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陶系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及受成岩流体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了已有的全球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及演化趋势,测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4种类型共计51个非沉积碳酸盐矿物的锶同位素组成,通过对照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奥陶纪全球海水87Sr/86Sr比值具有随时间单调下降的总体趋势,其原因与晚寒武世-奥陶纪的全球淹没事件,以及广阔陆表海和有关的沉积物对放射性成因锶的封存作用有关;(2)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总体上与全球一致,说明全球海平面变化仍然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87Sr/86Sr比值的降低可能与深部流体的影响有关;(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样品87Sr/86Sr比值的升高与晚奥陶世盆地抬升过程造成的表生成岩环境中近地表大气淡水作用带来的富放射性成因锶的影响有关;(5)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风化壳中非沉积碳酸盐具有很高的87Sr/86Sr比值,最低值也显著高于0.7079左右的晚奥陶世末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说明大气淡水及壳源组分在奥陶系水岩反应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奥陶系风化壳中的4种非沉积成因方解石中,与不整合面附近古喀斯特作用有关的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最高,显著高于各种成因的裂隙(构造或非构造成因裂隙)中的方解石,说明在非海相流体的影响中,不整合面附近的大气淡水作用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地幔流体参与宁芜玢岩铁矿成矿 ——碳、锶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灰石为宁芜玢岩铁矿标志性矿物之一,玢岩铁矿磷灰石δ13CPDB值处于-9.6‰—-0.6‰间,除T-06-1和J-06-3两个样品外,其余所有样品δ13CPDB值落入-2‰—-9‰地幔碳区间.玢岩铁矿各种类型磷灰石87Sr/86Sr比值介于0.706326—0.707577,相对比较集中,与火山岩、次火山岩Sr同位素初始比基本相同.比典型幔源岩浆成因磷灰石87Sr/86Sr值(≈0.7040)高得多,很显然成矿时有壳源物质的加入.磷灰石包体中δ13C和Sr同位素的特征表明玢岩铁矿形成时幔源物质和幔源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这被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宁芜火山岩、次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自从Rb-Sr同位素体系被应用于地质年龄以来,随着R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测试分析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介绍了锶同位素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锶同位素研究进行全球对比的可能性,探讨了锶同位素研究在我国黄土季风演化研究中的应用。众多研究显示Rb/Sr和87Sr/86Sr的比值变化受控于风化成壤作用的强弱,与降雨量、磁化率变化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曲线的分析、对比发现Rb/Sr和87Sr/86Sr曲线所蕴含的气候信息比磁化率曲线更为丰富和详细,与SPECMAP  相似文献   

4.
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有关海相碳酸盐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评估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成为古海洋学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其发展对古海洋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庆市秀山剖面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阴极发光性和Mn,Sr,Fe,Mg等元素分析,评估了早古生代层中各种碳酸盐结构组分对海水信息的保存信息的保存性及主要控制因素。除细结构的微晶方解石和腕足类壳对海水信息保存较好以外,白云石,尤其是微-粉晶白云石对海水信息的可保存性也得到肯定,在控制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性的因素中,除要注意其原始矿物是否具有较高的抗成岩蚀变能力外,同时要注意岩石原生孔隙度和岩石中陆源碎屑含量对碳酸盐岩蚀变的影响,作者还强调了成岩过程中由长石等铝硅酸溶解提供壳源Sr所造成的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可能表现为较高的Sr含量,这是将Sr含量作为评估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在不进行^87Sr/^86Sr测定的前提下,Mn/Sr比值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总结了目前锶同位素在地质学中的几种应用,自然界中87Sr随87Rb的放射性衰变而发生变化来研究古盐度,以及指示黄土沉积中指示古环境在湖泊沉积中以及海洋学中,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示踪指示意义,同时还可以利用锶同位素进行地层定年。  相似文献   

