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创新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大部署以及对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探索研究协同创新、集群创新系统、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等相关理论以及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发展视角,综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多元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协同而重塑网络创新范式。基于协同创新并围绕双维度框架模型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和构建,将创新主体要素优势嵌入并整合到集群中,重点分析其主体技术创新能力在战略新兴领域及其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实践模式和主导效用,为攻关战略核心技术、共性技术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变革创新,促进战略技术产业的发展并达成几何级数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2.
创新系统演进和集群创新系统构建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 ,其创新行为和过程与单个企业相比 ,存在其自身特性 ,这种特性集中反映在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系统上。集群创新系统相对国家创新系统和企业创新系统而言 ,正是由于其内部要素、结构和联结模式的特殊性 ,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试图在考察创新系统演进历史的基础上 ,揭示出集群创新系统的内涵 ,以及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和要素联结模式 ,构建起新的创新系统范式  相似文献   

3.
"创新绩效假象"的本质是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的失衡。从国内外的创新实践中提炼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规律及运行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元串联协同"和"三元并联互动"科技创新体系理论概念及结构框架。结果显示:"三元串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更易产生"创新绩效假象",这与该体系中三大创新主体位于同一创新链有关。破解"创新绩效假象"路径有二:一是完善传统的"三元串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如完善TTO机制以弥补科技成果转移中介组织的缺失,或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委员会及创新协作平台以改变政府顶层设计的缺位。二是向"三元并联互动"科技创新体系转型,同时通过基础研究分层,应用研究分类,产业化分流的制度设计避免同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4.
区域集群创新:一个基于生成式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集群创新是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不同于传统上创新主体限于单个机构或个人,创新过程以单一线性为主的模式,有着更为复杂的实现机制。本文依创新本身的生成逻辑,构建了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区域集群主体基于丰富的地理、社会和行业接近性所生成的互动网络是创新产生的基础,它纾解了主体间知识转移的障碍,使集群整体层面呈现出协同进化特征,而个体关系层面的竞争和合作催生了创新的“涨落”效应,由此推动了创新的不断生成演进。  相似文献   

5.
为迅速、精确地实现对创新集群的识别和持续监测,提高创新集群策动水平,本研究设计了以归纳性空间统计分析、产业与创新态势分析、产业创新链条分析、企业创新网络图谱分析以及产学研合作网络图谱分析为核心的,基于融合视角的创新集群识别方法体系;提出了涵盖集群演化分析工具与集群发展指标体系两个层面、对创新集群发展进行定量跟踪与综合分析的监测方法。本研究成果在上海市建筑设计产业集群等多个案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责任式创新作为创新研究的新兴范式受到国际研究与政策的广泛关注。研究从内涵与特征、问题聚焦、维度构成、政策实践等方面详细探讨责任式创新,构建由"主体-活动-规范"、"预测性、自省性、包容性、响应性"构成的责任式创新理论框架,并提出责任式创新对我国创新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设"创新走廊"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论文从区域经济学以及协同创新理论的交集区域入手,探讨了"创新走廊"建构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系统整理国外创新区(带)的典型建设经验,提出"创新走廊"的系统发展结构以及建设框架式范式。论文最后提出若干发展政策建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说明政府干预科技创新活动的合理性,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政策范式,这三种范式在先验假设、目标和机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各种科技政策的设计可能来源于不同原理和逻辑,不利于保持政策之间的一致性。围绕着政府为什么需要进行干预和如何进行干预两个关键命题,对三种范式的理论模型、主体思想和政策逻辑进行比较,揭示政策设计原理产生差异的原因,为科技政策的设计提供更为清晰的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狭义的科技伦理观指导下,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大步前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绿色创新作为一种新范式,着眼于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旨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文章从理论和现实层面阐述了技术创新中伦理规制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绿色创新实践的成功案例,构建了企业绿色创新的运行机制和提出了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考察了创新研究“系统范式”形成的过程及其内在前提和基本内涵,指出了“系统范式”与传统范式在思想观念、研究方法上的不同。本文认为,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通过关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得以全面展现和确立,它的形成不但与“知识经济”的出现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而且有助于发现创新系统中的配置失当之处,并进而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面临严峻的结构性问题,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从自主创新战略的高度对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做出解答。基于创新演化理论,本文从技术机会、自主创新决策、市场选择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框架,从该框架出发,本文在传统“熊皮特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技术后发国家企业的两种自主创新模式,即“拓展性破坏模式”和“突破性强化模式”,并通过中集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经典技术哲学分为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工程学的传统为主,其学科范式特征表现为人类学的、唯物论的和技术乌托邦主义的倾向;后一阶段以人文主义的传统为主,其学科范式特征表现为视域的多元化、理论基础上的后现代性和方法上的规范性。两种传统的融合促进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13.
