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地质角度出发,分析了录并条件和录井过程,探讨了新技术、新方法在水平井上的应用,指出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弥补了常规录井方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非均性强、开发难度大的特点,储集层沉积环境变化快,沉积微相类型多,岩石胶结成分种类多、含量差异大、致密化成岩作用强;孔隙小、喉道窄,储集层渗透率低;气、水两相流动的通道小,渗流阻力大,水、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大,水锁效应明显。特别是水平井压裂液规模大,一般是3 000~5 000 m~3。大量的压裂液在较高的工作压力下进入地层中,进一步加大了水锁伤害程度。通过对致密砂岩储层的伤害实验、理论计算及实际压后特征的统计分析,明确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压裂液侵入时间对压裂水平井水锁伤害的影响,分析了3种不同的水锁伤害类型特征,并提出了降低水锁伤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牛地气田岩性以砂泥岩为主,表层第四系风积散砂层.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体系是应用最广泛的钻井液体系,体系原理以聚合物的包被絮凝作用提高抑制性.应特别重视钻井液的固相控制.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2+3气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盒2 3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大牛地气田的主力气藏,分析和研究气藏特征可为以后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从储层、流体及综合测井等3个方面对气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盒2 3气藏为岩性圈闭型气藏,发育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环境,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和粒内溶孔为主;盒2 3气藏为无水、极少量油的干气型气藏,其储集岩自身没有生气能力,纵向上距气源较远;在综合测井响应特征方面,其主要特征是高产井的深侧向电阻率值相对较高,可通过电阻率求取产能预测公式来预测产能。结论 认识了该气藏的特征,为该气田下一步高效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方鹏 《科技信息》2013,(19):397-397
本文通过对大牛地气田地层及钻井实践进行研究,分一开、二开、三开及钻遇泥岩、煤层情况下钻井液的处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预防钻井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缩短了钻井周期,极大地提高了该地区的钻井速度,加快了大牛地气田产能建设,节约了气田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6.
大牛地气田为多气层叠置的弹性驱动定容无边(底)水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水饱和度高、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大牛地气田前期多数生产井初期配产偏高、压力递减快、生产压差较大,气井的工作制度发生变化,使得目前确定气井合理工作制度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气井稳定二项式产能方程,通过IPR曲线法结合套压压降率来预测气井开发过程中的合理工作制度,为提高开发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牛地气田压裂工艺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牛地气田属低压、致密气藏,不进行压裂改造几乎无自然产能,通过对多层压裂工艺方法的优选,使压裂效果基本达到了一次施工改造多层、高效开发气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产实践优选出甲醇作为水合物抑制剂,并优化了注醇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证明优化后的注醇系统能很好地抑制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并实现了甲醇注入的零泄漏,保证生广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  相似文献   

9.
大牛地气田低渗储层成因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储层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详细总结了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以保存,而溶蚀作用有条件地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微裂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渗透性,但也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研究基础上,从沉积相、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渗特征等方面优选地质评价参数,在目的层划分出4类储层,其中Ⅰ类高产层主要是河道砂体复合带,其具有自然伽马曲线低值、自然电位曲线显著负异常等测井响应特征,碎屑颗粒粗,储层岩石表现为石英含量高,以残余粒间孔或粒间溶孔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地质角度出发,分析了地质导向在水平井施工中的难点,结合录井现场地层对比、钻时、气测和岩性等第一手资料,发挥录井地质导向作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主要沉积微相有辫状分流河道、天然堤、洪泛平原、平原沼泽和分流间滩等.在相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内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为区内山1期为近海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到山2期以后演化为内陆湖泊三角洲.