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中,活性氧化铝用于氢化液白土床和后处理白土床.在氢化液白土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把氢化液中的蒽醌降解物还原成为有效蒽醌.在后处理白土床所起的作用是再生可能生成的蒽醌降解物和吸附工作液中夹带的碳酸钾溶液、水份,并分解残余的过氧化氢.因此,活性氧化铝在双氧水稳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面对化工原料不断上涨之趋势,节能降耗便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黑化集团公司双氧水厂为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在延长活性氧化铝的使用周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做到优化控制活性氧化铝的使用,延长其使用周期,以达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1萃余高的危害1)降低萃取收率。萃取塔顶部工作液中萃余越高,双氧水损耗越高,萃取收率就越低。2)导致后处理带碱。超标的萃余液进入碱塔,使双氧水分解产生大量气泡,改变了工作液与碱的接触状态,使碱液不易分离而被夹带进入白土床,增加后处理负担,活性氧化铝失效快,降低安全操作系数。3)增加生产成本。萃余高加重了碱塔负荷,降低了浓碱使用周期,使碳酸钾用量增加;双氧水和碱进入白土床,缩短活性氧化铝的使用寿命,增加活性氧化铝的消耗;工作液中碱和水进入氢化塔后使钯触媒中毒,增加氢化催化剂(钯触媒)的损耗。碳酸钾、活性氧化铝和钯触媒消耗…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煅烧法再生废弃活性氧化铝,可去除废弃氧化铝中易挥发的组分,并通过再结晶过程使载体重新获得一定的孔结构和比表面,达到再生的目的.探讨了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对活性氧化铝微结构的影响.用XRD、SEM、BET等方法表征活化后氧化铝的微结构,从而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制度.结果表明:再生后的试样均形成2种晶相,分别是(A l2O3)1.333和A l2.85O3.45N0.55,属于立方晶系,Fm3m空间群;最佳的热处理制度为在550℃下保温2 h,其对应的比表面积达242.2 m2/g,平均孔径为7.1 nm,活化后样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采用恩醌法生产双氧水所用的活性氧化铝球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提高活性氧化铝除氟效果,对活性氧化铝进行载锰改性,探究载锰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机理.方法 采用静态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试验,分析载锰活性氧化铝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载锰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效果.结果 XRD和SEM显示锰的氧化物成功附着在活性氧化铝表面,载锰活性氧化铝表面出现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快速脱水法生产活性氧化铝过程中氢氧化铝物性对活性氧化铝产品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羟基磷灰石除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合成羟基磷灰石的除氟性能及影响因素,并与活性氧化铝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大于活性氧化铝且基本上不受pH值的影响,经处理后的含氟废水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活性氧化铝吸附法处理含氟污水工艺流程中,不同影响因素对活性氧化铝除氟效果及其吸附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各工况条件下的出水氟离子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对比确定最佳工况值.结果在p H为7时,活性氧化铝除氟能力最大,除氟率为77.98%;滤速为5 m/h时,出水氟离子质量浓度最低为3.4 mg/L;在硫酸铝质量分数为3%、再生时间为3 h、再生流速为3 m/h时,活性氧化铝再生吸附量恢复最大为1.38 mg/g;在氯化钙投加量为1 000 mg/L时,上清液氟离子质量浓度最低为15.2 mg/L;工艺处理成本为9.34元/t.结论活性氧化铝吸附法处理含氟污水工艺流程中,各工况对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果及其吸附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各工况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值,可以保证工艺的最佳处理效果,从而满足出水氟离子质量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废催化剂回收三氧化二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从合成氨废催化剂中回收氢氧化铝,重新制成氧化铝载体。探讨了浸取时间对氢氧化铝、碳酸钠回收的影响,分析了二氧化碳流量、终点pH值等因素对制成拟薄水铝石的影响。拟薄水铝石经高温加热脱水后可生成所需的活性氧化铝。本实验方法生产活性氧化铝的成本低,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双氧水的漂白原理及其稳定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氧水的漂白原理及促进双氧水分解的物质,并从结构上阐述了双氧水稳定剂研究的进展,在复配双氧水稳定剂过程中,对加入镁盐的作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除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沸石、骨炭和活性氧化铝三种除氟剂的除氟性能、处理后的水质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价格低廉,具有越用越好的趋势,处理后的水质和水量能满足家庭饮用水的需要,适用于高氟区家庭使用;骨炭和活性氧化铝除氟效果较好、技术成熟。适用于处理厂集中处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淀粉、双氧水和丙烯腈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出氧化氰乙基玉米淀粉胶粘剂.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了双氧水、丙烯腈、氢氧化钠的用量,反应温度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活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催化乙醇脱水生成乙烯的气固相反应、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反应工艺条件,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与检测。通过不同型号的活性氧化铝分别对影响反应的四个因子(催化剂的用量、载气——氮气的流量、水槽的温度与电炉的温度)进行变换组合,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设备中乙醇完全可以取代甲醇来进行复相催化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3.