在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中,以实践为中介,将场域与惯习相互关联,最终形成紧密相关的互动结构。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场域,对场域中各个创新主体的惯习有着重要影响,而惯习反作用于场域,指导各个创新主体形成以自身为主导的子场域来更好地进行实践创新活动。根据场域-惯习理论,从多维创新主体视觉出发对科技创新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科技创新主体内涵;在把握创新子场域的主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以及科技服务中介等科技活动主体现状与惯习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了五大主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各自发挥的主导效用以及相互之间关联性、互补性和协调性模式;基于对创新子场域的主体主导效用分析,建立了评价模型,可以为现实中的科技创新场域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惯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的外部条件是社会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新激励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其内在根据是企业同时成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主体,并拥有一个企业家群体,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企业制度安排规定了员工的技术创新激励和技术创新空间,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险和约束机制、信息机制、整合机制;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市场/技术环境的变化;制度的不均衡将要求进行特定层次的制度创新;进而为技术创新建立新的制度平台;从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的知识、化、人才以及展现出来的发展远景,既为企业制度创新规定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和资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结果奠定了制约企业下一步创新的制度与技术基础,两种创新的互动正是重建其技术/制度特异性的适应性过程。本提出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6):116-119
系统创新理论大量使用了进化论方法描述社会技术系统的转型动力和机制,形成了其自身的特定进化论范式和进化论哲学。这主要体现在其从间断平衡进化、准进化、共同进化三个方面将传统的技术创新问题置于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在创新的进化模式、进化路径、进化动力、进化关联等问题上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既有范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全球创新位势概念作为创新全球化情境下本土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新思维。全球创新位势,是创新组织的创新活动在知识立体地图中的定位,具有平面维度的创新位和海拔维度的创新势两个维度。全球创新活动按照过程和模块两个逻辑解构,同时采用科层和网络两种方式建构,形成全球创新位势演化的组织载体,创新主体的跨国双元学习和"鱼/渔"效应,构成全球创新位势的演化机制。本土创新企业全球创新位势跃迁总体上存在两大典型的战略路径:突破战略和开拓战略。技术范式特征、市场特征和本土/全球创新位势落差等三大关键因素,影响本土企业全球创新位势跃迁的路径选择。因此,应该前瞻地实施拓展战略主导的创新政策,以促进本土企业全球创新位势跃迁、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7.
原始性创新对于企业、区域和国家的影响巨大,需要从其本质特点、阶段属性等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寻求企业借助原始性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途径。技术轨迹是分析技术发展重要理论,在对原始性产品创新阶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原始性产品创新的"破坏性"和"突破性"的两个阶段,并以浙江省生物技术企业为例对原始性产品创新的技术轨迹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迈克·斯多普提出现代科技创新有七个条件:解码与交流、渠道、集聚、团体、科技创新的背景、协调和竞争。通过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城市相较于农村可以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的七个条件。目前中国塑造出了政府主导型创新集群、市场主导型创新集群、混合主导型创新集群三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科技创新集群模式。未来中国新型科技创新集群模式的发展模式应当以此三种模式为基础,更好地满足现代科技创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创新活动的负外部性与其潜在风险引发了专家学者及政策制定者对"负责任创新"这一新兴理念与创新范式的广泛讨论。本研究围绕负责任创新的"What"议题,从"责任与创新","研究聚焦","理论问题","时域、空间、层次"四个方面系统辨析负责任创新的内涵,并提出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古代“体知”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体知"是一种以"身体"为其本体的理论.这种从"现象学的身体"出发的体知理论,不仅以其突出的直接性、关系性和实践性的性质,与西方思知的间接性、实体性和思辨性判然有别,同时也广泛地渗透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各门各派的学说之中,从而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打上了极其深刻的"身体性"的烙印.在西方思知困境重重的今天,体知以其"回到身体本身"的基本精神,将在与意识性的思知的互补与会通中,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加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