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在介绍国外一些国家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和实践范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方面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我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提出了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受案范围、原告资格、举证责任等制度变革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宫楠 《科技资讯》2014,(1):230-230
民事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措施,已经日益得到承认。但是,我国在立法层面尚未对民事公益诉讼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所以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又深入分析其构建的必要性,具体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的分配、调解制度、诉讼费用的承担等方面具体阐述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大量存在,而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还不完善,为此,有必要建立经济公益制度。本文从介绍公益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依据,从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赋予原告实体请求权、费用承担五格方面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4.
甘乐 《科技信息》2008,(6):37-38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国家和大众关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环境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加,危害不断加大.如何通过强有力的程序保障解决环境公益纠纷,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无疑是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的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希望总结出对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可鉴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但在我国尚未得到立法上的认可,理论界也未形成一致认识.在我国建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有两条:一是保护公民社会公共性权利的需要;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私人力量制约国家权力的需要.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原则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七条:明确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规定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取消诉讼时效的限制;拓宽公益诉讼的范围;实行合议制审理;不适用调解制度;合理规范审判程序及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虽然我国涌现了大量的涉及公益诉讼的案件,但是立法上并无公益诉讼的规定,而且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这些方面: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无法或不愿意提起诉讼;法院以各种理由不予受理、驳回起诉或判决原告败诉;受害者虽然胜诉,但未达到预期的维护公益的效果。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的障碍,又有传统文化、安全、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笔者构建的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提出从立法上应完善当事人制度、对原告进行奖励、建立律师胜诉取酬制和惩罚赔偿,以全方面激发民众提起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7.
吕娜 《科技信息》2008,(4):234-234
公益诉讼制度是为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随着我国社会和法制的发展,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当前我国诉讼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公益诉讼制度的设立不仅关系到我国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还有利于我国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应克服的相关障碍,关且提出一些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许朋伟  彭强 《科技信息》2008,(9):387-388
扩大和保障公民的环境诉讼资格,是公众实施环境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行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公民对于侵害公共环境利益的诉讼没有诉讼资格,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环境法的实施以及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法律规则设计和具体司法实践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事后救济性的特征,难以从源头上全面预防和化解生态环境损害.究其原因,当前侵权法以损害为中心的诉讼体系和行诉法整体架构设计是关键所在.因此,在生态侵害尚未产生之际,亟须发挥预防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救济功能,与当前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事后救济功能相配合...  相似文献   

10.
王玉华 《科技信息》2007,(23):265-266
本文就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主体及构建公益诉讼制度意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广泛保护。其次,有利于维护正当社会秩序。再次,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后,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预防的功能。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极为有效的司法途径,这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因此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适应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大风险”的认定是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核心。从现有的法律、司法解释和司法案例可以看出,对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中“重大风险”的认定存在诸如认定资格主体模糊、举证责任承担规则不明、与科学技术缺乏有效衔接以及风险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因此应明确和细化“重大风险”的定义,着重理解“重大”的程度,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框定人民法院为唯一认定资格主体,明确双方共同举证应当与认定事实的盖然性标准相结合,在提升鉴定能力的同时促使同领域对认定标准达成普遍性的共识,合理限定相关风险要素和重要区域范围,以此完善“重大风险”的认定规则,助力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第55条,我国正式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其具体边界却未曾在立法及相应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虽然学者们尝试从社会公共利益含义的角度来划定民事公益诉讼的边界,由于对"公共利益"的观点不一,所以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还是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但社会公共利益的特点比较明确,同时我国也增加了行政公益诉讼,这些使得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以及私益诉讼的边界较为容易区分。同时,由于司法实践的丰富,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以社会公共利益的划分为标准进行类型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魏东 《科技信息》2008,(23):336-336
公益的提倡与维护,是现代法治运作行为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公益诉讼是维护和保护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形成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这一制度目前尚未在我国确立,以致在公共利益遭到侵犯时,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本文通过对公益诉讼概念入手,阐释了我国公益诉讼的现状和成因,对我国公益诉讼是对建立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宋雪 《科技咨询导报》2010,(11):204-204
本文从宪法、诉讼信托理论、既判力的扩张理论和正当当事人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依据,并从诉讼费用的分担、举证责任的分配和诉讼前审查程序上初步论证了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相关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完善,存在不规范行为,侵害了公共利益。为了有效地维护公共利益,必须突破以往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允许社会公众以纳税人的身份对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行为提起诉讼。文章从公益诉讼主体原告资格的获得、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理论依据、现实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障碍,需要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完善保障程序、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入推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公益诉讼,是近年来诉讼学界的热点之一。学者们希望通过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来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甚至希望通过公益诉讼推动法律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应克服的相关障碍,提出了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公益诉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我国环境诉讼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阐述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从立法途径、起诉模式、主要内容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公益诉讼产生的理论渊源、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和分类,指出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不利。并提出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建构。  相似文献   

20.
日益频发的环境破坏事件,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管理中补救政府作用失灵的有力措施,也是人们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并无环境公益诉讼的明文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本文立足于我国现行法律,针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以及缺失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形成一条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