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站1979年利用水花生、水葫芦在池塘培育鱼苗、鱼种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去年又在外荡水域中进行“三水”(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网箱培育鱼苗、鱼种,饲养成鱼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培育一万尾白鲢、花鲢夏花鱼苗,分別用了水花生鲜草58斤、260斤,这与本地区黄豆培育鱼苗对照,5.8~26斤水花生鲜草相当于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在人工繁殖鱼苗生产中药杀环道用水中的剑水蚤的成功试验。施药后三分钟可将剑水蚤杀死99%,鱼苗则安然无佯。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国营平岗农场1981年冬至1982年春新挖鱼塘120亩,为解决养鱼饲料不足,进行用田菁沤肥养鱼的试验。试验塘2.01亩,对照塘1.96亩,两塘均是新挖鱼塘,投放鱼苗前,水质瘦,PH值5.8。两塘面积、投鱼苗数量、规格、时间、投料、肥料质量  相似文献   

4.
参照瑞典制订的欧洲国家标准法的鱼类胚胎-鱼苗毒性测定技术,进行了农乳2201及吐温-80两种常用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鱼苗阶段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鱼苗比鱼卵对这两种乳化剂更敏感。农乳2201对鱼苗的最低影响浓度(LOEC)为0.14mg/L,最高无影响浓度(NOEC)为0.07mg/L,而吐温-80则分别为50、25mg/L.与由经验公式推算的结果相比较,差别比较大。尽管在鱼类毒性试验中通常要求溶剂及乳化剂不得超过0.1mg/L,但这个浓度对农乳2201来说仍有亚慢性效应。此外,由于浓度的吐温-80对饥饿状态的鱼苗有延长存活时间作用,故在使用欧洲国家标准法进行试验时,不适合使用这种乳化剂.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面积为5.16平方米的一个水泥池中由41200尾上浮稚鱼养成3.2克鱼苗28564尾,总重量91.41公斤。成活率69.33%,鱼苗养成密度每立方米7912.5尾,25.32公斤,饲料系数1.28,饲料效率81.62%。本文阐述了虹鳟稚鱼高密度饲育的各项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6.
对乌鳢鱼苗集群行为发生、发展、集群形式进行了观察,并对集群行为的生态学适应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得出结论:乌鳢鱼苗集群行为是在鱼苗具有游泳能力后出现的;随着个体的长大,鱼苗集群形式不断变化;乌鳢鱼苗的集群使鱼苗具有生态学适应上的优越性,对其个体生长和生存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收购野生似鲇高原鳅、池塘养殖、人为催情、人工采集鱼卵及精子、体外授精常温孵化的技术路线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使似鲇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成为现实。共收购野生似鲇高原鳅亲鱼36尾(♀24尾,♂12尾),孵化鱼苗97.6万尾,平均每尾♀鱼产4.66万尾。试验表明,在池塘养殖野生2.5年龄的似鲇高原鳅,注射PG+HCG人为催情12-24小时可以发情排卵,通过人工采集鱼卵精子能够体外授精.受精卵在水温9℃~11℃(96~120个小时)或水温在11℃~13℃(72~96个小时)孵化出鱼苗。  相似文献   

