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别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和A/O工艺进行比较,利用蜂窝陶瓷作为生物膜载体。分别处理模拟的受严重污染的地表水.重点研究磷的去除规律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时间为2.5h,好氧时间为6h;进水COD/TP为50—60,从SBBR出水中,磷浓度小于0.5mg·L^-1,总磷去除率大于85%,而A/O工艺的除磷率不到50%.  相似文献   

2.
用生物膜方法修复受污染河道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蜂窝陶瓷载体,形成生物膜反应器.分别用原位和异位方法对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水进行生物修复.实验中比较了不同循环时间对水体中氨氮去除的影响,认为原位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并确定了最佳的循环曝气时间.在循环曝气时间为2h/d条件下,原位修复对NH4-N平均日去除率为42%-53%,3d后可达100%,对COD,TN,TP的去除分别为59.4%,48.2%,31.5%,可使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的指标达到Ⅱ类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新型气升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用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考察了进水碳氮比和曝气速率对反应器硝化和反硝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曝气速率条件下,反应器硝化效果随着进水碳氮比的提高而下降;提高曝气速率可以增加反应器好氧区和缓冲区的DO浓度,降低有机物氧化对硝化作用的影响;低进水碳氮比条件下,进水中的有机碳源能在缺氧区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被有效利用;在进水TN负荷为0.01 kg/(m3.d)、有机物负荷为0.26~0.76 kg/(m3.d)、进水碳氮比为2.7~5.3条件下,反应器COD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6.0%和80.0%.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求城市地表水新型的处理工艺及效果,以一种新型的陶瓷载体水泵驱动折流式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由自来水、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溶液,以模拟城市地表水.在碳氮比(C/N)分别为10,20,30和40情况下,对其进行脱氮试验,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发现:该反应器可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过程都可以用Monod模型进行描述;当C/N为10~40范围,水温为28℃左右时,随着C/N比的增加,反应器对NH4+-N和TN的去除速率都得到提高;在相同C/N条件下,NH4+-N的去除速率远高于TN的去除速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恢复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方法,在原CANON工艺反应器上流式生物滤池中进行小试试验未对反应器内污泥进行任何处理的条件下,以自配的含NH4+.N和N02--N的培养基质为入水,采取经由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的方式,对停止运行约1年的原CANON工艺进行恢复启动.调整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培养基质中NH4+N、N02--N质量浓度,启动ANAMMOX反应;然后,调整培养基质中N02--N质量浓度和溶解氧(DO),成功启动了CANON反应器,整个过程共耗时67d.CANON工艺恢复启动完成后,当HRT为4.25h时去除效果较好,此时NH4+-N的容积负荷为160mg/(L·d),NH4+-N的去除率为90%左右,总氮(TN)去除率约为70%,TN去除量与N03--N生成量的比值介于1:0.13与1:0.32之间.  相似文献   

6.
不同曝气强度下MBR污泥混合液可滤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MBRs)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的影响.2套MBRs采用曝气强度分别为500L/h及100L/h恒流出水模式连续运行60d,应用污泥混合液过滤装置测定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结果表明:过高的曝气强度将恶化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增加膜污染速率;曝气强度的增加将导致污泥混合液上清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浓度增加,此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浓度的增加恶化了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曝气强度大于500L/d也将导致污泥絮体中1~10um细小颗粒和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试,研究了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与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h,曝气/停曝时间为90min/30min等试验条件下,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对城市污水中的DOC,CODc,,NH4-N,T—N和T—P等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90%,95%,80%和50%;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CODCr由265mg/L增加到1000mg/L时,出水CODCr仍能维持在100mg/L以下;在停运30d后,这种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有机物的性能在2d内可恢复,去除氨氮的性能在8d内可恢复;在3种膜清洗方法中,化学清洗效果最好,水力清洗效果次之,曝气清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性炭涂层改性悬浮填料,在连续曝气的条件下,考察了SBBR 反应器脱氮性能。结果表明,SBBR反应器表现出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性能,对NH3-N 和TN 的去除率分别为80.7%和63.1%。典型周期内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可达82.7%。单因素试验发现,脱氮率随着曝气时间狋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ρDO和填料投加量δ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同时,以溶解氧质量浓度、填料投加量和曝气时间为考察因素,脱氮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最佳工况:溶解氧浓度为2.37 mg/L,填料投加量为40.10%,曝气时间为5.17 h,此时,脱氮率得到最大值为69.28%。验证试验表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率为1.57%。  相似文献   

9.
