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对张志公、陈望道等有关辞章学定义的内涵、外延作历时的动态的描写和总结。全文用"否定之否定律"作科学的分析,为辞章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和辞章学下位学科的开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张志公、陈望道等有关辞章学定义的内涵、外延作历时的动态的描写和总结。全文用"否定之否定律"作科学的分析,为辞章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和辞章学下位学科的开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07-112
汉语的"词章"又称"辞章",从古以来就有两个词形。它又是多义词,不仅不同的论著、不同的学者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就是大师级的专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章里,也用不同的词形,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汉语辞章学,并进行两岸交流、合作,首先要"正名",才有共同的语言。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正名"的问题解决了,两岸交流、合作开展起来了,建立了汉语辞章学及其多支下位学科,促进了汉语辞章学的发展与繁荣。两岸汉语辞章学交流、合作的做法,对于其他学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4.
50年来,在吕叔湘、张志公倡建汉语辞章学的影响下,汉语辞章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一代汉语辞章学研究者,远承中国古代辞章学的优良传统,近师吕叔湘、张志公有关汉语辞章学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学科的对象、范围,体系、研究的方法和分支学科的建设。他们研究的兴趣浓、热情高,有关领导、部门又热心支持这门新学科的建设,为使研究队伍有组织、有系统地选题,不搞“重复建设”,本文还推荐了各系列的选题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13-116
确定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建设的首道工程。文章论析"方法论"在学科建设中的意义,阐释如何用"一坐"(坐在现代的中国)"双伸"(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双化"(化古铸今,化外育中)法确定汉语辞章学的"研究对象",以建立普通辞章学及其下位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比较辞章学就是广义的比较修辞学.它是对语言学及其多门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而建立的言语学新学科.它不仅论表达,也谈及鉴识;不仅论及"话语",也联及客观世界;不仅讲究修辞效果的"好",也兼及语法的"通"、逻辑的"对".它"以话语为本位","入古出新"在"中华密码"的文化根基上,延伸至当代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并以它为主导,统帅"四六结构"的理论框架、"八大规律",并把大量篇幅落实在"三九变化"的言语规律的动态运用之中.它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广博的融合性、突出的实用性.它是对拙著<辞章学导论>、<辞章学新论>和<辞章学发凡>、<辞章体裁风格学>的延伸和发展.它把辞章学这门"桥梁性"的新学科,交给广大社会的语言运用者,和他们最贴近,因而最管用.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辞章学从先秦开始,在语言实践中经过历代不断的扬弃,得到提高、拓展。明清时期是古代汉语辞章学发展的一个集大成时期,是个吸收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并有所创新的时期,包括整合与提高,集中体现为各种文学思想纷争中发展辞章理论、研究理论的深入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在文论、诗论、词论、曲论、小说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整体上达到了古代汉语辞章理论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比较辞章学就是广义的比较修辞学。它是对语言学及其多门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而建立的言语学新学科。它不仅论表达,也谈及鉴识;不仅论及"话语",也联及客观世界;不仅讲究修辞效果的"好",也兼及语法的"通"、逻辑的"对"。它"以话语为本位","入古出新"在"中华密码"的文化根基上,延伸至当代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并以它为主导,统帅"四六结构"的理论框架、"八大规律",并把大量篇幅落实在"三九变化"的言语规律的动态运用之中。它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广博的融合性、突出的实用性。它是对拙著《辞章学导论》、《辞章学新论》和《辞章学发凡》、《辞章体裁风格学》的延伸和发展。它把辞章学这门"桥梁性"的新学科,交给广大社会的语言运用者,和他们最贴近,因而最管用。  相似文献   

9.
