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小人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神采独具、魅力四射,具有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深得人缘,主要表现在她“出谋划策,循循善诱;知己知彼,语无大错;言语个性,质朴得体;识趣凑趣,逢场作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人格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其复合性与多义性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刘姥姥自然纯真,知恩图报的人格价值是对男权话语背景下传统人格的分庭抗礼,是对儒家思想,世俗人格价值的解构与反讽。刘姥姥真实纯朴的人格彰显的是作者对“童心说”、“真情说”的体认与肯定。  相似文献   

3.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性格十分鲜明,虽然只出现过三次,但是她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社会语用学中顺应原则的角度,我们通过对刘姥姥的会话进行穷尽性的分析发现,刘姥姥特别顺应空间语境和人文语境,能根据说话当前的语境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这体现了刘姥姥高超的会话技巧,也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善于言辞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里安排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情节,用意何在? 而且为什么安排了三次? 这是曹雪芹独具匠心的地方。通过刘姥姥的三次不同的见闻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幅贾府由盛转衰的图画,揭示封建社会的寄生性、腐朽性。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把《刘姥姥进大观园》纳入了教学内容,成为学生了解鸿篇巨著《红楼梦》的一个很好切入点.文中由于个人的身份、修养、性格各不相同,他们的笑也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文学巨匠曹雪芹的匠心独运,也表现了作者对每个人给予的不同情感.让我们逐一来分析每个人"笑"背后的不同意蕴.该文从《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笑"字入手,去分析不同人物的"笑"所包含的丰富意蕴,进而理解人物形象和作者赋予人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刘应节是明朝嘉万时期重臣,著述颇丰,但因清代文禁等历史原因,其著述流传至今的不多。本文概述了海内外刘氏著作的存佚和收藏情况,考证了刘氏在创修《四镇三关志》中的贡献,辑录了散见于《明实录》、博物馆碑刻和地方志等文献中的诗文篇目,整理了长城沿线有关刘氏题名碑概况,以期有助于学界深化对刘应节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琦 《科技智囊》2006,(12):84-85
平儿在《红楼梦》中的第一次出场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作者是这样介绍平儿的:“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事实上,住整个红楼梦的故事中,平儿也是这样一种地位——王熙凤的心腹,同时又是一个和凤姐共侍一夫的通房大丫头。  相似文献   

8.
根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动态顺应是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是动态顺应过程中主动顺应或被动顺应时表现出的一些具体方法。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是译者动态顺应译语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从而实现翻译目的的一个过程。因此,分析比较《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两个英文全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顺应译语文化并能实现译者的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9.
“拥刘反曹”是贯穿于《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它有历史的、个人现实的诸多主客观原因.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罗贯中作为封建知识分子有此思想不难断定;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广泛采纳史书及民间故事,而这些史书、民间故事中大都充斥着“拥刘反曹”的色彩,罗贯中在搜集整理写作《三国演义》时肯定会受其影响;罗贯中生于动乱的元末明初,“拥刘反曹”无疑寄托了他向往圣君贤相的仁政统治的政治理想;另外,“拥刘反曹”也寓有反蒙兴汉之意.  相似文献   

10.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笔法,展示其隐微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出这个形象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含蓄笔法这种独特的笔法,从而揭示出薛宝钗隐藏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下真正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审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结构,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社会心理既有普通心理层面,也有社会潜意识。社会普通心理又可区分为社会时尚心理、社会正统心理与社会传统心理三个基本层次,社会潜意识又可区分为社会前意识、社会自觉潜意识与社会自发无意识三个层次,由此拓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引起了研究方法的变革、以及体系结构的充实与更新。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上 ,坚持二者并重的原则 ,脚踏实地走过理论移植阶段 ,迈向本土化 ;在研究方式上 ,坚持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加强实证主义研究 ;在研究取向上 ,变单一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为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生物学等通力合作的多维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心理学为切入点,对藏汉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影响、社会行为、群体生活方式以及个体交往四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对培养藏汉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使古老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随着贸易的发展,近代社会对贸易的心态出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的道德观向更加注重实用的功利观嬗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影响。它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原因主要有:个性化表达失范,信息寻求与情感表达,心理需求与角色扮演,群体极化与责任分散,匿名狂欢与广场效应。从根本上抑制"人肉搜索"现象的负面影响,依赖于和谐心理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态度改变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社会态度改变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及其研究、信息理论及其研究、社会判断理论及其研究、认知理论及其研究、功能理论及其研究和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网络阅读的本质以及社会心理学对网络阅读的意义,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梦已远》是柳美里的一部反映家庭崩溃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我"面对"改邪归正"的父亲的"热情",期望能借着留住新屋之际来追想失落的家庭,却在理想与现实中飘忽不定。小说通过描写母亲、妹妹、"我"、父亲对新居的对立看法及行为,揭示了崩溃家庭的不可挽回。作者用几乎不带感情色彩的客观叙述,突出了主人公对"家梦已远"的无奈,并由...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弘扬和强化当今社会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疏导社会的消极心理,加强社会心理建设,优化整个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0.
赵本山为我们上演了一部反映东北文化现象的电视剧——《刘老根》。该剧展示出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和方言。我们从《刘》剧人物的语言入手,对其中的东北方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更好地研究东北方言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