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学者们所著《转换中的世界格局》一书出版了。它涉及当前世界处于何种格局和中国在其中的地位等重大问题。笔者先睹为快,愿意就此书所论谈些自己的看法。世界向何处去?1989年以来,世界发生了战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宣告了两极格局的终结。今后的世界向何处去?一  相似文献   

2.
问题缘起关于两极之后的世界格局,国内外都还存在一些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代替两极格局的将是一个多极世界,现在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国际上不同的意见主要是美国主张的单极世界。国内则是一些学者提出的“一超多强”论,由于颇为流行,常被看做是中国的官方看法和外交政策。例如,今年4月21日的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的一篇社论,题目就是《中国奉行“一超多强”的外交政策》,说中国对世界有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走向,现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拜登当选之后,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成为新政府的重要目标,霸权稳定的说法最近又多了起来。当然,更多的话题还是指向中美之争。仅以美国学界和舆论界为例,修昔底德陷阱被一炒再炒,新冷战话语不绝于耳,地缘政治思维再度兴起,两极对抗似乎已是既定事实。到底应当怎样看待世界格局,怎样判断世界格局的走向?拜登入主白宫,美国单极霸权会卷土重来吗?  相似文献   

4.
百年回顾——变动的世界与变动的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动之际往往也是中国内部出现深刻变化之时:国际体系变动初期看似对中国不利,但结果常常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不断进行的内部革命不但改变着自己,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20世纪最后十年,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后,世人企盼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并没有出现,世纪之交的1999年更成为多事之秋。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前景如何?当前的讨论大多围绕外交政策层面展开。而我想从大历史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40多年间,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战后时期正在过去。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世界两极格局取代帝国主义列强争雄的国际体制,世界基本战略格局的这种变化,是战后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战后初期至50年代末,两极世界集中表现为分别以苏、  相似文献   

6.
近来,美国国内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后超级大国的定义和作用等问题有不少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冷战后的世界不是多极的,而是单极的,美国处于这个世界权力中心。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已不是超级大国。今年第一期的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威廉姆·帕夫撰写的文章,题为《给世界大国重下定义》,以下是该文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转折关头。战后40多年来,以东西方“冷战”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体制正在解体,日益被多方位竞争的“多极化”格局所取代。人们普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世界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本刊从这一期起,将陆续发表探讨这些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术界常有“两极”之说。近年来又有“多极”之说出现。其实,“两极”并不能概括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如果说,战后至50年代初,“两极”说对于认识世界形势尚无多大障碍的话,那末,5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这确是会使人产生误解。但是,“多极说”也不符合客观实际。请允许笔者就此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略陈浅见。“两极说”的含义战后世界有些人说它是一个“两极”(bipolar)的格局。当时他们的依据是:战后的美国和苏联在世界政治(主要是国际政治)中起着象地球(或其他物理现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由两极的世界格局发展到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二、世界的东西、南北矛盾发生了变化;三、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四、世界经济中心从大西洋向大平洋转移。  相似文献   

10.
最近许多读者来信问“雅尔塔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我们特发表下面这篇短文。所谓雅尔塔格局是指二次大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世界战略格局。因该格局是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的苏美英三国首脑(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议上奠定  相似文献   

11.
当前许多学者把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归结为两极中的一极──苏联的解体,这有失偏颇。实质上,苏联的解体只是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两极体制瓦解后,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这一趋势,必将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经济新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发展中国经济,就必须对这一趋势予以明鉴,作出合理的决策。本文试就此谈点看法。1.三极鼎立的美、日、欧相互间摩擦的加深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从新冠疫情开始到现在,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疫情加快了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演进,对国际格局及与之相关的国际体系、世界秩序、全球治理等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究竟该如何认知国际格局的变化?这里谈一点看法。历史记忆和经验教训我个人认为过去百年国际格局发生过四次重大变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由欧美联合主导的多极格局;再就是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第三次是冷战以后形成多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讨论当今世界格局时,“世界多极化”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之一。那么,“极”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对战后世界两极——美国和苏联在国际事务的角色与作用的考察,谈谈我对“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目前世界格局的变化,主要是以东欧的巨变和苏联的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实际上是苏联、东欧一极的坍塌所致。而这一次世界性格局的变动与本世纪前两次格局的变化不同。首先,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新发展,论证当前世界格局已经“多极化”,而不同意“两极论”和“两极多元论”,这是一家之言,可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欧在世界格局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否已构成一极?能否实现联合自强?有没有共同战略?这些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中存在不同看法。下面选登两篇文章,供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目前的“国际环境有利”。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确,国际环境是否有利对国内建设的影响极大。那么,怎样看待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呢?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大战危险大大减弱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包含下列三个因素:1、军事上美苏力量大体相当,它们拥有世界95%以上的核武器,并分别领导着相互对峙的北约和华约;2、双方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3、经济上各有各的经济组织,西方有经合组织和七国集团,东方有经互会。  相似文献   

19.
单极与多极     
冷战结束,世界走向多极化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当时在阐述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发展走向时。人们曾反复提到以下观点:一是冷战拖垮了一个超极大国——苏联,削弱了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二是世界力量对比已呈现“一超多强”态势,欧洲、日本作为新兴起的强国与美国的矛盾将增大,将成为制约美国称霸的重要力量。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狂轰溢炸向世人展示的却是一种单极向多极挑战的景象。今天看来,当初的某些分析值得反思。首先要提出的问题是:美国衰落了吗?毫无疑问,历史上从来未有过什么千年不灭的帝  相似文献   

20.
对欧美苏关系的观察不能简单化。它们既是三角关系,又非三足鼎立。欧美既是盟国,又不平等。西欧既要在美苏争夺中站在美国一边,又要避免卷入美苏对抗。它要打破美苏两极格局,又必须接受这一格局的现状。本文分析了这一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各个方面,指出了西欧力量的限度,阐明了由此产生的西欧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