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一场战争将造纸术带到西方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向汉和帝献纸,真正实用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公元105年这一年,被普遍认为是造纸术发明的年份。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应用。两汉交替之际,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技术随之传到那里。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成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最早明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中国造纸术的源流,文章以实地调查资料入手,对中国近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造纸工艺进行了工艺分析。从造纸的各个步骤分析比较后认为,中国的传统手工造纸有两种不同的造纸法:一是抄纸法造纸,二是浇纸法造纸。这两种造纸方法在技术工艺和关键步骤上截然不同,所造出的纸也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应分属不同的造纸技术体系。通过对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古纸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两种造纸方法有不同的源流和外传路线,其中浇纸法为非蔡伦系的造纸法,抄纸法为蔡伦系的造纸法。直到现代,这两种造纸方法的遗存仍有不同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根据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木牍,认定除十六时制外,汉代还曾推行过随季节变化的三十二时制.还结合秦简材料,认为秦代曾存在昼十一夜五、昼夜各自均分的十六时制,并对十二时辰制的行用情况做了梳理,认为十二时辰制在东汉至唐代并未在民间得到较好的推行.最后,依托上述结论对秦汉时期时刻制度发展脉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朱兵 《科学大观园》2011,(18):31-31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古埃及人在约四千年前就掌握了用尼罗河两岸生长的纸莎草做纸的技术,这种纸比中国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还要早许多年。在埃及的旅游景点和工艺品商店,随处可见一种画在纸莎草上的画,其绚丽的色彩,鲜明的特色很受游客的喜爱。这些画的纸张呈淡黄或浅棕色,虽不太平整但很柔韧。  相似文献   

5.
铜镜表面“黑漆古”中“痕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矿相薄片制备方法暴露出“黑漆古”矿化层。矿相显微镜下偏光现察,此矿化层透光、且具有原金属的α与δ痕像及较多圆形颗粒,说明此矿化层是铜镜自身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在镜面上的沉积物或镀锡层腐蚀产物。此矿化层的SEM能谱分析显示,a与a痕像以及圆形颗粒在成分上是十分相近的,是高Sn、低Cu并含有一定量的Pb、Si、Fe。XPS及XRD分析结果显示铜镜“黑漆古”表面以SnO2。细晶为主要组成。以上研究结果对探讨“黑漆古”形成机理提供直接证据。进一步表明矿化层的形成是在铜镜埋葬环境下腐蚀作用的结果,发生了氧化-络合-凝胶析出及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说起四大发明,就不能不提到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或改进者的蔡伦可谓家喻户晓,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人生轨迹,而他的最后归宿则更不为人所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漂亮,活泼可爱,此乃人之常情,但在东汉初期的汉章帝时代,如果谁家的孩子是个智商高的小帅哥,父母在欣慰满足之余,却有着深深的隐忧,因为当朝天子是个热爱艺术("章草"书体就因他而得名)的唯美主义者,喜欢派人到全国各地挑选秀外慧中的少年入宫为其服务,说得直接点,就是当太监。而出生于湖南耒阳农民家庭的蔡伦就不幸被选中了。  相似文献   

7.
气相法白炭黑是由硅或有机硅的氯化物高温水解生成的带有表面羟基和吸附水的超微细二氧化硅粉末,具有粒径小(小于100nm)、比表面积大(一般大于100m2/g)、化学纯度高、分散性能好等特征,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而在橡胶、涂料、医药、造纸等诸多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享有"工业味精"、"材料科学的原点"之美誉.  相似文献   

8.
