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观:自律观和创新观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自律观和创新观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本文指出,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的无限性即绝对性和资源环境支持的有限性即相对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对人类不合理的行为进行自律,二是人类要进行积极的创新。这样,从发展现的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观其实包含着两个关键的内容:自律观和创新观,换言之,可持续发展观是自律观和创新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持续竞争优势:制度观,资源观与创新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观研究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不完全要素市场和不对称信息约束下获得和使用资源和能力上的异质性,异质性的存在导致了超正常利润回报的可能;制度观认为企业在社会标准、价值、公认适合的或可接受的经济行为的期望假设约束下生存和成长,它强稠企业的持续取决于企业的行为是依从惯例,为民认同;创新观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的持续技术创新,其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和提高。不同观点在分析竞争优势时,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工业技术观批判的生态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观的神化、西化和简单化,是工业技术观的主要偏颇,也是种种技术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批判工业技术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技术观,是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生态技术观具有绿色化、低熵化、整体化和理性化等特点,也具有自省性、修正性和自救性等功能,体现立体远距离伦理,适中的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彼此平衡的诉求.生态技术观取代工业技术观,有赖于"社会技术"及内涵生态意蕴和弱熵功能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都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从学化学、教化学、到研究化学已有几十年了,可是现在我却有点搞不清楚化学的定义了。我深深感到科学的发展太快了,需要对本门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我进入21世纪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如何定位和审视化学,《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讨。课题组首先选定了化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对这些期刊1999—2003年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出了化学领域这几年的热点词,并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研讨,进一步整合出了下面13个重要研究方向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密度泛函理论、酶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课题组针对这些研究方向,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佐以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课题组注意到,中国科学家对于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在科学问题的选择上还普遍缺乏具有挑战性的切入点。在目前已经具有论文数量基础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上,中国科学家需要更密切关注国际同行的研究进展,高度重视科学问题的选择,同时也需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发表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问题。本刊上期已对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和密度泛函理论8个方向进行了介绍,本期将对酶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等后5个方向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7.
8.
9.
本文在回顾技术创新驱动理论的发展和与评价新兴设计驱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创新领域设计环节作用日益突出的发展趋势,引入"技术—文化"系统观,突破创新动力的工具化诠释,对功能与创新的概念进行广义化,提出设计与技术的解耦和分拆概念,把创新驱动模型区分为驱动因素模型和创新模型两类,初步建构两类模型驱动关系和机制的元模型,建立了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设计驱动的6条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下半叶,生态观念开始从理论向现实转换.本文从自然观角度,通过分析各时代建筑观的历史特点,论证生态建筑观的合理性及现实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单靠内部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已日趋困难。因此,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如何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提高企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和联盟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资本的基础之上。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中,试图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创新”寻找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考察需求拉动论的缺陷,分析了"需求"在技术变化和创新中的作用的局限性,说明需求往往是受技术发展的刺激的,是被激发的,而并非原动者.从而从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关系上,对技术自主论进行了一定的辩护. 相似文献
13.
虚拟化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它的模式特征表现在其虚拟的结构、人员和功能三个方面;它的基本形态主要有链式模式、联盟模式、虚拟平台模式、网络创新模式、横向虚拟一体化外包模式和网络企业孵化器、技术实验室联合体等;促使模式转化的内部动因主要是利用资源的互补创造增值、利用虚拟的增长空间创造增值、利用创新结构的重塑创造增值、利用创新成果的共享创造增值、利用未来发展的趋势创造增值。外部动因主要是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之间的沟通信任等。 相似文献
14.
15.
运用生态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探索技术创新人才的成长成才过程,提出主要影响技术创新人才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自身维度和资源维度,分析技术创新人才竞争力的N维超体积模型。 相似文献
16.
技术建制和建制化问题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借用科学社会学的理论提出技术建制和建制化概念,以便对技术社会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为大型经济组织和大型企业的改革提供依据。本论文的整个研究将把社会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组织学的分拆方法作为对技术建制与建制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运用模式、研究纲领、技术革命、技术共同体、符号维度、技术创新、技术变迁、制度变迁等概念,来分拆和说明技术建制和建制化的内涵。把技术建制分为社会性技术建制和企业性技术建制进行研究,并将技术创新和技术建制、技术建制化联系起来研究,最终归纳出技术增长和发展的模式:技术建制——技术创新——技术建制化——新的技术建制。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象学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没有将意向性结构运用到对技术创新的追问中去:考察了意向性概念的变化,提出它在技术创新的现象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考察技术创新是揭示技术本质的方式之一。技术创新是现代技术得以显现其自身的前提和地平线(horizon);技术具有清晰的意向性或存在论的结构,即技术“在——技术创新中——存在”。 相似文献
18.
单向伦理只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把人类看作惟一的价值主体或衡量其他存在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尺度,只要求其他存在对人类应有的服务功能,而漠视人类对其他存在必须承担的责任,因而,实际上是一种"霸王伦理";双向不对称伦理虽然扩展了价值视野,实现了单向到双向的升级,但是,由于认为人类与其他存在的价值从而所担负的义务是不对等的,因而是一种不对称伦理,或称失衡伦理;而作者基于和谐发展观而提出的和谐伦理观则既承认万有存在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又关注人类对万有存在应负有的责任,认为人类与万有存在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双向度伦理关系,是对等的价值实体.从单向伦理、双向不对称伦理到双向和谐伦理,是伦理学合乎逻辑的演进.和谐伦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每个现实的人经过努力随时可以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