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解香蕉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香蕉番茄与冀东地区当地主栽番茄品种佳粉十五和中杂9号的田间对比试验。通过对出苗时间、苗高、苗粗、叶片数、花序着生节位、每一花序中的花数、座果率、抗病性、单果重、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的比较,结果表明:香蕉番茄出苗比佳粉十五和中杂9号晚.株高低;茎粗小,但差异不显著;第一花序着生节位介于中杂9号和佳粉十五之间,差异不显著;座果率高.差异显著;单果重低.差异极显著;产量略低,但差异不显著。香蕉番茄出苗所需时间较长.栽培时播种期应适当提前;长势中等.株高较低,单果重小,座果率高.产量略低但经济价值高;发生侧枝能力较强.应及时摘除侧枝。  相似文献   

2.
番茄是人们喜爱的农副产品,但因它在生育过程中病毒病的侵害日趋严重,致使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尤其对秋番茄的发展威胁更大。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运用生物技术,将引入抗病毒基因Manapal Tm-2nv后再转育而成的20T与矮T两品种作为母本,分别与自育品种101T6(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浙杂5号和浙杂7号两个优良新品种,经过多年试种,已在生产上迅速推开,  相似文献   

3.
空间诱变番茄新品种"航遗2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航遗2号”番茄是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搭载6年的番茄自交系俄MNP-1种子,在我国地面种植自交选育后获得的一个番茄新品种。和对照品种相比,“航遗2号”番茄第一花序着生节位少,单果重增加,果型变为扁圆,开花期、果实成熟期提前,果实干物质含量增加,并且“航遗2号”番茄生长结实习性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新培育番茄栽培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抗性水平,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以金棚1 号和金曼为感病对照,采用带毒烟粉虱自然传毒方式,对各品种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等参数进行比较,结合PCR 及ELISA 对TYLCV 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了18 个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TYLCV 的抗性差异较大。金棚1 号和金曼两份材料发病率都达到100%,病情指数在65.2 以上,属于典型的感病品种;秋光15-6、PC-88 和秋光69 号3 份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属于抗性较高的品种;其他13 份材料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在5.6%~45.2%和2.6~18.0 之间,分别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耐病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家能源高粱南方区试13个甜高粱品种的分析,研究认为:能源高粱品种在珠三角的特殊环境中,生育期延长,杂交种比常规种明显,但生长正常,即可能源用更可青饲青贮。抗涝性较好的品种Pac8381、L0203、L0205、锦甜杂1号、L0204,高光效品种辽饲杂1号、305A/306,能源较好的品种Pac8381、L0205,生物产量较好的品种305A/306、锦甜杂1号、沈试202,籽实产量较好的品种锦甜杂1号、辽饲杂1号、晋甜07-1,综合性状均佳的品种Pac8381、辽饲杂1号为理想的能源高粱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加工番茄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对8个酱用番茄栽培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与理想品种性状的关联度次序依次为:红霸〉红运〉石红9号〉新番7号〉石红4号〉新番8号〉里格尔〉UC-82。即红霸、红运综合表现最好,UC-82表现最差。此评价结果与各品种实际表现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综合分析加工番茄新品种较合理,对加工番茄选育与推广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黄瓜、菜豆、番茄主要品种对美洲斑潜蝇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及品种对美洲斑潜蝇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对供试作物的不选择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番茄多毛株〉黄瓜〉番茄(多毛株例外)〉菜豆,不同种类植物的抗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黄瓜〉番茄〉菜豆。同种作物不同品种中,黄瓜西农58、菜豆95—33架豆王的不选择性和抗生性较强,黄瓜夏丰1号、菜豆地豆王2号较弱;番茄毛粉802和茸粉多毛株的不选择性较强、抗生性较弱,中杂9号的抗生性较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寄主叶片化学物质、含水量及物理结构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抗性关系最密切,蛋白质含量越高抗性越弱;可溶性糖次之,含量越高抗性越强;单宁和含水量与抗性关系不明显。栅栏组织细胞宽度越大,对幼虫生长发育越有利;海绵组织越厚,对成虫产卵越不利;叶片表面茸毛密度越大,对成虫取食和产卵越不利;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厚度与抗性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秦麦3号小麦新品种是用东方红3号作母本,昌农921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水地栽培条件下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6.74%,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增产22.6%。具有高产、稳产、抗寒、耐旱、抗白粉病、抗条锈病、抗倒伏、抗穗发芽、品质优良及适应各种水肥条件种植等特点。并根据本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出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新品种"中研红2号"、"998"、"1305"、"7845"、"7742"为试材,以目前生产上推广较多、表现较好的"奈特-1"为对照品种,对番茄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果实商品性状、产量以及抗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7742"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整齐度好,果实红色、大小适中,产量高,折合亩产量达10652.6kg,比对照"奈特-1"产量7997.8kg高出33.19%,抗病抗虫性好,综合性状优,适合早春大棚栽培,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分组试验,测试了通蓖杂3号、通蓖杂4号、通蓖杂5号、通蓖杂6号、通蓖5号、哲蓖4号等6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一般性、特异性等特征.结果表明,通蓖杂6号、通蓖5号两个品种表现优良,可安排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1.
3个山茶花变异品种的形态鉴定和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形态观察和描述方法,结合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茶花(Cam ellia japonicaL.)3个栽培变异新品种“华美红”、“花绯爪芙蓉”和“玉丹”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与其相应的原品种“美国大红”、“绯爪芙蓉”和“粉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个山茶花变异品种在形态特征上,特别是在花型、花色上与原品种具有显著的差别,并且后代性状表现稳定.在RAPD扩增中,筛选出了3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9条带,其中15条具有多态性,特别是引物S1和S4,其多态性带对于每个品种都有差异,能较好地说明变异品种与原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从我国同纬度的东部省(市)引入的11个春甘蓝品种与当地品种北早甘蓝为对照在青海大通地区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绿球甘蓝、8132、双月甘蓝在大通地区的裂球率低,叶球紧实,商用品质好,产量高,适宜在当地及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青海大黄、青油241和黄籽沙逊为亲本材料,配制成2个杂交组合的各6个世代群体,即P1、P2、F1、F2、B1、B2,研究了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不仅品种间自交亲和指数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内自交亲和指数变异幅度也较大,自交亲和品种中存在不亲和株,自交不亲和品种中存在高亲和株;自交不亲和性状和自交亲和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自交不亲和为显性性状,自交亲和为隐性性状,青海大黄和黄籽沙逊均为隐性纯合体(SCSC)。  相似文献   