岳麓书院藏秦简《数》里有一道"圆材薶地"算题,与《九章算术》"勾股"章第九题相同,这说明了《九章算术》"勾股"章的内容在先秦数学著作中就有渊源,它为我们了解先秦(或至迟秦朝)时代这类算法的情况提供了时代确切的直接材料。另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即在《数》成书时,解答此题或可能是利用了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各种科技名词的命名,难免存在差异,造纸名词也不例外。现在,尽管高新技术发达,宣传媒体众多,但是,纸张的生产与使用(特别是印刷、包装,以及生活用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名词不统一,使用中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某些方面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后的今天,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限于篇幅,仅举两例。例一:不久前,香港特区媒体报道了两件与纸有关的商贸案件。一件是深圳港商办的某加工厂,向深圳海关申报进口“粉纸”5300公斤。大陆海关认为填报不实,应为进口“铜板纸”5300公斤,责令处罚金3500元人民币。另一件是某单位,有报表申请进口“白咭纸”16700公斤。该海关又认为不是“白咭纸”,应报称“铜板纸”16700公斤,罚款12000元人民币。这两个案件虽然不构成走私和偷税,但却因填报的纸名与海关的要求不符,导致处以高额罚金,故引起业内人士深感不安。实际上,在香港采用粉纸、白咭纸的名称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使用普遍(暂不说这两个纸名是否合适)。香港叫的粉纸(art paper),也就是我们内地人说的铜版纸(不能写作铜板纸)。在台湾也称为铜版纸。早在1995年,铜版纸的国家标准(参见GB/T10335-1995)就已颁布了,它的英文名是art paper。英文名在“三地”是相同的。铜版纸是一种涂布加工纸。它是利用粉状的白土等颜料及胶粘剂配制成涂布液,再将其涂布在原纸上,经过干燥和超级压光而成。其纸面平滑如砥,专供印刷高级画册、广告等之用。此纸在英国初创时,大多用来印刷美术(绘画)作品。由于那时的印刷技术尚有局限性,如果印刷美术作品,一定要采用照相铜版方能够有“加网线”效果,才能印出有层次的色调来。倘若采用锌版,则不能够满足印件的质量要求。因此,把这种方式框定于铜版印刷顺理成章,所用的纸便称之为铜版纸了。至于在香港为什么把铜版纸叫做粉纸?据说是因为这种纸上涂有白粉(涂料),所以就叫它为“粉纸”。香港的方言来自广州,广州人把“卡”念作“咭”。白咭纸就是白卡纸,是介乎于纸和纸板之间的一种厚纸。所以不能把白咭纸认作是铜版纸。例二:在台湾,有两种常用的印刷纸,分别叫做“道林纸”和“模造纸”。它们的英译名是wood free paper和simili paper。其实,道林纸是一个商品名称。“道林”二字是英文Dowling的音译,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那时我国机制纸的生产能力薄弱,水平不高,生产的纸品种少,质量也不高。上海的一些纸商鉴于市场上急需高档纸张,便从设立在香港的英国道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购进了一些由欧洲生产的白度较高、质量较好的印刷纸和书写纸,因转手出售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纸名,便笼统地称为“道林纸”(也译为Dowling paper),意思是从“道林公司”卖出的纸。这便是道林纸的由来。道林纸一经投放市场,立即“打响”,受到用户的欢迎和好评,上海和各地的印刷厂、印书馆、书局等纷纷前往订货,这个纸名便长久地流传下来。到了1956年,前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管理局在制定纸种分类定名时,曾经颁布取消这个不甚确切的纸名,代之以胶版印刷纸。不过,商业习惯已经形成,靠行政命令是很难改过来的。所以,直到今天在内地仍然有人把道林纸作为高级印刷纸的名称。关于模造纸,它是源于日本的一个纸名。在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日本人以“西化”为荣,模仿欧洲的产品,对“洋纸”也不例外。因欧洲洋纸是使用100%的化学木浆制造,而日本当时的化学木浆比较少,就掺用了一些草浆,所制成的纸张在外观上模仿洋纸,而内在的质量却逊于一筹,故取名模造纸,以示与洋纸有区别。在台湾,所制的模造纸也配加机械浆(或草浆)等,质量比道林纸差一些,故多用作印刷要求不高的印刷品。另外,模造纸在某些方面与内地的凸版印刷纸表观质量相近,但有时因其中含有的化学木浆稍多一点,故其品质又比凸版印刷纸略好一些,两者都属于同一级水平。不过,在内地已没有这个纸种,在香港也早已不用这种纸了。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纸名不同,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行业内要求统一的愿望和呼声日渐增长。有鉴于此,我认为:第一,造纸名词混乱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两岸三地”的叫法不同,这不仅给商务活动带来困惑和不良的影响,而且也有碍行业内外的沟通与交流。第二,当前本行业和商业部门的现况比较复杂,习惯根深蒂固,推广统一名词的困难比较大。新中国成立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有人把“打浆度”叫“叩解度”(日本词);把“纸板”叫“板纸”(日本词),要花大气力宣传方能使之改过来。第三,希望有识团体或部门能够出面组织专家、学者讨论造纸名词的规范化问题,征求意见,统一叫法,搞出一套大家认可、乐于接受的造纸名词,逐步推广,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10.
