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心理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在美学史上影响巨大,它认为进行审美活动时,与实际生活应保持一个不即不离的恰当的心理距离,以此来实现美感,而实现最佳的山水欣赏活动就需要处理好这种心理距离。晚明时期,明人为游而游的自然观照行为把山水欣赏与世俗关系处理在最佳的"心理距离"层次上,其猎奇的游道精神以及对自然的超脱体味为"心理距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值得现代旅游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本质上是一种阴谋与暴力的统治,形式上却表现为伦理政治,它包含着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内在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在明代被充分展开,导致了明王朝走进腐败与崩溃的深渊。从张居正到魏忠贤,包括其间的东林党人,尽管他们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颇不相同,但他们无不例外地成为伦理政治矛盾的牺牲品,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不仅仅是明王朝的悲剧,更是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文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晚明士人群体的实践模式逾越得君行道的儒家传统,以去政治化特征的日常空间从伦理政治空间中分化生成.以计成的《园冶》为例,士人群体通过对园林设计的布置和园林生活的经营,建构了兼具摆脱名位争夺和寄寓精神情致功能的日常生活空间.通过《园冶》的方法论借景展现士人群体对日常空间的审美建构,这是一个以闲适和纵欲为特征的生活空间.由此隐含了治统的权威下降的历史转向,构成了间接性的文化抵抗思潮.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文人从"明清易代"的历史中找到熟悉的叙述和表达方式以言说自己的处境。作为一种"隐微修辞"策略,《古今》杂志文人通过言说"晚明"历史来阐扬心曲,塑造自身"遗民"的形象。通过考察以《古今》杂志为中心的文人对"晚明"的再叙述,可知"晚明记忆"成为沦陷区的文人曲折表达自己心声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5.
晚明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很好地运用了现代公关艺术。他们在组织内部统一传教思想,推行适应策略;对外改装易服、结交士人、传播学术,最终获得在华传教的成功;同时也成就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段美丽佳话。  相似文献   

6.
从明代中叶开始,江南士人在一定程度上确立起"超然"的意识,开始摆脱对政治权力的迷信和依附.士子们多数不太认真研习儒家经典,全身心地去奔仕途,而以文采风流、能诗词书画为习尚,以结社携妓交游为盛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兴起密切相关.晚明的江南商人文化与才子、才女文化有不解之缘.商人文化对士人文化、青楼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万历年间娼妓遍天下,扬州、苏州、盛泽、松江、杭州等城镇妓馆林立,南京之秦淮最为繁盛,在秦淮青楼中深藏着许多才女,一般人称之为"名妓",这些名妓的共同特征是才、色、艺三绝,卓而不群,精通琴棋书画,文学艺术造诣不让于须眉,做人上有侠肝义胆,见识过人,在明清易鼎之际,关心国家命运,崇尚气节,大义凛然.秦淮名妓生逢晚明朝代更替、社会巨变、天崩地解的所谓乱世,乱世出英雄也出美人.他们的命运绝大多数是悲剧式的,当时秦淮名妓的命运多半与江南名士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其代表人物为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是强调主体心灵精神和道德良知之主导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在适应其宣扬良知之学需要的同时,阳明的散文创作,已经在文体功能、体制特征等方面,突破传统文体之既有规范,展现出一种新的散文艺术风貌。这对以文体解散形式突破传统古文之压制和束缚的晚明小品,起了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之为晚明小品之滥觞。  相似文献   

8.
孙鑛以"周文汉诗"的文学主张为指导,用评点时文之法探究经书中的文章之法,客观上形成了"以经为文"的观念,是明代后七子复古主义文学运动后的一种新的探索。"以经为文"成为明代后期文学评点中较为显著的现象,对钟惺等竟陵派的文学批评活动产生影响。它不仅影响到后来的文学批评观念、方法,也对晚明时文创作、经学本身产生影响,反映出当时的文章观念、学风,也带来了经学文学化的观念解放。  相似文献   