8.
应用传统池塘生产技术与孵化水泥池投饲饲养技术开展了为期2周的异育银鲫鱼苗培育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应用传统池塘生产技术,还是孵化水泥池投饲饲养技术,均适用于异育银鲫鱼苗培育.孵化水泥池培育鱼苗规格为(1.67±0.15) ~(1.76±0.16)cm,成活率可达71.13%;传统池塘培育鱼苗规格可达(2.16±0.14)~(2.10±0.137)cm,成活率为61.7%;两种不同系统生产的鱼苗均规格均匀、体质健壮、逆水流动能力强,病畸率低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内测定 30尾斑点叉尾鱼苗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鱼苗平均体长 2 .1 1cm,平均体重 0 .1 0 g。试验用水为曝气 2 4 h以上的自来水 ,水的碱度 2 .60 mg N/ L,硬度 1 .1 5mg N/ L,p H值 7.2 ,溶氧 5.86mg/ L。结果表明 ,在水温 2 8.2℃~ 2 8.5℃时的斑点叉尾鱼苗的耗氧率为 0 .52 33mg/ g·h,耗氧量为 0 .0 544毫克 /尾·小时 ,窒息点为 0 .52 2 6mg/L。斑点叉尾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1988、1989年利用酵母菌的、肥料培育轮虫,用来投喂鱼苗的生产研究结果,提出了试验依据、方法和数据,为改变鱼苗培育的生产现状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及199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外名优鱼类基地连续三年从美国引进带卵黄囊鱼苗及3~5cm鱼苗2万多尾,开始进行该鱼的引种驯化研究。四年来,将该鱼从鱼苗培育至鱼种又从鱼种培育至成鱼、亲鱼,并在1996年成功地在国内首次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2012-2013年在浙江宁波市象山港湾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以野捕岱衢洋大黄鱼驯养繁育的后代性成熟鱼2 260尾为亲本,通过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催产,共获得受精卵1.58×108粒,在水温23~24℃、盐度22~24、pH 8.0~8.3、光照1 000~1 500 lx条件下,共孵化出仔鱼苗1.13×108尾。鱼苗培育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为系列饵料,在水温22~24℃、盐度22~24、pH 7.9~8.3、光照1 000~3 000 lx条件下,经过42~47 d得到全长2.5~3.0 cm鱼苗3.21×107尾,成活率为28.4%。育苗过程中应注意亲鱼的培育、饵料系列的转换与搭配、水质的管理以及密度的控制等技术关键。本试验结果为今后岱衢洋大黄鱼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两种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鱼苗的亚慢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瑞典制订的欧洲国家标准法的鱼类胚胎-鱼苗毒性测定技术,进行了农乳2201及吐温-80两种常用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鱼苗阶段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鱼苗比鱼卵对这两种乳化剂更敏感,农乳2201对鱼苗的最低影响浓度(LOEC)为0.14mg/L,最高无影响浓度(NOEC)为0.07mg/L,而吐温-80则分别为50、25mg/L。与由经验公式推算的结果相比较,差别比较大,尽管在鱼类毒性试验中通常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强氯精和溴氯海因对草鱼鱼苗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强氯精、溴氯海因两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草鱼鱼苗的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强氯精和溴氯海因对草鱼鱼苗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4436 m g.L-1,4.6763 m g.L-1。草鱼鱼苗对强氯精和溴氯海因的敏感性为:强氯精>溴氯海因。  相似文献   

15.
一、鱼苗培育 1.鱼苗培育阶段(5~25cm)。主要是池塘单养。池塘中培育匙吻鲟幼鱼的过程与我国四大家鱼等池养殖鱼类的鱼苗培育极为相似,鱼苗入池前要清塘、充水和施肥。池塘3~5亩(1亩=1/15公顷)为宜。放苗密度一般为1000~1500尾/亩。放苗入池时,水温不得相差正负3℃以上,经3个多月的饲养,大多数匙吻鲟全长可达25cm以上。  相似文献   

16.
南麂海区美国红鱼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6年11月与1998年6月分别从青岛、舟山引进美国红鱼苗8000尾、5000尾在南麂海区进行网箱养殖试验,规格分别为:2.1cm、3.2cm,经过一年时间的养殖,其结果平均体长为32.8cm,平均体重为692.8g,养殖成活率为69.7%,铒料系数为9.51。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内测定30尾斑点叉尾Hui鱼苗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鱼苗平均体长2.11cm,平均体重0.10g,试验用水为曝气24h以上的自来水,水的碱度2.60mgN/L,硬度1.15mgN/L,pH值7.2,溶氧5.86mg/L,结果表明,在水温28.2-28.5度时的斑点叉尾Hui鱼 耗氧率为0.5233mg/g.h,耗量为0.0544毫克/尾.小时,窒息点为0.5226mg/L,斑点叉尾Hui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浓度的酵母泥混与不混鱼肝油乳化液,单体与群体培养西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siebold),经种群增长和繁殖力的观察,2100mgL^-1酵母泥混100mgL^-1鱼肝油乳化液,在试验的添加鱼肝油诸组中效果理想,在今后大规模鱼苗投饵试验中,可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上虞县水产养殖场是以大荡养鱼和培育鱼苗种为主的单位。近年来由于水面养草过多,水质变瘦,再加上农药入河污染,天然饵料减少,因而造成淡水渔业低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该场积极开展网箱养鱼试验,获得很好的效果,平均亩产达到6237.3斤。  相似文献   

20.
从梭鱼人工繁殖育苗池,取得不同日龄、不同体长的核鱼苗种。观察到体长7.5毫术左右的鱼苗出现一环鳞,最早出现鳞片的部位是在尾柄侧中央至体例中央的连线上,其次在胸部。鳞片从上述两处向全身扩展,腹部被鳞片复盖的时间最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