6.
利用DCTA和HIBA快速有效分离Rb-Sr、Sm-Nd的方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介绍了一种新的Rb_Sr、Sm_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_Sr和REE分开并与其它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CTA和嘧啶的混合溶液(D.P.E.)作为淋洗剂分离Rb和Sr,使用HIBA作为淋洗剂在很小体积(0.6mL)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分离Sm和Nd.使用这样的分离方法可以有效的将一些干扰离子(如Mg、Ca、Ba)和Sr分离,同时使用该分离方法可以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过程空白.用该方法分离国际玄武岩标样BCR_2后的Sr同位素测试结果(87Sr/86Sr=0.705018±3)和Nd同位素测试结果(143Nd/144Nd=0.512616±9)与已经报道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次研究采用的新分离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铁锰结壳样品中Sr含量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深部海水δ 18 O曲线具有相似变化趋势.尤其是1Ma以来,两者皆以约100ka的周期变化,与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周期相符合.表明至少晚第四纪以来,铁锰结壳中Sr含量随时间演化曲线可以示踪古气候变化.影响铁锰结壳中Sr含量变化的几种因素:由间冰期向冰期转化,海平面下降引起近海区域的碳酸盐溶解、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洋中Sr的含量升高、海洋表层生物生产率增加使表层海水中Sr随生物尸体向深部海水迁移、海洋中碳酸盐补偿深度变深导致深海碳酸盐沉积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冰期沉积的铁锰结壳Sr含量相对较高,间冰期沉积的铁锰结壳Sr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的山药产地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矿物元素指纹技术在山药原产地溯源中的可行性,选定四个山药主产区,分别对4个品种6类24个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MS)测定山药中8种矿物元素(Li、Ni、Cu、Zn、Rb、Sr、Mo、Ba)的含量,对山药矿物元素数据分别进行了差异分析、雷达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矿物元素Li、Cu、Rb、Sr、Ba在山药品种与产地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山药产地判别时,四个主产地山药的原始和交叉验证总体正确判别率都为100%.因此,矿物元素指纹技术可以有效地判别山药的原产地.  相似文献   

9.
川东L2井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样品的锶同位素年龄标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测试了四川盆地东部L2井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样品87Sr/86Sr比值,以及相应的Mg,Sr和Mn的含量.在对样品进行成岩蚀变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原理,尝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年龄标定.4个样品分别位于L2井深度为3 297.6 m,3 290.0 m,3 268.8 m和3 201.6 m处;其87Sr/86Sr比值分别为0.707 330,0.707 340,0.707 348和0.707 383;年龄的标定结果分别为245.3 Ma,245.2 Ma,245.1 Ma和245.0 Ma.除深度3 201.6 m的样品因成岩蚀变,其年龄值的可靠程度较低以外,其余3个样品的年龄值都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下水化学资料,应用含水介质和地下水Sr含量及87Sr/86Sr比值,对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含水层中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介质中钾长石、斜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87Sr/86Sr比值具有差异,地下水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71~0.711 792.地下水Sr来源主要为碳酸盐矿物、硫酸...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集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中地下水.并对水样中的Ca2+、Sr2+和87Sr/86Sr比值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的Ca2+和Sr2+主要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而与地下水补给源的携带关系不大,两者在地下水中经历了相似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可以用于示踪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地下水样按Sr2+浓度大小可明显分为两组,其中低浓度组对应于相对较高的87Sr/86Sr比值,高浓度组对应于相对较低的87Sr/86Sr比值;87Sr/86Sr比值较大程度上受控于水-岩相互作用,而与海水和当地大气降水中的值有较大不同;地下水中的Sr2+以碳酸盐岩风化来源为主,显示出明显的年代累积效应.永定河流域地下水中的Sr2+浓度总体高于潮白河流域:87Sr/86Sr比值沿地下水流向总体上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古元古代碳同位素正异常的数据分析与成因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归纳总结了前人关于全球古元古代(2.20 ~2.06 Ga)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异常现象的基础数据及资料。在此基础上, 对前人关于该正异常成因的假说(生物演化- 大气充氧说、古元古代冰期期后说、超级地幔柱- 超大陆裂解说及蒸发环境说等)进行了评估, 认为以上假说虽然都有地质证据支持, 但其重要性还是有些差异。根据碳同位素分馏原理, 有机物的繁盛会使碳酸盐碳储库的同位素变正。生物演化导致大气充氧、古元古代冰期后形成的温暖环境和Kenorland超大陆裂解均为生物的繁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而使碳酸盐碳储库的同位素变正。另外, 蒸发环境在全球多有分布, 它可能是造成部分局域封闭式环境碳同位素正异常的原因, 所以应对发现正异常的各区域进行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以4个区域的数据为对象, 分析了古元古代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异常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Mn/Sr, δ13C和δ18O三者的关系图, 判断了沉积期后作用对于数据的改造程度。  相似文献   

