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义修辞是中国传统的修辞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修辞方法,语义修辞同语汇系统的语义有密切联系,主要研究语词的具体意义,即语词运用中的意义。包括本义修辞、同义修辞、精确义修辞。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简练性。  相似文献   

2.
修辞手段的运用是每一种语言都存在的现象,在具体的语义组合中,某些修辞手段的构成恰恰是利用了义位的某些隐含义素。词语的变异,往往就是隐含义素催生的结果,使语义在原有义和新增义的和谐与矛盾中显得更为新奇别致、富有吸引力,语言也在这种情形中鲜活起来。要想准确而恰当地把握发话者所表达的修辞话语的意义,就必须突破话语的表层,通过隐含义素直入其深层含义去理解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3.
孙凤娟 《科技信息》2010,(15):151-151,160
修辞学主要研究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指导人们如何准确、鲜明、生动地使用语言,从而进行社会交际。语言表达的方式、手段的形成与言语环境休戚相关,而衡量使用语言的修辞效果,则要以分析使用语言的环境为基础。语言环境是修辞的生命。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一切修辞现象都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在语言环境之外的修辞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意义的形式和外壳,形式和意义寓于语言的功能中.由于语言功能融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于一炉,只要译文和原文的修辞功能相同,意义相似,就是理想的译文.因此从研究语言修辞功能入手探索翻译的规律,能揭示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探讨修辞的生成过程和理解过程可以为修辞的研究打开新的视窗,同时也是深化修辞研究的一条必由之路。别解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其实质是人们换用了另外一个语言样板来对词义进行重新理解。别解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异质感的产生、自返性排查、语义类推、意义潜势的激活等几个具体过程。别解的生成必须以语言知识、百科知识等作为基础,但同时也离不开人的认知习惯。别解可能会使词语的意义发生“歧变”,成为词义发展演变的一种特殊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发现两个汉语词语问题颇值得讨论。其一,常见的“第一”~词在特定情形下并不表达通常意义上的顺序义或次第义,而是获得了其它新的含义。如在“第一时间”、“第一速度”、“第一反应”等表达中,其确切义则取决于具体搭配或共现语境。其二,当下多种媒介中不时看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被“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所替代之情形。实际上,无论从语言表达约定俗成或从修辞及语义等角度来看,“行为世范”都切不可被“行为示范”所能轻易取代。  相似文献   

7.
高敏  周仁和 《科技信息》2010,(31):7-7,12
本文论述了设计中运用形态语言的艺术:形态修辞。造型语言的多样化使语义表达的方式,较以往任何时代都有极大的区别。隐喻、夸张、象征、幽默等形态修辞的运用,丰富了产品的造型语言,赋予产品语义新的内涵。设计师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形态修辞在产品形态语义设计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利用已经成熟的语言学关于修辞的研究结论,实现更多的美学价值与经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俄语熟语或是以现成形式复现的语言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其意义、组成和结构具有恒常性。俄语熟语也可以叫做固定词组或固短语相当于词或句子,在使用时不必像自由词组那样临时组合,而是直接从人脑的词汇库中提取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在语言中使用。 熟语活用是指在熟语固定性的基础上,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借助于具体语境,改变熟语原有的语义、结构和组成,从而使熟语获得新的语义内含和修辞效果。 熟语活用是在熟语固定性基础上的灵活使用,是作为语言单位的熟病在言语中的具体应用。语义、结构和组成的固定性是熟语活用的前…  相似文献   

9.
徐怡 《科技信息》2010,(22):121-122
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见《辞海》)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切合语言环境。语境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具有语用和语义上的制约和衬托作用,它就像一个语义坐标系,人们可以借助它进行精确的语义定位。因此,在翻译中,把握原文特定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对于领会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恰当和得体的表达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成林 《科技信息》2012,(32):I0110-I0110
语言意义一直是语义学者研究的核心内容,而LEECH对语言意义的剖析则是语义研究的领航标,本文运用语言的七种意义对广告用语进行分析。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广告作为平台,利用语言七种意义的核心内容来加深人们对广告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1.
修辞格是作家在创作时经常遣用的手段,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发挥更大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尤其是在诗歌中。由此兼及翻译实践,译者在翻译中也应该成功地传达原作中的修辞格。笔者以毛泽东诗词为例,比较了其五个译本,探讨了其中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四六结构”与修辞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四元六维结构”的哲学高度指出:“修辞过程”不限于“由想而移为辞”,“想”之前要先对世界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移为辞”之后,还要考察对读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修辞效果”不限于表达效果,还包括接受效果和社会效果;“修辞学”有内外之分,内修辞学包括本体修辞学、表达修辞学、接受修辞学,外修辞学包括文化修辞学、文明修辞学和道德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语用学与语义学的产生.它们都是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所覆盖的层次不同,语用学可以说是对语义学的补充.正是因为语用学的出现,人们才找到了自然语言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汉语姓名修辞主要包括在文学作品中将姓名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段和在现实生活中增强姓名的称名功能。姓名修辞着力点是从多角度综合各方面要素,为人物起一个合适的好名字。为达到修辞目的,可以从语音学、语汇学、语法学、语义学、文字学、文化学等角度开掘修辞要素。这些修辞要素包括音高、音色、节奏、结构、附加义、汉字形体、文化内涵等。  相似文献   

15.
英语倒装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法手段,它是用以表示一定句子结构的需要和强调某个功能而进行的倒装。倒装的原因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修辞性倒装和结构性倒装。本文从语义学对它们的强调功能和承接、平衡功能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相似文献   

16.
词义有语义学上的意义和语用学上的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和语用是互为一体的。在语言运用中必须在语义和语用的平面上有机地释解词义。从英语课本中常出现,但又常被学生们用错的after all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语义和语用的互动是释解词语意义的最为根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话语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础理论,就英语影视话语的语义、语用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探讨其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反切语”是利用反切原理表达隐义的一种特殊修辞方式。“反切语”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也是一种修辞格。文章分析了“反切语”修辞格的构成方式,同时考察了“反切语”这种修辞格背后隐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程度副词+名词"与潜语言的显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是一种由潜在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上下三个方面:潜词义的显性化;潜在功能的显性化;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