14.
以青海省本地品种乐都长辣椒为对照,引入国内育成的5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筛选适宜西宁地区节能日光温室辣椒主栽新品种,试验表明,中椒10号,WH7号在早熟性,总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适宜在西宁日光温室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青海莜麦一号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作者培育的青海莜麦一号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栽培措施和适应种植区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红山铜铁矿控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红山铜矿地质概况、火山活动中心、火山岩系、火山喷发—沉积旋回(韵律)、地层和构造等分析研究,确定与本矿区铁、铜矿有联系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番茄翻秧机分秧器能够适应新疆番茄品种及种植模式的需要,本文根据新疆番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分析了番茄分秧机分秧器的结构。通过分秧器结构、工作原理分析了分秧器在工作过程中番茄秧的运动情况,以及分秧器的前倾角和分开角对分秧器分秧能力的影响,确定了前倾角和分开角的大小,达到适应性较好的要求,提高了分秧器分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青海大黄油菜自交后代每花结籽数、株高、单株产量、千粒重和含油量等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大黄油菜与青油241相比,其自交衰退缓慢。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分析了青海省不同地区同一品种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系)的春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电泳图谱一致;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系)间的电泳图谱差异显著,并显示出各自特独的谱带组合。证明麦醇溶蛋白的组成完全的组成完全由遗传决定,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