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DL-苯丙氨酸与甲醇酯化得D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在甲苯/水两相体系中用碳酸氢钠中和D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得游离DL-苯丙氨酸甲酯,在甲苯/水两相体系中用胰酶拆分DL-苯丙氨酸甲酯得到L-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甲酯,取得了各步反应的最优条件,并将D-苯丙氨酸甲酯外消旋得到DL-苯丙氨酸甲酯继续用于拆分。拆分摩尔收率为61.4%,所得L-苯丙氨酸粗品纯度为92.2%,重结晶后为98.6%,[α]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苯基卟啉meso位的可调性合成一种新型不对称卟啉, 通过酯键连接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L-苯丙氨酸(L-BOC-Phen-OH)而使卟啉具有手性识别的能力, 并研究了该手性卟啉对L-丙氨酸甲酯和D-丙氨酸甲酯分子识别能力的不同. 结果表明, 该手性卟啉对D-型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环二肽是不对称氰醇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以L-苯丙氨酸、L-组氨酸和D-苯丙氨酸、D-组氨酸为原料,用苄氧羰基保护苯丙氨酸的N端和进—步用硝基苯酚酯活化其C端,再与C端保护的组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闭环,得环(L—苯丙—L—组)二肽和(D—苯丙—D—组)二肽,结构经元素分析、IR、HNMR等证实。  相似文献   

4.
用β-环糊精和马来酸酐合成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 (简称cpd. Ⅰ)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cpd.Ⅰ作为柱层析固定相拆分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结果表明,对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拆分率分别可达到21%、47%和52%,研究结果显示:β-环糊精经修饰后拆分这些物质的能力比β-环糊精要好.  相似文献   

5.
N-苄氧羰基氨基酸配位萃取拆分外消旋苯丙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外消旋中性氨基酸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以N-苄氧羰基手性氨基酸为手性配体,研究其配位萃取拆分特性。着重考察了有机稀释剂、手性配位剂和配位离子种类、被萃取水相中苯丙氨酸初始浓度、萃取时的温度、萃取相pH值等因素对拆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低碳醇类正丁醇作有机稀释剂,所用5种N-苄氧羰基氨基酸(分别为Z-Phe、Z-Hyp、Z-Pro、Z-Glu、Z-Val)与Cu2+或Ni2+形成手性配位体后,以Z-Val作手性配体,萃取相pH值接近苯丙氨酸等电点时,萃取拆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外消旋苯丙氨酸的配位萃取拆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应用手性溶剂萃取拆分技术,考察了在含有配位金属离子和N-n-烷基化氨基酸的两相系统系统中被折拆分后苯丙氨丙氨酸对映体的分配行为。着重研究了在有机溶剂及水相中萃丙氨酸的初始浓度、萃取温度、配位金属离子等对萃取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浓度对萃取拆分的影响不大,而有机溶剂和配位离子对萃取拆分效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用β-环糊精和马来酸酐合成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简称cpd.I)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cpd.I作为柱层析固定相拆分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结果表明,对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拆分率分别可达到21%、47%和52%,研究结果显示:β-环糊精经修饰后拆分这些物质的能力比β-环糊精要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Sch(o)llkopf手性试剂的合成工艺,以D-缬氨酸为原料,经保护,氯甲酸叔丁酯活化后,与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反应得甲基-N-(叔丁氧基羰基)-D-缬氨酸甘氨酯;酯加热成环后,与三甲氧嗡四氟化硼盐反应得Sch(o)llkopf醚,总收率为51.8%.  相似文献   

9.
L-组氨酸的消旋研究及不对称转化法合成D-组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组氨酸在醛的催化下,可在羧酸溶剂中发生消旋.L-组氨酸在乙酸溶剂中消旋最快,其合适的催化剂应是水杨醛;L-组氨酸以(R)-酒石酸为拆分试剂,在乙酸溶剂中,在水杨醛存在时进行不对称转换,合成了D-组氨酸的酒石酸盐,经处理得到D-组氨酸.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总收率达94.85%,光学纯度>99.5%.  相似文献   

10.
以L-酪氨酸甲酯为拆分剂对α-环己基扁桃酸进行拆分得到S-型对映体.采取在低温下加料,等反应完毕后再升温到回流并冷却结晶的方式,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最佳条件为:乙腈与水质量比为10:1,CHMA与L—TME摩尔比为1:0.75,得到S—CHMA的收率为理论收率的83.2%,光学纯度大于97%  相似文献   

