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给出一种同时考虑持力层及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通过一次计算即得出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底面小尺寸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计算有软弱下卧土层的基础底尺寸时,既避免了重复验算的工作,又充分利用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有软弱下卧土层的基础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给出一种同时考虑持力层及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通过一次计算即得出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底面小尺寸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计算有软弱下卧土层的基础底尺寸时,既避免了重复验算的工作,又充分利用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空心锥形基础是一种新型的陆地风电基础形式,其主控荷载为水平荷载和倾覆力矩。开展砂土中锥形基础水平单调加载模型试验,研究加载高度、加载速率和模型尺寸对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相同质量和径高比的锥形基础与圆形基础的水平承载力大小。研究表明:锥形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随加载高度增加逐渐降低;加载速率对锥形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径高比和底板尺寸是影响锥形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当基础径高比为5.5时,锥形基础水平承载力最大;增大底板尺寸可有效控制基础水平侧移;基础失稳破坏形式为转动破坏;相同质量的锥形基础和圆形基础相比,锥形基础的水平承载力是圆形基础的1.1~1.2倍。  相似文献   

4.
浅基础宽度修正对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沈阳市黏性土地基不同压板尺寸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承载力考虑尺寸效应的基础宽度修正的新方法.然后分析了各种压板(基础)尺寸的沉降计算值和试验值,指出黏性土地基承载力取值应以变形作为控制指标.对于中、高压缩性土,地基的实际沉降一般大于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的沉降,尤其是基础宽度愈大,其差异愈明显.针对目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地基承载力设计取值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基础工程的概念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随压板宽度增加,黏性土地基承载力呈幂函数规律衰减.  相似文献   

5.
混合结构房屋基础设计的进一步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合结构房屋基础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按各墙体承受的荷载分别计算基础宽度。由于在墙体相交处存在基础面积重叠问题,基础底面尺寸应作适当修正。根据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基础底面的合理修正范围,导出了两种线性修正时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简单可靠,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6.
GIS变电站是变电站常见的一种形式。在以往的工程中,GIS基础常使用大块形式,虽然大块基础承载力高,不均匀沉降小,但是也有着混凝土用量过大、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托实际工程,榆次北500 kV变电站,采用孤岛式筏板型GIS基础,并同以往工程做比较,在保证满足基础承载力、地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基础底板抗冲切、基础底板抗剪的前提下,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并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提高了GIS基础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传统桩筏基础设计没有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变化的影响,边桩实际承载力超过设计承载力而中桩实际承载力小于设计承载力。建立了框架结构和单片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平面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逐层加载和一次性加载条件下两种上部结构形式的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桩基沉降及差异沉降。结果表明:刚度大的上部结构形式下桩顶反力小;桩筏荷载分担比随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趋于稳定;不同上部结构形式的刚度变化对其下桩顶沉降的影响不同。为进行合理的桩基设计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砌体结构房屋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分别采用独立基础并设置墙下地梁、条形基础矩形区域修正以及多边形区域的对称和不对称修正等四种基础外形方案,根据基础节点类型按地基承载力要求确定基础底面的合理修正范围,导出了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表明,用独立基础代替条形基础,可显著降低工程造价;以条形基础为主进行局部修正时,“ ”型节点处修正最大,“^”型、“”型节点处应适当修正,“L”型节点处一般不必修正.该修正方法简便、实用,所得结果简单可靠,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9.
强夯加固填土的效果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山区全风化泥岩和粘性土混合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试验工程,采用PLT,DPH和SPT 3种方法,测试了夯击能量与夯后时间对强度和加固深度的影响及加固效果的空间变化,评价了测试方法,分析了加强点夯后不同尺寸基底下的承载力与沉降计算方法,更新了有效加固深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加固素填土,强度随时间增长;竖向形成上硬下软的2层结构;设计承载力时宜指明具体时间和层位;检测时,应根据土质特征选择可行的方法综合评价;夯体与夯间土形成复合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取决于土质、强夯参数、基础埋深和基底宽度等.  相似文献   

