的古代历史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能为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桂兰 《科技信息》2010,(9):263-263,243
作为日本人,茶是最受青睐的饮料。按照招待客人的传统礼仪,用茶招待客人,以及其规矩作法被称为“茶道”。奈良时代,从中国传来的茶,为什么能够在异国他乡的日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荼道而扎根开花呢?这是由于茶道中包含着日本文化的特征。本文试就日本茶道的起源、流派以及日本的茶文化做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陈金萍 《科技信息》2012,(24):189-189
俳句作为日本诗歌中一种典型的文学形式,毋庸置疑其必然具有特定的美学意义及美学形式。同样地,当日本俳句汉译成中国的小诗时,也必然进行了审美接受。本文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角度出发,以"音美、形美、意美"这三方面来解说日本俳句汉译成中国小诗的审美接受。  相似文献   

9.
徐敏  刘淑  孙阳 《科技信息》2012,(18):88-89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日本最大的邻国,中国经济又会因此受到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某大学日语专业的就业情况,运用实地调查以及科学数据分析的方法,由点及面,阐述东日本大地震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甚至从另一角度也可以说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本文可为东日本大地震下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相似文献   

11.
杨雪婧 《科技信息》2013,(6):284-284
动漫作为一种产业,是一个发展空间非常大的产业。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动漫不断开拓新步伐,但是与世界动漫产业大国日本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日本动漫和中国动漫在主题的表达方式、画面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为东亚共同体构建的倡导者之一,在东亚共同体构建之中迫切希望发挥领导者的作用。然而,由于日本深受美国的束缚,在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中具有双重性。由于日本的战略贫困及战略危机,日本在东亚共同体构建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今后日本的出路就在于逐步摆脱美国的束缚,联合中国,共同构建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典型倍受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学的关注。17世纪中叶的中国与日本历史发展阶段相似,同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考验,也同样有一个“闭关锁国”的阶段。然而日本顺利地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入围世界现代化国家之列,而中国却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倍受蹂躏与屈辱。学术界通常将着眼点集中于“明治维新”,以此作为日本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却忽视了两国的“闭关锁国”并不完全相同。本试将目光集中到日本的“闭关锁国”时期,对其重新审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德秦 《世界知识》2012,(17):62-64
日本电影从来不缺乏中国观众,但如果问及他们对电影的观后感,他们的回答往往与电影的主题南辕北辙。比如对日本电影《入殓师》的评介,有中国观众结合自己处理亲人后事的经历,把这部电影作为比对的对象,进而得出日本人尊重死者,而中国人粗暴对待故人的结论。但笔者认为,这种将中国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日本虚构的电影进行对比,接着就轻易下结论的方式方法,是对日本电影的又一次误读,也低估了日本电影导演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此时,佛教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东传日本具有其历史必然,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交流。同时,佛教经过印度、朝鲜特别是中国长时间的吸收沉淀,融合了各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更是对日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姣  刘建男 《科技信息》2007,(6):124-125
作为近邻的中国和日本两国,从古至今在语言、文化、风俗等诸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语言方面更是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现在日本年轻人的语言特点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现在日本年轻人所喜爱使用的几类用语,意在能对我们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日本风格的形成。作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极大;2.这种影响以唐代和宋元为甚,明代以后日本逐渐自成一家;3.被称为“和样意匠”的日本风染织纹样表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日本人对色彩的特殊感觉和嗜好;4.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日本在印染方面的成就高于织绣纹样方面的成就,中国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方两大民族,有着丰富且充满魅力的神话传说,这里主要将视角放在其中的创世神话部分,通过对中国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以及日本的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创世神话的比较揭示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层影响和互融,同时对日本女性崇拜在创世神话中的渊源也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对大豆加工技术的殖民改造过程。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保存的档案、报纸、照片、满铁调查等材料进行梳理,以日本殖民者根据自身不同时期战略需求而对东北大豆加工技术进行的一系列"改造"作为研究核心,从技术演变的社会基础及其导致的社会效果切入,厘清近代东北大豆加工技术的演变和殖民地特质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了日本殖民者对近代中国东北地区技术扩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