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声乐是用人声表现音乐 ,声音的质量和表现力是由人的大脑听觉思维塑造的 .因此 ,学习歌唱要注意音乐语言的积累和听觉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歌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探讨、分析、着重论述歌唱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形象思维——“内心歌唱”和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歌唱的心理特征包括思维特征、想象特征和情感特征。歌唱中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完全依靠思维与想象(即语言思维活动)。想象本身也伴随着大量的思维活动,清晰、准确的形象或意象,来自思维中的想象活动。情感表现则是歌唱心理结构的外化结果,是歌唱者主观审美感的外化表现过程,是主观创造意识与客观表现的协调、平衡与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歌唱中理性思维意念的科学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不仅是呼吸器官及嗓音肌肉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意念的活动。它客观地需要更多大脑意念的参与。而意念中理性意念的影响更深刻、更持久。在实践中,要科学运用声音概念思维、对立统一思维、气韵生动思维等意念思维技巧,让歌唱在思维意念驾驭之下自由驰骋,更大程度地提高歌唱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歌唱内感"是在歌唱发声活动中歌唱心理对歌唱肌体内部运动感觉的一种感受 和反应。"歌唱内感"的培养不仅是歌唱实践中必须获得的歌唱体验,更是声乐理论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黄柯佳 《科技资讯》2011,(22):192-192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主体而言是歌唱者内心的情感、认识、需求;以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解、信息的输出。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而获得的。是将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认知,通过想象、思维与创作升华的心理体验过程。一首歌曲演出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声乐心理与歌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在歌唱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歌唱者综合素质和专生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歌唱中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方面的分析和阐释,引导歌唱者进行合理有效地声乐学习.  相似文献   

8.
王耀臣 《科技信息》2009,(19):119-119
随着声乐教学在课堂的不断实践,关感意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关感意识是人们从事歌唱艺术创造的思维方法.因为歌唱的艺术表现也是一种美感创造体验,培养美感意识是培养歌唱者成功的关键。运用一种“立体综合交叉”的教学模式,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实现由“一专多能”向“多专一能”的转变,从而为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理论功底深的音乐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培养美感创造能力是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即“立体综合交叉”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歌唱放松是声乐训练中的技术手段之一,思维机能,音响机能,力源机能三者构成歌唱放松的整体机能。在认真分析放松部位,体会放松要领的基本上进行有序训练,这对掌握正确的歌唱放松技术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歌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歌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这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我们在重视对学生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音乐情感培养,并把情感培养作为教学中的最终目标,使学生的演唱技巧、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达到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1.
司马鲜芳 《科技咨询导报》2011,(33):212-212,214
要使我们的声音更加优美、动听,必须要正确调动和支配自身与歌唱有关的各个器官,养成正确、良好的歌唱习惯,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艺术中去。在表达作品的过程中,心理活动对歌唱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歌唱发声的心理感觉、思维、想象、意志等方面入手,分析歌唱者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求出在歌唱过程中提高自身声乐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梦芸 《科技资讯》2009,(21):183-183
声乐艺术的表现目的就是进行美感创造。人们在歌唱中对美的意知.体验、表现中就需要美感意识,美感意识能影响歌唱者审美创遗的全过程,声乐学习是富有创遣性的思维活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学习的全过程,积极的美感意识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将从声乐美感意识培养的意义这个角度去阐述美感意识对声乐学习的意义及能力作用,以及提高美感意识能力的有效途径等等方面去阐述美意意识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王群英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55-158
歌唱发音是人类生理机能中最富有技术性的一种机能。关于音响、技术等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亲身去体验、感受才能把握。在声乐训练这一项复杂的生理心理教学活动中,象思维是歌者具体感知参与歌唱各器官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以歌唱感觉为基础,使歌唱感觉活动更深化、更清晰、更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歌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这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我们在重视对学生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音乐情感培养,并把情感培养作为教学中的最终目标,使学生的演唱技巧、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达到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5.
卢晓进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44-45,55
歌唱是一门表达的艺术,情绪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与歌唱也是相互影响的。本文拟从情绪影响歌唱的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情绪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进而提出了如何培养良好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民族歌唱有其自然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良好的歌唱语言,重视民族歌唱风格的培养,以充分表现出民族歌唱风格自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在歌唱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对歌唱艺术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在对歌唱情感进行理论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情感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情感之于声乐演唱的作用;最后,对建立和培养歌唱情感的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吕韵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3):148-149
良好的歌唱习惯对于歌唱者至关重要,歌唱方法的好坏与歌唱习惯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针对声乐学习中的基础性问题,参考了声乐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成果,并结合自身教学和演唱体会,对歌唱习惯以及歌唱习惯的培养进行理论构建,以方便声乐学习者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19.
章萍 《科技咨询导报》2011,(10):161-161
针对少儿变声期前后这一特殊歌唱时期,文章对如何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进行了分析,对成人的一些不良歌唱习气传染到孩子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如何培养孩子的乐感进行了阐述,由于我国对少儿歌唱方法还处于探索摸索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备的歌唱体系,因此切实的根据少年儿童的特征为他们制定出一套更完善更有效的科学发声方法,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少年儿童进行歌唱训练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基本的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声乐是听觉艺术,呼吸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正确掌握呼吸的方法,对演唱歌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初学歌唱者还是从事歌唱事业的人,都应该培养自己有一个良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加强演唱时呼吸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演唱的目的,收到歌唱艺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