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兰渝(兰州-重庆)铁路工程建设中,为了实现对施工现场数据的实时承载,必须建立一套功能完备、通信可靠,同时又经济合理的临时通信系统.本文基于软交换的体系结构,构建了兰渝临时通信系统,实现了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的传输,满足了与兰渝公司"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该系统保证了兰渝临时通信系统的先进性、标准性和互联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监所三维监控平台"是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对公安监管场所的多数据源进行有效防控.该平台成功地将三维虚拟现实技术(VR)、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管理信息系统技术(MIS)和前沿智能分析技术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将在押人员数据库、监所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实现在押人员信息的精确掌握和监管工作的跟踪分析,从而弥补了我国监管系统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只能单系统独立运行、操作复杂繁琐、经费投入大、管理困难、信息传递不及时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2,(10):37-39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目主要是开发54Mbps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该系统采用OFDM方式和CSMA/CA多址接入技术,开发出工作频率在5GHz,带宽在70M左右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最终将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一部分,实现任意区域的扩展覆盖,实现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互联,使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同时,一定区域内的各个移动站之间可以利用该产品,根据需要建成各种规模的网络,使他们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质调查应用网格系统(NGG)是由国家"863"计划专项"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支持的课题"资源环境应用网格构建"的研究成果.该系统以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为依托,引入网格理念、并以此为技术支撑体系,设计完成了整个系统框架结构与网格资源部署,基于WEB技术研制开发了应用网格平台和专业应用网格系统,实现领域内应用层面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为课题负责单位,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笔者的亲身研究经历为线索,综述了三类特殊随机模型:封闭网络型随机服务系统、强度守恒类单结点排队模型和负顾客排队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建模手段,在未来高效生产系统和现代互联通信网络发展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石油勘探开发分布式集成应用系统"采用国防科技大学STARBUS中间件开发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智能应用系统,构建了基于分布式智能技术的系统架构,使得勘探开发过程初步实现了协同设计和规划,并在此基础平台上深入开展地质勘探、智能化钻井、开发方案优化、油气田经济评价、集输管网SCADA及最优化调度等一系列应用,成果显著,特别在压裂酸化设计、评估与监测的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20):69-69
对无线多制式信号合路器研发及大型室内合路覆盖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电子信息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制式众多,有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宽带通信等其它系统.对于室内无线信号的传输,现行的移动、电信、联通等各通信运营商,往往分别建设自己的室内覆盖系统,由此带来的重复建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开展无线通信多制式信号合路覆盖系统的研发,不仅可以避免各无线通信运营商信号分布系统重复建设,而且成为加快我国无线通信覆盖产品自主创新,发展无线通信行业的迫切要求.本项目以无线多制式合路器研发和产业化为主要内容,其成果的创造性与先进性为:(1)通过所研发的多制式合路平台的解决方案,实现多频段信号合路功能,提出了一种组合端口多路信号合路设计新方法,克服了单个合路器多路合路的难点.(2)本项目研究提出合路器表面镀合金材料薄膜含磁致伸缩执行器的层合结构动力学方程新算法,这对合路器表面薄膜厚度的变化控制合路器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3)研究了一种新型合路器合路模式,基于信号的循环平稳性,提出了一种无线个域网(WPAN)与无线局域网(WLAN)网络信号间的抗干扰方法,结合多制式合路覆盖系统进行信号传输,可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19-20
本课题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燃气行业综合课题,紧紧围绕天然气高速发展的科技需求主线,研究完成了9项新技术:①城市燃气气源配置与多气源互换性方法;②燃气实验配气与燃具适应域测试技术与装置;③中国城市燃气成分数据库与互换性应用计算软件;④二甲醚城镇燃气用基本特性与气质标准;⑤二甲醚工程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⑥液化天然气储配技术及厂站建设标准;⑦燃气管网模拟软件与SCADA系统集成技术;⑧燃气输配系统负荷预测技术与软件;⑨天然气燃烧过程热经济学优化评估技术.  相似文献   