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比较系统的第一人,也指导着后人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研究。简要对张志公先生研究传统语文教育中识字教育做了一个介绍,并且探讨传统语文教育中识字教育方法对当今语文课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连结,甚至互动,自来虽先后有"比兴"与"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都不尽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说之出现.试着参酌这种学说,分别就辞章中意、象之连结或互动,先探讨其相关理论,再举几首古典诗词为例作说明,然后综合起来略作美学之诠释,以概见"异质同构"在辞章意象中的奥妙表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里常用在动词前面的“所”字,语法界向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所”字是一个词,但是,对于它的词性看法不一。如马建忠的《文通》定它为“接读代字(代词)”,①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沿用其说,称之为“联接代词”;杨树达先生的《马氏文通刊误》反对把“所”字定为“代词”而称为“表被动的助动词”;②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叫它做“语助词”;③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和吕叔湘、孙德宣两位先生在《助词说略》里,都把“所”字定为“助词”;后来多数《现代汉语》都从助词之说,有的把它列入“结构助词”小类里。少数学者则认为这个“所”字不够“词”的资格,称之为  相似文献   

12.
综览全国统用、各省统用的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我们会明显地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除了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下册)外,其他所有的现代汉语教材一概将段落排除在修辞研究的范围之外。虽然部分学者曾建议把段落作为修辞学研究的内容,个别修辞学著作也粗略涉及了段落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段落尚未引起修辞学界的广泛注意和足够重视。 我们知道,段落是书面语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语义表达单位,它本身埋藏着许多有待开掘的修辞理论资源。如果我们把修辞的研究范围仅仅局限于词、句之内,就必然会忽略甚至掩盖丰富多彩的修辞现象。所以,我们要想开拓修辞学的研究视野,进一步丰富修辞学理论,就必须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段落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6,(1):96-98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特色鲜明的模块教学,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一)以汉语语言知识为核心,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语言课程模块,培养语言知识的"专家"。(二)以中国文化知识为前提,构建多角度、宽视野的文化课程模块,培养博采众长的"杂家"。(三)以教育学知识为主导,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课程模块,培养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家"。(四)以交流学知识为辅助,构建讲求实效的交际礼仪课程模块,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14.
魏月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4):119-120
张志公提出的语文"特殊工具"说,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雏形。对于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纠正目前存在的"泛人文性"倾向,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钱冠连先生提出的汉语语用学理论与西方的“语用综观论”和“基本分析单元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钱冠连汉语语用学理论产生的背景、诞生、发展和贡献不难发现,该理论立足母语语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汉语文化语用学就是人文网络言语学、语言是人类最后的家园等观点,为世界语用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无疑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6.
郭俊 《科技信息》2013,(16):213-214
"小句中枢说"是邢福义先生在《小句中枢说》和《汉语语法学》里提出的建构汉语语法学系统的理论假设,并由此演绎出的汉语语法学的学科体系,标志着汉语语法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本文拟从"小句中枢说"的理论体系、价值意义、重视视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以使我们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次"理论是《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拉丁语法的"格"而又不同于"格"。马氏基于汉语无词形变化的实际,抓住语序这一关键,探究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对于汉语语法分析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作为汉语语法初创期的产物,"次"理论还有矛盾失误之处,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18.
辞章意象乃由"意"与"象"互动而形成。若着眼于某一种"意"来观察,可以发现它能透过多种不同的"象"来传达。这种互动模式表现在辞章作品中,即是"一意多象"。本文以"思乡意象"与"闲适意象"进行例析,除了能考察辞章具有"一意"可藉由"多象"来表抒的文学现象外,亦归纳出"思乡"与"闲适"在"一意多象"方面,较为典型的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BCC语料库,以汉语"V开"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认知识解研究.发现:(1)基于状态变化事件理论框架可将"V开"分为本体变化类、相对变化类及多质变化类;(2)认知识解观照下辖域激活维度(时间域、空间域、状态域)、视角开展维度(一维、二维、三维)、突显(侧重)以及详略度(分类层级)的不同导致"V开"在不同状态变化下认知上存在差异;(3)状态变化事件与认知识解间的接口研究可为汉语背后的认知动因提供一定理据,同时对汉语的对外传播及教学提供新的认知角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差点儿(没)VP"句式包含着不同的语义语法关系,这一类句式也一直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人们一般采用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企望说"来予以解释。文章主要就该句式的否定形式所表现出的两种结构与语义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