建立了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期-石盒子期的沉积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地层为例 ,从岩心、测井等资料入手 ,通过各种相标志的识别 ,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区主要发育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 ,其中辫状河河道、分流河道、废弃充填河道 (河道边缘 )、沼泽、泛滥平原 5种微相较为发育 .在此基础上 ,通过横向对比 ,勾绘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 ,从而在宏观上勾勒出该区沉积微相的展布及其演化特征 ,为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区上古气藏低孔低渗岩性气藏气、水分异差,低阻气层较为发育且气层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探讨造成气层低阻的原因,为低阻气层的识别提供依据。作者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地层水、测井和试气等资料,结合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重点分析了有可能影响该区地层电阻率的不动水饱和度、黏土矿物、粒度、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和泥浆侵入等因素。结果表明,低阻气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微细晶间孔隙发育、孔喉结构复杂造成的高不动水饱和度是气层低阻的主控因素;低幅度构造下气水分异差、高矿化度、黏土矿物和泥浆侵入对电阻率的降低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该区低阻气层的识别与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储层微细晶间孔发育程度及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以提高低阻气层的辨识率。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气藏是一个致密砂岩裂缝型气藏。储集层的基质孔隙度很低,平均只有3.8%,基质渗透率低于0.3mD,以裂缝贡献渗透率为主。通过采用新一代三维空间全局寻优离散扫描技术,精确扫描地震轴的产状,分析井上裂缝密度与精细扫描后各种地震几何属性关系,指出利用像素成像属性预测大尺度裂缝、利用曲率属性预测小尺度裂缝是有效的。在裂缝分析基础上找到研究区裂缝发育特点,利用岩性和曲率属性做约束,由井出发预测地震级别的大尺度裂缝和小尺度网状缝的密度。结合构造部位和生产井生产状况,指出在有利储集层圈定前提下,构造高部位的裂缝发育区是有利的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15.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1+2段白云岩喀斯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为喀斯特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在喀斯特古地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响应等分析,研究了白云岩风化壳的岩石相、成岩相和储层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古地貌划分为喀斯特高地和喀斯特斜坡,喀斯特斜坡进一步划分出残丘、坟地、洼地、沟槽及落水洞微地貌;(2)白云岩风化壳划分出4种岩石相:镶嵌角砾岩相、颗粒支撑角砾岩相、杂基支撑角砾岩相和溶洞充填砂砾岩相,镶嵌角砾岩相为具有储集性能的岩石相;(3)成岩相划分为白云石化成岩相、溶蚀成岩相、泥质充填成岩相及去云化成岩相.对喀斯特古地貌、岩石相和成岩相综合分析,白云岩风化壳储层主要为“三元控储”成因机理:镶嵌角砾岩相和颗粒支撑角砾岩相是物质基础;残丘和坡地古地貌是必要条件;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气藏具有超深、超低孔渗、超高压、超致密等特征.有效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含气性检测成为须家河组地震勘探面临的三大主要难题.近年来,以宽方位、大偏移、三分量三维地震资料为主,多学科协同,深入研究多波属性含气地震响应特征等,通过P波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PP波和PS波叠后联合反演、P波方位各向异性检测、横波分裂裂缝检测等方法技术的应用,较好解决了须家河组超致密裂缝性储层预测和裂缝检测等问题,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信息,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藏储量丰度大,但整体动用率偏低,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是动用程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常规测井数据对气层响应不明显,和评价过程的人为因素是影响气层有效评价的主因。通过测井、薄片分析、实验分析、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气层特征与高产富集因素的前提下,探求定性、定量结合的办法对盒1段致密气进行方便、有效地评价。各参数权重分析结合高产富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利用重要参数对气层进行定性评价;选取关键井单采气层的测井、地质参数,建立定量分级评价模型,可对气层进行良好分级评价。气层单井、水平井产能数据与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认为气层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复杂致密砂岩气评价,评价结果可指导直井、水平井开发。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东、西部岩性-地层气藏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满盆生气、到处含气、岩性控气"的特点。通过东、西部气藏的对比研究认为:煤系地层广覆式生烃、浅水三角洲大面积聚砂和湖侵作用铸造区域性盖层三大因素为形成大面积岩性-地层气藏奠定了基础。东部以原生孔为主的山2段、太2段相对低孔高渗型储层主要受潮汐和河流共同作用形成的高能聚砂环境控制;西部以溶蚀孔+原生孔组合为特征的盒8段、山1段相对高孔低渗型储层主要受富石英物源区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控制。提出富石英物源区、毗邻岸线的高能相带和由网状输导体系控制的建设性成岩相区的确定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