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棉花是新疆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棉花生产的兴衰,直接影响着新疆经济的振兴和棉农致富.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区棉花生产稳步增长,面积、单产、总产不断增长,与七十年代末相比,1991年面积达820.41万亩,年均递增10.7%;单产78.0公斤/亩,年均递增23.1%,已分别跃居全国面积第四位,单产第一位,总产第三位,增幅之大发展之快,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棉花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收购品级和纤维长度的显著提高.1990年与1979年相比,平均收购品级陆地棉由2.17级提高到1.37级,平均收购绒长由26.9毫米上升到29.1毫米.品级高,纤维长是新疆棉花质量方面的优势,做为全国的优质棉基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棉花纤维内在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和提高,出现了含糖超标,强力不足,马值偏低等问题.特别是纤维含糖高,造成纺纱过程的“三绕”现象,即绕皮辊、罗拉和垫圈,严重影响纺织工效和产品质量.国内外客商对此反映强烈,这不仅降低了新疆棉花的声誉,而且成为商品棉基地建设,扩大棉花生产和深加工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正>1基本情况2006年150团棉花播种面积14.2万亩,总产皮棉2442万公斤,平均单产皮棉172公斤。在农业生产上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走精准农业之路。全面实施精准施肥技术、精准种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疆的棉花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实现棉花规模化发展,增强棉花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机械化采摘及加工已成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化采摘不仅有利于提高棉花单产、品质、而且增加经济效益、节约成本。近年来,棉花的机械化种植和加工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棉花机械化采摘发展相对缓慢,成为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新疆棉花的品质、单产、总产及出口总量居全国之首。因 新疆属荒漠干旱生态农业区,土壤瘠簿、含盐碱重、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板结、肥效期短、棉花后期 脱肥早衰,直接制约着棉花生产发展。从2000年引进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菌肥,经四年追踪试验, 2002、2003年在低温冷冻的气候灾害影响下,单产皮棉仍达1 652.07-1 803.17kg/hm2,分别较对 照增产23.98-25.84%,霜前花率提高5.46~7.10%。  相似文献   

5.
<正> 1995年石河子地区种植的46.26万亩冬春小麦喜获丰收,总产比1994年增长了35%,平均亩产289公斤,比1993年的270公斤增加了1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涌现出了122、142、143、总场、148、151、152等四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团场,石总场万亩小麦超过500公斤高产田,现仅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作分析,为今后冬春小麦的生长期间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机采棉是兵团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棉花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必由之路,是团场增效的有效途径。为推广这一技术, 2004年132团种植机采棉4000hm2,采用膜下滴灌,飞机喷施脱叶剂,使用9970型五行采棉机和9976型六行采棉机采摘, 实现单产籽棉3900kg/hm2,总产籽棉900万公斤。现将机采棉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安庆市各级党委、政府立足于高起点,不断加快现代科技向农业的渗透,全面提高了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国家"863"高科技攻关计划成果,安庆市较早引进两系杂交稻,从1995年起双季配套栽培,平均单产每公顷达1.54万公斤,最高单产每公顷达1.94万公斤,实现了亩产超吨粮的目标.被称为"中国超级稻"的两优培九平均单产每公顷达1.13万公斤,最高达1.24万公斤.  相似文献   

