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月 《世界博览》2008,(17):22-27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海上石油开采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正在开采海底石油资源,海底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本世纪初,几乎所有石油商人都相信有大最石油埋藏在海底。既然是地壳变迁的压力把远古时期的有机物转化成了石油,那么海底的有机物肯定也会受到地壳变迁的影响。海底确实有石油,但令人着急的是没办法开采。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走在沙漠中,看见了冰雪覆盖的山峰,救命之水近在咫尺,但却没办法取来饮用。  相似文献   

2.
海底遇险记     
小黄花鱼要写一篇关于海底世界的论文,便到海底去观察。"海底有植物,也有很多动物。那里虽然神奇,但也不是世外桃源,你要注意安全啊!"小黄花鱼记着老师大马哈鱼的话,小心翼翼地在海底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浪的巨大动能和海底宽阔的环境,建立海底电站有重大经济效益。探讨了可用于海底电站的由浮筒、连杆、棘轮(或超越离合器)组成的海浪发电机构原理。  相似文献   

4.
人们给各种怪兽取了名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哥斯拉”,直到20多年前,人们一直相信它的存在,而海底就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场所。海底火山的喷气孔。这里保持着地球上最原始的地理构造。那些巨大的海底山脉附近的地域为海底温泉提供了所有很必要条件;首先有热源,海底地震活动使使岩石裂开,炽热的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以海平面为准来测量海平面上的陆上物体的高度。其实,海平面并不平。为什么海平面不平呢?一是涨潮、落潮、风暴和气压高低等因素,使海面始终不能归于平静;二是海底地形的不同,也决定了海面的不平。我们知道,海底不仅分布有巍峨的海底山脉、平缓的海底平原,而且还有许多陡峭的海底深沟。由于受海底地形的影响,一个海区的海面会低于或高于另  相似文献   

6.
李琰  王志超 《科技资讯》2010,(25):59-60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资源效应是近30年来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调查研究表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热液活动的产物,有200多个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现代海底的各种构造环境中。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硫化物矿床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古洋底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商业开采在采矿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结合现有的海底采矿技术,提出有必要开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绿色采矿技术研究和环境评价研究,分析了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采中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矿过程对海底潜在的影响包括沉积物和生物栖息地移动、羽状流、光照、噪声、振动等,对海洋上部的潜在影响包括光照、噪声、废水排放等.为了实现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商业开采,须弱化海底采矿作业对海底环境的影响,以确保海底采矿符合相关国际海洋法规.  相似文献   

8.
有关科学家于不久前发现,在希腊东南的爱琴海的海底蕴藏着大量的淡水。经科学家们研究分析,这些淡水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海底有一处“海泉”。“海泉”每昼夜大约能流出100万立方米的淡水。其次是有部分淡水来自于海底的岩层。由于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有一部分水渗到了地下,遇到  相似文献   

9.
白燕 《科技咨询导报》2012,(31):253-253,255
海底地名是国家海洋权益的一种体现。加强海底地名的提案整理和规范研究,开展海底地名的网络信息化公开,是争取和维护海洋权益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海底地名相关的机构和背景,分析了全球海底地名提案现状,讨论了加强我国海底地名命名的政策,技术保障的前瞻性思路,有利于海底地名主管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希腊科学家经探测发现,在希腊东南的爱琴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淡水,淡水来自三个方面: 一、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流出的淡水竟达100万立方米。二、一部分淡水来自海底的岩层。科学家分析认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了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后,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蓄水层靠近大海,其中的淡水就有可能流入海底的岩层中。  相似文献   

11.
海底飞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把更多漂亮的房子建到了海底。为了让出行更方便,科学家们发明了海底飞艇,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自由地往返于陆地和海洋之间啦。  相似文献   

12.
施鹤群 《小学科技》2010,(10):10-11
海底基地的覆灭 上期说到阿力科得到了阿德要摧毁海上城的情报,现接着往下说。 阿力科他们发现海底基地原来是艘废弃的核潜艇后,并没有马上发起攻击,而是报告了反恐联盟舰队。反恐联盟舰队的水下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海上城附近有一艘沉没于海底的废弃核潜艇,  相似文献   