13.
锶同位素地层学在海相地层定年中的潜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锶同位素地层学在海相地层的对比和定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锶同位素地层学的深入研究,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是全球变化的灵敏指示剂。显生宙以来全球海水的^87Sr/^86Sr比值是时间的函数,可以把锶同位素组成用于海相地层的定年和进行全球对比,估计沉积间断持续时间、生物带的时间范围和发展阶段,从而为重要地球化学周期的预测提供基础参数。当锶同位素地层学用于定年时,其地质年龄的精确度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样品原始锶同位素组成的保存情况、分析精度、用于建立数据库样品年龄的可信度以及^87Sr/^86Sr比值—年龄曲线的最佳拟合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15.
Apatite is a characteristic mineral for the iron deposits in the Ningwu region. Apatite shows a range of δ^13CPDB values from -9.6‰ to -0.6‰, and most of them with the δ^13CPDB values distributed in a range of mantle carbon (i.e., -2‰to -9‰), except for samples T-06-1 and J-06-3. Apatites in the Ningwu porphyry iron deposits yield a narrow variation range of ^87Sr/^86Sr values from 0.706326 to 0.707577,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and higher than that of a typical mantle-derived magmatic apatite (i.e., about 0.7040), indicating that formation of the apatites was involved with crust material contamination.δ^13CPDBand ^87Sr/^86Sr values of the apatite indicate a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mantle-derived fluid and material to formation of the Ningwu porphyry iron deposits, supported by regional geology, regional gravities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in the Ningwu region.  相似文献   

16.
Information on palaeoocean and palaeoclimate can be recorded in foraminifera, and formation ages of the fo- raminifera are nevertheless essential for such study of pa- laeoenvironment. The growth rate of seamount ferroman- ganese crusts is normally very l…  相似文献   

17.
Ca 和Sr 对AE42 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碱土元素Ca和Sr对AE42耐热镁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铸态AE42合金中的显微组织由α-Mg基体、针状的Al11La3相和少量粒状的Al2La组成.在175℃, 70MPa的蠕变条件下,针状的Al11La3相分解成为Al2La和Mg17Al12,导致AE42合金蠕变性能的急剧下降.在AE42中加入Ca和Sr后,针状的Al11La3逐渐被Al2Ca相和Al4Sr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少量Al2La取代,分布在晶界的Al2Ca相和Al4Sr相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使合金的蠕变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了La0.5Sr0.5Ti O3(LSTO)外延薄膜作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涂层导体的缓冲层.以乙酸镧、碳酸锶和钛酸丁酯为前驱物,配制了La离子浓度为0.14 mol/L的前驱液,经旋转涂覆和适当的热处理制得LSTO薄膜.对薄膜前驱粉末进行了热重与差热分析,确定了LSTO的合成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840,890℃恒温60 min的热处理后样品薄膜为单相的LSTO,具有明显的(100)择优生长取向,缓慢升温更有利于LSTO薄膜的结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LSTO薄膜表面光滑致密,采用四探针法测得薄膜电阻率约为1×10-2Ω.cm.这种方法制取的LSTO薄膜电阻率小,外延性好,可作为YBCO涂层导体的导电缓冲层.  相似文献   

19.
测试分析了La0 .8Sr0 .2 MnO3 材料的电导温度特性 ,发现电导随温度变化可以分成两个区域 :在 2 0 0~70 0℃ ,材料表现为半导体导电 ,此时材料的导电性能主要是由小极化子导电决定 ;在 70 0~ 10 0 0℃ ,材料呈现出金属导电 ,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 ,电子获得足够大的能量后由局域态变为自由态或准自由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