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黄浦江上游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浦江上游水为水源,进行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的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不曝气时,生物陶粒滤池对原水中的浊度、Fe和Mn的去除效果比曝气工况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1.70%,73.86%。74.05%.(b)在原水溶解氧浓度较高(平均为4.8mg/L)而NH3-N浓度较低(平均为0.28mg/L)时。曝气和不曝气工况下,生物陶粒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差别,分别为16.09%和15.60%.(c)在原水NH3-N浓度低的情况下。生物陶粒滤池对NH3-N和NO2^--N的去除效果均较差,但试验结果显示,曝气充氧有助于提高去除率.(d)从生物陶粒预处理装置的运行要求来看,其对浊度、有机物、Fe和Mn等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良好。且从去除NH3-N和NO2^--N的情况来看,曝气充氧是必须的.生物陶粒滤池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可为微污染水源水厂的改造和新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组人工配水的单级自养脱氮生物膜反应器,对比研究了曝气方式及碳源对系统N2O排放量和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号、2号和3号反应器在一个运行周期内N2O累积排放量和N2O转化率分别为13.69、14.28、2.51 mg和1.36%、1.49%、0.236%。连续曝气的1号反应器与间歇曝气的2号反应器相比,其N2O累积释放量、N2O转化率相近。进水含有机碳源的3号反应器N2O累积释放量、N2O转化率约为进水不含有机碳源的2号反应器的1/6。曝气方式对N2O排放特征影响较大,连续曝气的1号反应器N2O累积排放量持续增加,N2O平均排放速率和溶解态N2O质量浓度表现为先升高至最大值后持续下降。间歇曝气的2号反应器N2O排放量主要来自曝气段,N2O平均排放速率和溶解态N2O质量浓度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其他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单级自养脱氮工艺N2O转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采取向河道中投加铁碳填料和反硝化菌复合包的方式,构建了铁碳微电解耦合反硝化菌曝气辅助原位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净化水质技术,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铁碳填料投加30g/kg、反硝化菌接种量15mg/kg、曝气量为60ml/min和曝气时间为9h/d的最佳组合下运行仅28d后,上覆水COD、NH4+-N、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85.7%、98.6%、65.7%和96.4%,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底泥TOC去除率达48.8%;底泥中BD-P和NaOH-P组分显著增加;底泥可转化态N含量显著减少;表层5~10cm底泥由深黑色变为浅褐色,耦合技术能快速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改善水质. 耦合体系中,铁碳微电解改善了水及底泥复杂有机物的可生化性,碳去除效能显著增强,N素的去除途径增多,P被吸附及生成沉淀固定到底泥中;投加的反硝化菌虽未成为优势菌种,但对脱氮有诱导作用;曝气提高了水体溶解氧,改善了底泥生境,激活了底泥土著微生物活性,三者协同作用削减黑臭底泥污染物并净化水质. 本研究为铁碳微电解耦合反硝化菌原位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净化水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改良活性污泥性能,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在含食品废水的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投加具有高效降解蛋白质、脂肪、苯胺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以及反硝化聚磷菌组成),有效降低出水总氮(TN)、氨氮(NH3-N)、COD,使其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级 A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于曝气池投加复合菌剂后,出水水质有了很明显提升,二沉池出水TN去除率达到93.48%,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近70%;NH3-N去除率达83.15%,在原有基础上提高6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91.40%。在复配菌剂生长成熟并和曝气池内土著微生物形成共生菌群后,停止加菌2个月,并在此期间控制回流污泥,从而将生化池中污泥质量浓度持续降低(从9000mg/L降低到6000mg/L左右)。最终系统TN、NH3-N、COD能够稳定达到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 A标准,大大减少了原系统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13.