10.
混合结构房屋的基础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结构房屋的基础设计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按各墙体承受的荷载分别计算基础宽度.由于墙体的共同作用,应根据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文中分别按基础节点处矩形修正、对称和不对称线性修正导出了3种基础外形方案修正系数K的计算公式.计算表明,对于四墙相交的“ ”型节点.K值最大;三墙相交的“⊥”型或“「”型节点.K值较大;而两墙相交的“L”型节点,K=1,即一般可不必修正.该修正方法简便、实用,所得结果简单可靠,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换土垫层法的现行设计方法在下卧层承载力修正、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计算、偏心荷载处理以及不均匀沉降等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振伟 《科技信息》2010,(3):245-245
框架结构由梁、柱、板等基本构件构成,因此程架结构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抗震性能差。基础形式的选取是保证框架结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对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及适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因而要给与充分的重视。本文试从框架结构与基础的特点入手,分析基础形式选择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确定各种基础形式在框架结构中的适用范围。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滑移线法计算了环形基础竖向承载力.假设:①环形基础为刚性且被置于非黏性(c=0)土上,土体遵循线性Mohr-Coulomb(c,φ)屈服准则和太沙基破坏机理.②基础正下方有一刚性三角形土楔,其与基础底面角度为φ,与竖向对称轴角度为(π/4-φ/2),土楔随基础一起向下移动;有一个对数螺线剪切区和一个与基础底面角度为φ的被动朗肯三角形土楔.③基础底面与其下土体之间的摩擦用摩擦系数t和接触面摩擦角δ表示,t、δ和土体内摩擦角φ满足tanδ=t tanφ.计算发现,随着环形基础内外半径比的增大,承载力系数N_γ明显减小,随着接触面摩擦角δ的增大和土体内摩擦角φ的增加,承载力系数N_γ显著增大.该方法的另一优点是可避免对滑移面的形状作任意性假设.最后比较发现计算结果和已有文献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管道是公路工程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管底土层承载力是避免管道破坏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把管道等效成条形基础、检查井等效成矩形或圆形基础,对管道设计通用图纸有关承载力规定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当深度大于1m时,满足要求时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很小;对于检查井等结构物,随外径和地表单侧轮重的不同,对检查井底部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甚至会出现承载力特征值非常大的情况,这说明通用图纸规定的要求不再适用。当土层承载力不足时,应采用换填垫层的进行处理,同时应满足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要求。垫层会增加沉降差,且管底土层越好,垫层的增加作用越不明显。然而总的来说,管道的沉降差是非常小的,不足以造成管道损坏。根据实际情况,为最大限度避免管道破坏,同时使管道沉降、管底承载力均满足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管底土层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混合结构房屋基础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按各墙体承受的荷载分别计算基础宽度。由于纵、横墙体交叉处存在基础面积重叠问题,基础底面尺寸应作适当修正。本文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基础底面的合理修正范围,导出了修正系数K的计算公式。计算表明,对于纵、横墙体相交的“ ”型节点,K≤1 √2;“┷”型或“┡”型节点,K≤T1(1 √5);而“L”型节点可不修正。该修正方法简便、实用、可靠,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6.
刘洪华  丁东 《科技资讯》2011,(17):28-29
郭家河煤矿施工措施井设备基础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够和黄土沉陷性出现沉降开裂,本文通过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旋喷注浆方法)和静压注浆(劈裂注浆方法)复合技术进行治理,治理后的基础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后期的沉降观测中,说明通过该方案处理的基础沉降,在11天后基础沉降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7.
李九宏  马哲 《河南科学》2008,26(1):66-68
根据柱下偏心矩形扩展基础设计方法,利用基底最小反力Pkmin=0的条件给出了双向偏心基础底面尺寸的直接计算方法.与现有计算方法相比,该法能避免反复试算和解一元三次方程,具有经济合理、计算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高压缩性土层的河床上建造挡水建筑物时,设计人员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按天然地基基础的常规做法进行设计计算,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且又相差不多,那么就可能致使计算无法通过,或导致建筑物在软土地基上产生差异沉降和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设计人员改用人工地基基础。但是,如果能运用补偿原理,将基础、上部结构和地基土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天然地基的承载力,补偿性基础也不失为一种简便而经济的好方法。本文将以挡水建筑物在高压缩性土上的设计补偿性基础来具体解释其设计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东北传媒文化广场工程从开工至主体封顶期间的相关工程施工过程做了介绍,对其沉降的观测资料做了统计和整理,对实测沉降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施工及使用阶段各工况地基承载力进行了验算,并提出沈阳地区超限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施工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根式基础的承载性能和预测其极限承载力,在传统桩基础的双曲线模型基础上,文章提出适用于根式基础承载力预测的修正双曲线模型,对实际工程中根式基础的实测荷载-沉降曲线进行拟合以及极限承载力预测,并与传统的双曲线模型、完整指数模型及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双曲线模型对根桩荷载-沉降曲线拟合精度更高,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