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杰出贡献之一,此理论的构建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一方面分析了古代的自然决定论和神创论的历史观,另一方面又阐述了近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理论,最后沿着德国古典哲学历史观的发展道路轨迹来探析.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又对其进行辨证地扬弃,最终使历史观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石之上.这既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身解放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又为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物象化论"的本体论学说,广松涉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及其历史规律观进行了独特的阐释,并较为合理地解答了历史的存在性质、历史与人的活动、历史与逻辑、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广松涉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物象化论阐释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黑格尔主义阐释。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哲学性质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首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主要是阐明了国家和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他在社会物质关系的阐述中.更进一步地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并把人类解放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因此,1843—1844年期间马克思在历史观上也有较大的建树.巳具有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以来,它已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欢迎和接受。"和谐世界"的理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理论。从马克思到胡锦涛,中间经过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几代领导人。他们面对不同时期的世界发展形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发展,提出不同的见解。他们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和谐世界理念是理论和实际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伯林对历史领域的研究涵括了观念史和历史思想的研究,他的历史观主要围绕西方观念的发展变革而来,亦与他的多元主义思想和对决定论的拒斥相互一致;在构建历史观的过程中伯林把多元主义思想运用到历史中,认为文化的差别与人类是同时发生的。对于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责任日渐受之压制,伯林以对历史决定论的驳斥作为回应,以期将历史解释重新拉回到个体轨道之上。  相似文献   

8.
"经济决定论"曾被非马克思主义者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代名词,该论题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关涉到如何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后继者曾试图从不同层面表明确切立场,然而真正能从理论上给予全面批判的却始于卢卡奇,他借助"总体性"这一范畴重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本体论、主体性、价值论三重维度给"经济决定论"以全面回击,最终迫使其黯然退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上的历史决定论。它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它既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点,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看待各种历史非决定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卡尔·波普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中的历史非决定论的基本主张,分析了他这一主张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根据。笔者对此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进行透视,着重强调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康德的伦理学及政治学说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否定能动的意识获得的物质基础,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康德超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实质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康德的理想化、抽象的"善意"是其脱离社会物质关系的思想根源,康德的代表资产阶级的"虔诚的希望"———理想化了的"善意"———具有自由主义虚幻性。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著中,卢卡奇在深入分析和批判了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资产阶级思想家疏离历史,以致陷入时资产阶级社会非革命性的纯直观性态度中的思想根源之后,提出要直接衔接着黑格尔主义来重新阐释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就具体内容而言,卢卡奇的重新理解在很多方面走进了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但正因为他的重新理解从理论总体上皈依于黑格尔传统,所以最终又导致了根本性的背离.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自然观的缺点不是缺乏辩证法,而是"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现实。马克思由于认为人现实生活的自然界是一个被人改造过的人化的自然界,因此,他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单纯依赖自然到依赖与改造自然双向互动的跃迁,二是从单纯的自然观到自然观与历史观相互融合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科学思想中最伟大成果。它的创立是对以往社会历史观的彻底变革。梳理马克思实现这一变革的思想进程当然十分重要,但通过梳理概括马克思实现这一变革的理论关节点,也是不可忽缺的。由社会历史观的理论性质所决定,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界定、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概括、对意识与生活关系的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实现社会历史变革的三个理论关节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克思的自由观为基线,试图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对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对自由界定的基本内涵加以重新涵定,目的在于清除那些意欲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由概念完全相悖的谬想。应当看到,恩格斯的自由观并不含有决定论的内涵,它也并没有同马克思的自由思想相对立,二者恰恰在“自由即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公式上有着惊人的几乎一致。对恩格斯自由观进行的审慎的理论研究还表明:恩格斯对“人成为自由以致人可以控制和改变世界”的根源赋予了更多的内容,这不仅揭示了恩格斯思想的独特性,更说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自由观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既是一种新的概念框架、一种新的解释原则,马克思由此超越了传统哲学的视域,使真实的人类历史得以呈现;又是一种把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在对人的真实理解基础上的历史观,由此历史是人类的历史,马克思批判了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及其意识形态性质。历史也是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真正的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上的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的最高价值诉求。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认识论、存在论、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历史观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三个主要的及相互关联的概念,成见、权威、传统正名。(2)历史视域中的自由意识与效果历史意识之间的理论关联,及其与意识形态批判之间的理论偏差。(3)历史实践本体论中的"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厘清了这三条理论脉络,便使得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的历史观比较完整地显现出来,从而其理论和逻辑的缺陷也能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获得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18.
阿尔都塞和汤普森分别是法国和英国二十世纪中后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的领军人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读马克思的经典作品,对历史主体的判断也迥然不同:阿尔都塞认为"历史是无主体的过程",汤普森则认为历史"是不受控制的人类实践"。汤普森在他的著作中对阿尔都塞进行了批判,认为阿尔都塞违背了唯物史观。在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背后,隐藏着的是他们不同的历史观,探究他们观点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的主体,看清历史发展的真相,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本研究尝试根据构建之量子政治经济学原理~([1])暨马克思生产力函数体系~([2]),以统计热力学~([3])分析人类社会两部类生产经济系统,诠释生产力决定论唯物史观,以及哈耶克"自发秩序原理"~([4])。克劳修斯-玻尔兹曼揭示了孤立的热力学系统的熵趋于最大化并且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此熵增原理运用于经济社会系统,发现内生增长理论的AK模型~([5])表征了经  相似文献   

20.
哈耶克的经济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以“感觉论”、“规则论”和“基据论”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以“知识分工理论”为代表的不可知论认识论;以“真个人主义”为代表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以“知识分子决定论”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哈耶克的经济哲学整体上是非科学的,这导致其指导的实践必然失败,因此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