微米铝粉活性及氧化膜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计算微米级铝粉平均氧化膜厚度的经验公式.使用SEM、气体容量法、激光粒度仪及质谱仪对两个系列共21种数均粒径的微米铝粉进行了形貌、活性铝质量分数、粒度分布与成分测试,分析了微米铝粉的数均粒径与其氧化膜厚度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微米铝粉的平均氧化膜厚度与数均粒径为指数关系,并存在一个与铝粉纯度相关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矿石资源的特点,根据电解铝对氧化铝产品的具体要求,比选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通过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设计了砂状氧化铝半工业试验流程,为砂状氧化铝半工业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对花马鬃尾剥色漂白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用硫酸亚铁先处理再经双氧水氧化的一浴二步剥色漂白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铝工业研发与应用的最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氧化铝生产及电解铝生产研发及应用的最新技术,包括一水硬铝石管道化溶出技术,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GP320kA大型铝电解槽,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铝电解槽智能模糊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700 g硝酸铝、199 g尿素和300 g黑索金为原料制成高密度的水胶炸药,该炸药在爆炸罐中爆轰合成出了纳米氧化铝.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光衍射仪器对实验得到的粉体进行了分析.透射结果表明该法所得到的氧化铝颗粒尺寸都是纳米级的,而且颗粒的形状呈球形,最小的颗粒约8 nm,颗粒尺寸为15nm左右的居多.衍射结果表明大部分的纳米氧化铝为α型,有少部分的θ型.另外把纳米氧化铝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烧结.根据烧结后的衍射曲线简单分析了氧化铝的烧结过程.同时指出大部分θ(型氧化铝的转化温度为90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焰的气固两相流计算模型,对不同Al2O3颗粒含量及粒径喷焰流场的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固相颗粒Al2O3对发动机喷焰流场参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颗粒含量的增大会使喷焰流场的温度升高、速度降低,特别在轴线处表现的尤为明显。Al2O3颗粒粒径越小,其随流性越好,在喷焰中更加分散,喷焰轴线处的温度随着Al2O3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升高;当平均粒径相同时,喷焰流场参数分布还受Al2O3颗粒粒度分布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阳极氧化处理的铝为模板电化学沉积铜纳米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振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850-5853,5861
研究如何去除阳极氧化铝膜(AAO)纳米孔与铝基之间的阻挡层。介绍了一种氧化铝模板经阶梯降流处理后可以有效去除AAO模板阻挡层的新方法,并以带铝基的氧化铝膜为模板直流电化学沉积制备了线径可控、大小均一的晶态铜纳米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大面积规则有序、结构可控、灵敏度高、稳定性良好、制备方法简单且易操作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活性基底. 以阳极氧化铝(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 模板一次氧化后形成的有序凹坑阵列为模板, 采用真空镀膜技术, 制备了有序的金纳米帽阵列SERS 活性基底, 并以罗丹明6G (Rhodamine 6G , R6G) 为探针分子, 测试和分析了该SERS 活性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特性. 结果表明, 这种SERS 活性基底对罗丹明6G 的拉曼散射信号可达到107, 具有较好的增强作用. 该纳米帽阵列结构在1 363 cm−1处的增强效果是相同厚度的普通金膜的7 倍, 且稳定性良好, 并且在放置6 个月之后, 其增强效果基本不变, 可用于化学物质和生物分子的痕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