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欣近两年的创作既继承了以往的风格又有所突破。采用挑剔的温和的叙事风格不动声色地解构“完美”男子汉神话在现代社会的终结。同时在张欣的笔下女性焕发出强者的性格力量,与健康成长中的都市形象相互辉应,互为融合。在男人与女人、女人与都市的纠缠中体现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写出了人的挣扎,弥漫着悲剧创作情绪。  相似文献   

2.
大陆与台湾"本是同根生"的共同的文化传承、心理积淀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张欣与廖辉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但同时大陆与台湾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和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与人生经历又使两人的创作呈现出风格上的差异与各自的艺术特色。差异性正是她们各自存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张欣的最新力作《不在梅边在柳边》与她以往的小说模式有所不同:是一部夹杂着爱情、谋杀、复仇、悬疑的小说.小说中的女性梅金是一个亲情的孤立者、爱情的懦弱者、事业的打工者、欲望的失败者.梅金这一女性形象反映了张欣对都市白领丽人的人格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艾兹拉·庞德是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旗手与领袖,他对美国以至世界诗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处于建构时期的中国现代都市诗当然不可避免地有着庞德影响的痕迹.庞德所重视的现代都市一瞬间的"震惊"体验,在中国现代都市诗中体现为不同的表现形态:这既有面对都市的雄奇与伟力的毫不掩饰的惊奇与赞美,也有初到都市产生的不适与迷惘,还有长处于都市的落寞与漂泊.庞德对20世纪中国现代都市诗创作主体"现代"诗派与左翼诗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庞德对"现代"诗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复杂多义与表现情感多义的手法上.中国左翼诗人则主要在对劳动者的歌颂与礼赞和对都市罪恶的批判等主题表现上接受了庞德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师江是"70后"作家中对小说创作具有清醒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身体写作的无耻叙事,到都市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再到古典白话世情小说的老实叙事,变化很大。无论哪种风格,诚实化叙事都是他小说创作的生命,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不断的文学转型中,李师江的小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有鲜明的民间立场,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早期乡村与都市叙事中的民间立场仅是一种"前意识"式的存在,中期"湘西世界"的营造与都市生命病相的揭示,使民间立场成为一种明确的文化价值标准与写作姿态,而后期<长河>创作中则出现了国家民族观念、民间立场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的纠缠,出现了写作立场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长恨歌>虽然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然而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叙事角度方面看,都与盛行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有很多相似之处,呈现出明显的海派文化特征.<长恨歌>与现代都市民间神话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现代都市民间叙事是以现代都市世俗审美叙事的方式出现的;<长恨歌>体现了对启蒙话语的消解;<长恨歌>中所描写和弘扬的道德与人情之高尚充分体现了世俗之美.  相似文献   

8.
明丽的忧伤──浅论萧红、迟子建小说的美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时隔50多年相继从北大荒进入都市的年轻知识女性,萧红和迟子建对其曾置身其中的地域文化作出了理性的观照和思考.在创作取材上,倾向于描写北国乡民沉重但并不绝望的生存状态,呈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并且由于作家本体气质的接近,在文体上共同表现出清顺明朗的美学风格,且与小说内容的沉郁悲壮达到了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创作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小城镇叙事小说创作基础上拓展与延伸。其拓展与延伸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内容的更新,包括"新增"叙事内容和"拓展"原有叙事内容。二是风格的拓展:丰富、延展了超逸风格,张扬、开拓了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0.
莎翁传奇剧是莎士比亚的晚期创作.这些剧作的主题与风格与其前期和中期之作都有明显不同,作者往往用离奇和意外的情节,使各种矛盾化解,呈现出"团圆"的结局,表现出宽恕、和解的思想.这一创作主题及风格的变化,既是时代与社会生活所使然,同时又是作者人文主义和基督教"仁爱"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