8.
<正>一四三团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沙湾县境内,地处北纬44°10′—44°20′,东经85°10′—85°54′,这里远离海洋,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10℃的有效积温高达3400—3500℃左右.光合积累效率高,无霜期150天以上,又是灌溉农业,具备种植玉米的优越气候.近几年我团玉米吨粮田不断扩大,90年吨粮田面积96亩,总产10多万公斤,单产1119.4公斤.91年吨粮田面积400亩,总产40.32万公斤,单产1008公斤.92年吨粮田面积3045亩,总产328.9209万公斤,单产1080.2公斤.93年吨粮田面积3372亩,总产343.7856万公斤,单产1038公斤.除去化肥、农药、种子、水、肥费用,机耕费等,亩利润为194.02—217.1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吨粮田玉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棉花育种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良品种的种子是棉花生产的基础,种子不行其他现代技术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而不断培育出适应生产需要的棉花新品种是实现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40多年来我国主要棉区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换或更新,每次都使棉花单产提高10%以上,其作用是其它技术所不可替代的。下面就我国棉花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一、现状我国棉花年种植面积目前在600万hm2左右,皮棉总产450万t上下,单产大约为750kg/hm2。1995年棉田面积为5288万hm2,皮棉总产476.8万t,较1949年增长近11倍,约占世界棉花总产的1/4,居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95年宽窄膜植棉大田对比试验,从产量三要素(密度、铃重、铃数)增产民政部阐述宽膜植棉的增产潜力,从而提高本世纪末实现新疆棉花总产完成8000万担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珙县上罗镇蚕桑产业通过产业扶持、政策投入、技术改进、科学培训四项措施,蚕桑产业得到稳步发展。2015年全镇春蚕共发种660张,产茧30251.4公斤,产值101.75966万元,平均单产45.8公斤,平均产值33.7元,创下上罗蚕茧单产历史最高水平,跃居全县前列。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产棉大国,棉花种植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 由于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优越的光热资源优势,棉花种植产业成为新疆的优势产业和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如今,新疆的棉花种植产业从总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和棉花品质均居全国之首。特别是南疆地区,是我国唯一可以生产优质长绒棉的基地。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是我省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年。农业在战胜局部地区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获得丰收,农村经济在较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全年农业总产值620亿元,比上年增长9.3%,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280亿公斤,增长4.8%,油料总产205万吨,增产15.7%,棉花总产602万担,增长11.5%,肉类总产276.8万吨,增长17.4%,水产品总产135万吨,增长22.1%,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水果、蔬菜、麻类、茶  相似文献   

14.
在省人大苏平凡副主任的亲切关怀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黄山市黄山区开展的水稻旱作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每公顷产量7500公斤的佳绩,为解决山区农民口粮及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捷径.2001年,黄山区又在清溪、桃源、贤村、太平湖、龙门、新明、汤口等7个乡镇开展水稻旱作技术,种植面积超过15公顷,平均单产6433.5公斤,最高单产9075公斤,总产97634.4公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区各地抓面积、增总产,抓技术、提单产,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生产和销售取得了显著成绩。1993年全区共种各类蔬菜30多万亩,总产量达31.41万吨,城乡人民人均占有蔬菜158公斤,比全省还高出20%以上。当年城乡市场供应蔬菜19.81万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单一吃粮的膳食结构,但从人民日益增长着的物质生活比较,我区蔬菜生产和销售中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 通渭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2007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全县推广全膜玉米1.73万亩。在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冰雹灾害的情况下,平均亩产625公斤,被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旱不垮、打不倒的“铁杆庄稼”。2008年,全县推广全膜玉米14.49万亩,总产达9.22万吨,这意味着用不到十分之一的耕地收获了过去全县粮食总产最高年份60%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合肥科技》2006,(6):15-15,F0004
6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得振奋人心的消息: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首战告捷。据省统计局、省农委测产,预计全省3000多万亩小麦总产95亿公斤以上。比大丰收的去年又增长17.6%;亩均单产300多公斤。单产、总产均有望创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1 发展趋势 油莱是江苏的主体油料作物。面积和单产水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常年种植面积在50万—55万公顷,单产水平在130公斤左右。苏州属江苏淮南地区油菜主产区之一,又是太湖沿江油菜的高产地区,常年生产面积为7万公顷,单产水平为140公斤左右。 油菜品种目前仍以品质较差的常规油菜品种居主体,约占70-80%,菜籽油脂质量差,饼粕作为高蛋白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19.
苏联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棉花的年产量只相当于美国的7%,但到七十年代以后,其单产、品质和总产,多数年份都已跃居世界首位。1974年以来,亩产皮棉一直稳定在120多斤。其中主要一项措施是选育并推广适合本国条件的早熟、高产、优质品种。到目前,已在全国进行了五次棉花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20.
任爱华 《科技信息》2012,(2):452-452
我县自2007年植棉面积52.98万亩以来,连年超过52.5万亩,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85.9万亩。总产连年超过4.4万吨。我县已经成为全国植棉大县排名100强的县之一。并出现了部分亩产皮棉过100千克的高产典型。总结高产典型经验,对于指导全县棉花生产,提高棉花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收,稳定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分析高产典型经验,主要的原因是:一、精选优质抗虫棉良种选用具有抗虫性强且稳定、结铃集中,管理方便,大铃、衣分高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