9.
信息通信技术对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通信技术(ICT)已经改变了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使科学知识生产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本文分析了导致科学体系不断进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三个途径,从科学知识生产的信息资源禀赋、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科学知识生产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通信技术对科学知识生产的影响.进而探析了e-Science的结构、功能和目标取向,指出科学研究的信息化代表了未来科学知识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提高光传输系统容量的主要技术有:光的高码率调制解调技术;光的波分复用(WDM)技术;光的码分复用技术等.其中,光的高码率调制解调技术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之一,10Gb/s光传输系统在北美已经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而且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城域网.北美主要的通信设备制造商都开始推出装备10Gb/s光接口的SDH/SONET设备和IP路由器设备.  相似文献   

11.
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通信网络.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防雷检测设备和服务内容集成及系统软件的开发,研发了“防雷综合检测自动生成与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防雷技术服务的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了应对重大雷击事故应急服务能力。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运行流程,以及数据库系统和应急通信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重大建设项目中应用效果,展望了该系统在防雷技术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Web Service是Internet上新兴的应用通信和集成技术,本文先简单介绍了XML和Web Service技术,然后着重讨论了基于Web Service的系统集成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通过实际的开发实例介绍了基于Web Service的系统集成技术在报刊发行平台实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出于促进社会全面信息化和维护国家总体性安全利益的客观需要,越未越多的大国都在密切关注如何能找到一种比电子信息技术更为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途径和手段,并纷纷投以巨资,开展系统尝试与艰巨研发.而此前先在欧美国家悄然兴起,稍后即有我国科学家共同参加开创研究的量子通信技术及量子信息技术,恰恰是这种具备绝对安全性的追求目标.本文围绕电子信息技术所必然会出现的进一步更新和转换趋势,量子通信及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特征与目前研发热潮,量子通信及新型信息技术在社会多行业的应用与推广前途等现实重大态势,进行了前瞻性探讨和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5.
技术现象学与空间拉近体验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具备整合单个技术系统能力的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发展以及空间逻辑上成为独立问题的可能性的实现,空间拉近成为急待反思的现象.去远是理解空间拉近的有效概念,借助这一概念,空间拉近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拉近,而是一种由现代技术所导致的空间体验形式,是洞察人的空间性存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动识别技术是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系统集成化、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GMDSS岸台通信业务控制系统是海上安全通信的"大脑",具有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救助现场通信、海上安全信息播发、日常业务通信等功能,主要用于控制处理数字选择性呼叫(DSC)、中/英文航行警告电传系统(NAVTEX)、气象传真(WE-Fax)、单边带(SSB)语音、甚高频(VHF)语音等通信业务,为海上用户提供...  相似文献   

18.
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物理及技术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技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是近十余年来国际核能科技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此项研究计划的合理性,评述了ADS研究、开发中主要的科学与技术课题,并简单介绍了本项目5年中的"工作包"及正在进行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9.
叶培大(1915-2011)被国际通信界誉为"中国光纤之父",他为新中国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55年主持研制微波收发信机,1958年与中科院合作研究"毫米波圆波导H01通信系统",文革期间参加960路微波中继II型机的研制;之后转向光纤通信领域,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相干光纤通信试验系统,以及一批关键器件,其专著《光纤理论》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光纤研究的学术专著;叶培大是"通信战略科学家",曾建议国家"863"计划增设通信高技术研究主题,担任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叶培大坚持"学以致用"、"教学与科研结合"和"执著出奇、团结致胜"的治学思想,是北京邮电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曾长期担任学校负责人,他注重学术交流,搭建了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图书馆史密斯(David Eugene Smith)档案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有近20通李俨(1892-1963)和史密斯(1860-1944)通信的正本、副本及草稿.这些通信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合作撰写英文本中国数学史.尽管他们的合作没有成功,但这些信件是研究中国数学史学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