随着21世纪的临近,人们对21世纪始于何年的问题愈加关心。不少人与报纸、杂志都提出21世纪应从2000年开始,理由是使用计算机方便,符合一般人的生活习惯等等。但是,21世纪从何时开始,是个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问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我们认为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0时开始更为妥当。一、21世纪起始年之争的由来当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即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采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是在相当于公元525年时提出来的,公元8世纪才开始在欧洲国家使用。到20世纪,随着公历的普及,公元纪年已为全世界广泛采用。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然后依此类推。对于公元前的纪年有两种不同的记法,它们是历史纪年法和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向前依次记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公元前3年……;天文纪年法则分别记为0年,-1年,-2年……。传统上,人们是以历史纪年法来计量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绝大多数有代表性的辞书都主张世纪从“1”年开始,即第1世纪是公元1~100年,第20世纪是1901~2000年。然而,对于如何划分世纪,一直存在着争论。193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在注释“世纪”一词时,曾引用了1846年发表的一段史实:“经过大量普遍的争论,专家们决定,世纪自1801年1月1日始,不是1800年1月1日”。在1961年英美两国的历书编纂局合编的《天文年历说明补编》一书中也是主张世纪从“1”年起始,但它同时又指出“伴随着这些时节(指世纪的交替)的到来,经常引起普遍的争论”。1974年该书再版时,编者又添写了一个脚注:“一般人认为新的世纪是从较早一年(即“0”年)开始的”。1979年在美国出版的《科列尔百科全书》中指出,天文学家认为公元有0年,历史学家认为没有0年,由此引起无休止的争论,究竟1800年和1900年是老世纪的最后一年,还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一般,天文学家认为以00年(即世纪年)作为新世纪的起始为好。关于世纪如何划分的争论焦点在于“世纪”与“年代”的关系。二、从历史年代学和天文历法角度而言,21世纪无疑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1.“世纪”(Century)一词来源于西文,在英语中此词也用作“百年”,始于1626年,其内涵包括两部分:一是“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二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百年。根据“世纪”的定义,第一个世纪从公元1年到100年;第二个世纪从公元101年开始,直到200年;以此类推,第20世纪包括1901年到2000年,第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延续到2100年12月31日,如果以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则第20世纪只有99年,不符合世纪的定义。2.公历的起始历元与各国其他民用历一样,都与某个历史事件相联系。早在公元525年,僧侣兼天文学家(小)狄奥尼西(Dionysius Exiguus)编制复活节日期表时,制定以“基督降生”的年份为公元元年。如果21世纪从2000年1月1日开始,势必将起始历元改为“0”年,失去它与历史事件的联系,显然是不合适的。此外各世纪的起始和终止年份均要更改(特别是17~20世纪的起始终止年份),势必造成历史年代学和采用国际通用公历各国家历法上的混乱。3.汉语在谈到“世纪”时,常把第21世纪简称为21世纪。实际上,在英语中总是使用第几个世纪,如第21世纪在英语中表示为“The 21st Century”,是作为“序数词”表示时间顺序的,年、月、日和世纪均为“序数词”,年、月、日都从1数起,表示“世纪”的年应从“1”计数。4.部分天文学家认为“世纪”和“年代”必须协调一致,都以“0”为起点。如果2000年作为20世纪的最后一年,它将成为无法纳入任何年代的一年;如果作为21世纪的第一年,则2000~2009年可称为21世纪的“初十年代”(或“零十年代”)。这就是世纪起始年“0”与“1”之争的焦点。事实上,“年代”不能与“世纪”相提并论,“年代”不是计量单位,只是一种习惯用法。在西方是用20,30……,90等数词的复数形式分别表示某个世纪的特定的十年,我们称它为“年代”,如90's称为90年代,它包括90,91……,99年,正式写全文用“The nineties”,1980's称为20世纪80年代。但在英语中“teens”只表示13~19,而11和12另外用eleven,twelve。10,11……,19并没有一个单词可以来代表,因此不存在“一十年代”之说。一般在讲到某世纪的11~20年这十年的时候,称为“the second decade”即某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个世纪的最初十年,1~10也不用年代来称呼,而称“the first decade”即为“最初十年”。也没有一个世纪包括十个年代之说,因此“年代”一词不能作为计时单位,只是一种习惯用法而已。不存在“初十年代”和“一十年代”这种用法,也无需将2000年归入任何年代。三、从与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角度而言,21世纪也应从2001年1月1日0时开始1.新世纪和新的一千年从哪年开始,在国际上应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与大多数国家一致。据我们了解的资料,美国海军天文台从来就明确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直到今年1月5日因特网网页上“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何时开始”仍是原来的主张。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早在1996年3月已发表新闻公报,确认21世纪从2001年开始,至今网页上官方意见仍如此。法国巴黎经度局出版的天文年历和编历专家意见也是第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在它们的网页上也有公布。这三个机构分别是美、英、法颁历机构,基本都代表官方意见。为了与世界各国协调一致,也应该建议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2.有些国家、团体、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2000年1月1日,在联合国属下的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2000年1月1日0时0分诞生的婴儿作为“世纪婴儿”,某些国家人民称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迎接新世纪运动会等,这代表了人们盼着早日进入新世纪的愿望,但我们认为在21世纪从2000年1月1日0时开始的建议未取得统一规定之前仍应按历史上约定俗成的规定,21世纪始于2001年1月1日0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