13.
知识快餐店     
<正>三、海底也有天坑?天坑出现在海底你也别吃惊。洪都拉斯伯利兹就有这么一个著名的"蓝洞"天坑。海底的岩石层塌陷,海水乘机迅速渗入冲蚀,终于形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蓝色池子。现在,"蓝洞"因为有大量鱼类以及各种丰富的生态环境而举世闻名。它不但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家进行研究,而且它靓丽的风景,也令无数的旅行者和探险家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拉哥礁海底26米深处,有个依珊瑚而居,长14米,直径3米, 大小相当于一辆公共汽车的圆筒形“潜水艇”——“宝瓶号”海底实验室。这个81 吨级别的家伙已在海底住了13年,外表覆满了黄黄绿绿的珊瑚和海藻,来来往往的鱼儿早视它为海底的一部分。里面有什么?在海底怎么做实验?六名科学家马上入住其中,我们跟去瞧一瞧。“珊瑚、海草、鱼儿,我们来啦!”我们穿着潜水服从“宝瓶号”底部一个叫“月池”的长方形开口潜入屋内。呵!这里就像个拥挤的学生宿舍:床铺,二氧化碳洗刷物,纯净水罐,  相似文献   

15.
对于海洋声传播PE算法中不规则海底边界条件的处理,根据能量守恒方法对三维PE模型进行了改进,对界面附近的抛物方程的差分形式进行了修正,以考虑复杂海底边界对于声传播的影响;对于此方法中导致的海底中声场出现的振荡问题,给出了一种简易处理方法。通过实际的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地形有变化条件下声场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海底管道的建设往往需要考虑地震和断层的影响,但是目前主要还是参考陆地管道抗震规范,其计算结果与海底管道工程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提高海底管道应力(应变)分析精度,基于管道-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海底管道抗震分析方法,采用C语言和MATLAB平台开发了海底管道抗震分析软件,既可以进行海底管道的地震反应分析、穿越断层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又可以绘制海底管道的应力-应变曲线、地震波时程曲线和管道时程分析曲线,具有通用性强、交互方便、快速易用等特点,为海底管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潘晓宏  赵龙 《应用科技》2015,(1):49-52,56
为了解决SITAN海底地形辅助导航算法将非线性过程线性化,容易产生不稳定甚至滤波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nscented卡尔曼滤波的海底地形辅助导航算法,该算法无需对非线性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进行线性化,直接采用UT变换(unscented transform,UT)近似非线性函数的概率密度分布,并求取变换后的点集的均值和方差。利用海底地形SEAMAPnew Hill100为真实海底地形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传统算法有较强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海底底质声学参量是影响浅海中声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一次海上实验中的声传播损失异常现象, 提出了海底底质水平变化的海底模型, 并很好地解释了实验中观测到的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 海底底质在传播路径上的变化对于水中声传播的影响很大, 在进行声传播问题研究及海底反演中海底模型的选取都应对实际海底的水平变化特性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水域钴机和海底取样设备研制”的预研课题,针对海底设备自动调平系统的工作环境和调平要求,提出了海底钻机自动调平系统方案,即实时检测,闭环控制,远程通讯;并在此框架下设计了海底钻机自动调平系统相应的软硬件。陆地和模拟海上试验证明,设计方案满足了海底钻机的调平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海底地形变化对声传播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在南海深海区域海底斜坡环境下进行的一次声传播实验中观测到的一些不同于平坦海底的声传播现象,利用射线声学方法分析并解释了海底地形变化引起声传播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声源深度位于131 m处时,在第一影区内,海底斜坡前较小幅度的海底山丘(凸起高度小于1/10海深),对第一次与海底作用而入射到该小海底山丘处的小掠射角(绝对值在10°–20°范围内)声波有反射遮挡作用,导致在其反射区特定传播距离上出现影响深度可达海面以下1300 m的倒三角声影区,比平坦海底环境下相同影区位置处的传播损失增大约8 dB.在第一会聚区内,海底斜坡对声波的反射阻挡作用使得从海面反射及水体向下折射的小掠射角(绝对值小于10°)声波所形成的会聚区结构消失,只保留从水体向上折射的会聚结构.因此,准确的海底地形对深海声传播预报及目标探测等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