探讨投菌法净化调蓄池蓄积的初期雨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初期雨水中接种由特定的9种细菌和2种真菌组成的菌种可以明显提高净化效果.曝气是影响初期雨水生物处理效果重要的环境条件,只要能给接种的菌种一定的繁殖时间,即使接种菌种量较小也能获得较高的净化率.在有曝气和处理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1 L初期雨水中接种0.1 mL菌悬液时的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NH3N、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2%  55.3% 51.1%和82.6%.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目前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tation and anammox, PN/A)工艺处理城镇污水中反应器运行不稳定和氮去除负荷低的问题, 本文设计一种新型复合生物反应器: 序批式–折流板–分置膜生物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baffled-separate membrane bioreactor, SASMBR)。将该反应器应用于PN/A工艺处理城镇污水, 探究反应器的性能, 并对SASMBR运行PN/A工艺的运行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SASMBR 反应器运行PN/A工艺处理城镇污水, 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脱氮效果, TN去除率达到80%~85%, 氮素去除负荷(nitrogen removal rate, NRR)达到0.20~0.22 kgN/(m-3·d-1), 出水TN浓度维持在8 mg/L以下。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发现, 短程硝化SASMBR反应器内设置的折流板能够富集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 AOB), 确保短程硝化SASMBR反应器的良好性能; 厌氧氨氧化SASMBR内固定在折流板两侧的无纺布可以有效地持留厌氧氨氧化菌(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 AnAOB), 同时, 厌氧氨氧化SASMBR内丰度升高的AOB可以为AnAOB 提供生长的厌氧环境和 NO2--N 基质, 使厌氧氨氧化SASMBR反应器能够快速启动和高效稳定运行。SASMBR的运行成本为0.037 元/m3, 比传统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葡萄糖、甲醇和邻苯二甲酸氢钾3种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实验.分别在C/N比为4和10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N比为4时,初始浓度为60mg/L的反硝化速率在葡萄糖为碳源时为最大,其次是甲醇,而邻苯二甲酸氢钾速率最慢.而当C/N比为10时,所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时反硝化速率则基本相同.随着浓度的升高,同样在CJN比为4或者10时,以葡萄糖和甲醇作为电子供体时,反硝化速率随着初始NO3^--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Monod模型.而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则首先随着初始NO3^--N浓度增加而增加,随后则逐步下降,表现为Aiba抑制型.在所有情况下,以葡萄糖为电子供体时,最大的NO3^--N去除速率均为最大,且饱和常数悠最小.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污染程度模拟水体中,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菌体生物量和水体pH的变化关系.随时间延长,CQV97菌株对氨氮、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去除量增大,生物量增加,水体pH升高;随氨氮浓度提高,生物量增加,氨氮低于33.2mg/L能被完全去除,最大去除量达84.2mg/L,水体pH维持在9.2~9.4;随硝态氮浓度的升高,菌体生物量降低,浓度低于216.96mg/L能被完全去除,pH维持在9.1~9.3.随亚硝态氮浓度增加,菌体生长延滞期延长,生物量和pH升高幅度降低,浓度低于128.2mg/L能被完全去除.结果表明,CQV97菌株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e performance of sequencing biofilm batch reactor( SBBR) under micro-aerobic condition for aniline-contamin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aniline concentrations were selected as the operating variables to analyze,model,and optimize the proces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process,5 dependent parameters,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aniline,ammonium,total nitrogen( TN),and total phosphorous( TP) removal as the process responses were studied. From the results, increase in DO concentration could promote the removal of COD,aniline,ammonium,and TN,while increase in aniline concentration has a slightl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The optimum DO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to be 0. 4-0. 5 mg /L.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COD,aniline,ammonium,and TN at the optimum point( DO concentration0. 5 mg /L,aniline concentration 11 mg /L) were 95. 84%,100%,75. 72%,and 45. 39%,respectively. The oxidative deamination was the main degradation method for aniline under micro-aerobic condition. Simultaneously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SND)process performed under micro-aerobic condition and about 20%-40% nitrogen was removed by SND.  相似文献   

18.
室内模拟氧化槽比较,研究污水中不同含量的磷及氮、磷比例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原污水中含氮量均为20mg/L,磷的含量分别为1.25 2.50 5.0 10mg/L,结果发现原污水中的N/P为20/2.5时,藻类的净生产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