9.
晚清是中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运作期,也是从古代历史转向现代历史的转型期。运用作用于知识体系的外在力量,推动服从于现代民族国家意志的知识生产、批评理论之构造,是当时知识界普遍追求的总目标。在此历史境遇下,对西方知识的翻译和介绍上的优先权,便成为掌握权力创造真理并使真理为己服务的文化制导权。在新型知识权力的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传统知识与政治的矛盾,晚清的翻译得以发生、发展和兴盛。西方知识的引进大大推进了中国知识变革的进程,但是由于政治权力与知识的割裂未在晚清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知识的转型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晓波 《西藏大学学报》2011,(1):99-105,126
晚清藏边民族纠纷解决中,看似杂乱的角色分配对象,若以其角色职能爬梳甄别,便可脉络清晰。以光绪年间循化厅所辖藏区为例,在民族纠纷解决中,直接参与的角色分配对象有循化厅之下属抚番府、营、县、营汛、司、所;寺院中嘉木样、新旧昂锁、红布、具有威望的活佛、熟知番事的喇嘛;民间的部落头人、乡老、邻里等。但是,按其角色职能进行归类,可以分为谕饬、讲说、弹压;勘查、缉捕、调兵;研讯、保释、鉴结,这些角色职能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民族纠纷解决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不仅促成了清廷预备立宪,而且还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袁世凯在直隶试行立宪政治与改革,实际上是配合中央的宪政改革而进行的,其目的是为地方仿行立宪作出表率。尤其地方自治的实行,为接受新式教育的绅商活跃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地方和基层权力结构,使地方政治体制逐渐发生转型,朝着民主政治的方向发展。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陈传万 《科技信息》2013,(26):18-18
安徽境内明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开发好这些资源对凤阳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凤阳、蚌埠为例,从明文化资源品位高,内涵厚重,科研、艺术价值高;明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对明文化资源保护、整理、挖掘、传承、开发不够,人才缺乏三个方面,对安徽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编制明文化产业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二是加大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是建立"凤阳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打造明文化旅游品牌;四是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发展规模和文化品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晚清新式教育在杭州及浙江起步较早,发展较显著。它打开了众多年轻学子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心扉,促使其更多地关注社会和时局,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此基础上,清末历史的走向,推动他们逐渐赞成民主共和,并积极投身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5.
在考证董卜韩胡土司几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明代藏区土司和中央政府的政治关系。认为一批实力较大或地处偏远的土司虽然作为中央王朝治理边疆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安边守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们往往对抗中央王朝,和中央政府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基本上处于一种冲击与回应的政治博弈状态。中央统治者对土司蛮夷与边吏二元价值体系下的政治思维,使土司集团始终处于中央王朝统治者政治视野中的政治边缘和对土司的歧视与不信任并存的状态。腐败的吏治不仅影响了中央政府在土司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激化了中央政府与土司的矛盾,使国家化解这种矛盾的各项措施成了加剧这种矛盾的催化剂,也使国家在化解这种矛盾过程当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文人是一个民族传统的建设者、承载者和传承者,但是在一定时期,他们又是传统的怀疑者、批判者甚至摧毁者.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其合理性在明代中叶开始受到质疑,吴中文人在质疑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他们所具备的超前性认识,与自身以及身边友人的际遇、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吴中特定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而明中叶吴中文人对科举的态度及其成因,庶几可为揭示文人与传统关系中文人怀疑、批判与疏离传统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7.
从华美早期女作家艾迪丝·茂德·伊顿姐妹开始追溯,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女作家作品的文本策略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性剐、族裔身份重建过程中,文学场内、外动力机制对华裔女性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晚清西学东渐促进了西医东来的进程素。有近代社会史料宝库之美称的《点石斋画报》,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展现了晚清西医东来以及民众医疗观念渐变等社会现象,揭示了西医逐渐立足中国并向中医的一统地位挑战,以及中医开始缓慢分化演进的历史现实,以社会大众的视角记录了近代中国在民众医疗卫生事业上的科学化与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相互关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调查;从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多角度对两者的关系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3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和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胡恒 《南昌高专学报》2021,9(3):48-58,67
长白山区的开发史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受限于资料,开发早期这一地域的人群聚落、开发进程与社会控制尚存在诸多空白,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收藏的一幅《吉林蒙江招垦局五社十五甲全图》恰恰提供了这一方面丰富的历史信息.经考订,它绘制的年代在光绪二十八年,正反映了光绪三十四年吉林长白山区濛江设州以前的招垦与开发过程,同时国家行政力量的不断介入,也在与韩边外等地方势力的互动中形塑了区域社会面貌.这幅地图同样揭示了光绪末长白山区频繁政区调整中濛江州、桦甸县、抚松县的县界变动细节,揭示了被学术界所忽视的光绪、宣统之际奉天、吉林省界东段的几次重大调整.本研究亦再次证明,古舆图作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