11.
以丙炔酸甲酯(MP)、二乙胺和甲醇为反应物,合成了反式-βN,N二乙基氨基丙烯酸甲酯、α和反式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对上述3种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反式-βN,N二乙基氨基丙烯酸甲酯产率可以达到70%;α和反式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混合物的产率可达80%,且物质的量比接近1∶1;β-取代丙烯酸甲酯聚合困难,而α-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仅能与苯乙烯自由基共聚,且聚合产物中苯乙烯单元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2.
L-半胱氨酸甲酯盐酸盐和二硫化碳在三乙胺存在下反应,当摩尔比为1:1.5:2时,得到的(R)-2-硫代四氢噻唑-4-羧酸甲酯,产率80%;摩尔比为1:1.513.5时,得到R,S-2-硫代四氢噻唑-4-羧酸甲酯。另外,由(R)-2-硫代四氢噻唑-4-羧酸与甲醇及二氯亚硫酰反应,也得到(R)-2-硫代四氢噻唑-4-羧酸甲酯,产率为98%,  相似文献   

13.
 橡胶籽油经皂化、酸化后再甲酯化,然后用尿素包合法分离其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分离条件为:原料配比m(混合脂肪酸甲酯,g):m(尿素,g):V(乙醇,mL)=1:1.8~2.1:2.8~3,反应温度72~78℃,反应时间120min.得到的产品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质量分数大于90%,产品收率大于35%.  相似文献   

14.
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构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级松香与马来酸酐的Diels-Alder加成产物马来海松酸及其进一步甲酯化产物马来海松酸甲酯为反应原料,制备了1个新型N-芳香基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NMR和MS表征,用COSY,HMQC和HMBC进一步对新型N-芳香基马来海松酸二酰亚胺进行结构分析,首次发现松香背景的衍生物在溶剂中能够进行构型的动力学翻转,并利用2D NMR确定了其trans和cis在溶液中的构象.  相似文献   

15.
三种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棉籽油、煎炸废油和无患子油作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三种不同生物柴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三种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成分及其含量.分析表明:三种生物柴油主要由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组成,无患子油生物柴油含有较多的花生一烯酸甲酯和花生酸甲酯.研究共鉴定了13种脂肪酸甲酯,分析比较了三种生物柴油的所含甲酯的异同点,并提出了研究脂肪酸甲酯成分和含量对生物柴油理化性能指标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以质量分数50%乙醛酸水溶液和原甲酸三甲酯为主要原料,经浓硫酸催化,合成二甲氧基乙酸甲酯。在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二甲氧基乙酸甲酯的收率可达92.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新鲜板栗为主要原料生产酿制酒香和板栗香浓郁的板栗果酒,并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新鲜板栗经烤制、匀浆、液化、糖化、澄清离心、调整发酵液成分、发酵、过滤、装瓶及杀菌等工序,得到板栗果酒,用GC-MS分析出板栗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的成分。结果液化时用α-淀粉酶液化45min至DE值21%,再用糖化酶糖化24h至DE值96%,主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糖度调整为22g/L,酵母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20℃,时间6d。结论板栗果酒中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主要香气成分有16种,即棕榈酸甲酯(15.06%)、苯乙醇(13.53%)、(2R,3R)-(-)-2,3-丁二醇(13.35%)、11-十八碳酸甲酯(13.10%)、亚油酸乙酯(8.39%)、2,4,6-三溴苯丙烯酸酯(6.94%)、棕榈酸(5.10%)、亚油酸甲酯(2.74%)、丁酸-3-羟基丁酯(2.38%)、十六酸乙酯(1.94%)、甲基-α-L-岩藻吡喃糖苷(1.86%)、对羟基苯乙醇(1.65%)、1,3-丙二醇二乙酸酯(1.53%)、亚油酸(1.45%)、硬酯酸甲酯C18(1.33%)、1-己基-2-硝基环己烷(1.32%),其占总体香气成分的91.67%。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掌握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性能变化,在四缸废气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燃用0^#柴油、脂肪酸甲酯和分别含有30%及50%(质量比)脂肪酸甲酯的混合柴油,在1800r/min和2200r/min全负荷工况下,进行了柴油机动力性、燃料经济性、HC、CO、NOx、排气烟度和自由加速工况下的排气烟度试验。通过对比发现,柴油机燃用含有脂肪酸甲酯的燃料对动力性、燃料经济性的影响较小,可以显著降低HC排放和排气烟度,但CO排放会略有增加,NOx排放则随燃料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提高有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脂肪酸甲酯可作为柴油机的替代燃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For a long time, terrestrial microorganisms are abundant natural pharmaceutical resource for human, but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find new species and microorganisms with special functions from land as the research goes on. Consequently, the s…  相似文献   

20.
标题化合物8-一种新的手性催化剂,通过丙二酸酯法及酶解拆分合成(s)-3-(2-氯苯基)丙氨酸甲酯,进一步与溴苯发生格氏反应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