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概括总结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兴废及其原因和背景,认为复兴是必要的、及时的。但复兴不是复旧,而是创新,创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文地理学之新。关于人文地理学对象问题,笔者认为把这门科学规定为研究“人地关系”之学,这是西方资产阶级地理学者的旧观念。文章着重论证“人地关系”这一人文地理学核心问题。笔者分析了什么是“地”,什么是“人”,两者发生什么“关系”?怎样发生关系?认为自然(地)“必须通过劳动过程然后作用于人类社会”。人是主体,地是客体,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一、分形与分维问题的提出在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新概念和新理论层出不穷,常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科学界也不得不经受这一个接一个的“冲击波”。在一片“混沌”的声浪中,又出现了奇异的“分形”和“分维”。每一次冲击波到来,热情的鼓吹者总把它们抬到惊人的地步。曾几何时,耗散结构理论被说成可解释宇宙之深邃、粒子之幽微、生命之奥奇、社会经济之复杂,几无所不能。现在,继被称之为“本世纪物理科学第三次大革命”的“混沌”理论之后,又有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伸,“科玄”论战的主题由新旧文化的核心范畴良知与科学之争得以确定.玄学派试图通过划界方式,主动将“知”划归科学,以图保留良知之“良”(仁)性.这个策略一方面背离了仁知统一的儒家良知传统,使良知失去了“知”这个根基.另一方面,科学派趁势追击,以理智破除直觉、情感,以因果律破除自由意志,以科学之知破除良知之“良”(仁)性,从而使良知既失“知”性也失“良”(仁)性,良知彻底破产.如何在科学时代重建新良知,这无疑是科学与良知之争给中国哲学界留下的难题与重要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文化的创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儒家文化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科技的道德引领和理性认知。儒家文化讲求天事、地事、人事和谐,并解决个人的终极目的问题。在认识、追求万物变化和联系的过程中,进行了科技方面的探索。儒家文化所具有的“尊道”、“重学”、“致用”的科学精神特质,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始终是贯彻西方哲学的崇高理想。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传统,由于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文化革命一方面把人最终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把人的存在同异人的存在推上了对立的两极,针对人之外的智慧生命,人文主义是无能为力的。在人文主义的框架下,建立不起来人与非人以及人与人之外的智慧生命之间的适当关系,虽然非人的智慧生命至今仍未变成现实,但科学的发展却使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在这一意义上,科学和人文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A.Einstein)和普里高津(I.Prigogine)分别是“相对论”(theory ofrelativity)和“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的创始人,他们除了在科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还都站在哲学高度上提出了相应的“世界模式”,这些观点不断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看法的传统习惯。本文对这两位科学巨人的世界模式中的某些观点(如时间、简单性与复杂性,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作一个粗浅的比较,并借以说明科学哲学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特征。分别归纳为:原始社会:“生存技艺”与“直观教育”;古代社会:“经验科学”与“综合教育”;近代社会:“分类科学”与“专门教育”;现代社会:“系统科学”与“通才教育”。第二部分分析、讨论了科学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七种关系,指出了教育对科学技术继承、传播和发展的三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对教育形式的决定性和对教育发展的促进性。此外,还讨论了教育在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之间的桥梁作用。第三部分是关于发展我国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从1902年迄今,南京大学走过了90年的历程。这是它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汇流中不断前进和作出卓越贡献的90年。在这一历程中,南京大学形成了融汇着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开放精神的优良传统。今天,南京大学正面临着新的目标——“把南京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和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准方向,发扬优势、主动适应,扩大开放”,并着重抓好六方面的工作:(1)面向社会需要,增强办学活力;(2)加强优势学科建设;(3)注重提高人才培养的优才率;(4)抓好优势方向的重大科研工作;(5)建设一支有一定学科覆盖面的国际知名学者队伍;(6)努力成为国际学术中心。  相似文献   

9.
(一) 教学是有一定的模式的。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曾对这个问题作过一定的论述,有人把他这方面的主张概括为“学、思、行”①。《中庸》把学的过程概括为一个完整的公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代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明确把这个公式定为“学之序”②。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Quintilianus,M·F·,35—96)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技政策的协调与集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科技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科技活动大的方面如科技活动的投入、运作、产出、转化等,进行引导、干预、控制,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意志转化为科技活动主体的行为规范。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公共政策源于“二战”时期,大致经历了科学技术主要服务于军事与政治需求(强调科学—国防的二元结构)、通过税收政策激励企业的研究与发展(强调工业与研究的二元结构)、实施以技术扩散为主的技术创新政策(强调社会与创新结合)等几个阶段,并正在进入创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新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研究其如何协调与集成愈来愈凸…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管理方针,并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阐发。而今,文艺发展的历史长河即将流过20世纪,人们期待着中国在21世纪更加走向辉煌。在这个历史交汇时期,重新探讨“双百”方针的科学价值,是一件颇为有益的工作。 一 “双百”方针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方针。它的提出,是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闪光,也是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精神生产要给予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主张的概括性总结和历史性的发展,作为一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文化管理原则,“双百”方针产生于百废待兴酌建国之初,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的。当时,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自然界开战、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假如不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就无法激发人民的社会主义创造热情,不仅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成为一句空话,而且加速高质量精神产品的生产的设想也是空中楼阁。当然,意识形态领域里会  相似文献   

12.
早在十六世纪末,英国哲人培根便指出:“谚语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在近代,语言学家则把谚语喻为“民族之明镜”,“语言活化石”。随着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发展,谚语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愈来愈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美国著名学者何夫曼(R.R.Hoffman)曾于1984年评述说,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英谚“业已成为语言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乃至其它众多学科的共有论题”。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英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英谚学(English proverbology)的时代即将来临。在我国(当然包括台湾省),英谚研究尽管还处于幼年时期,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即对英谚的定义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中“A 之与 B”结构的形成。为此,本文首先将连词“与”分为表相与的与_1和表相比的与_2。这样,“A 与_1B”和“A 与_2B”在与的语义上,及其结构的语法功能和其所在句的句型上形成差异。而“A 与_2B”正好和“A 之与 B”相同,由此推说:“A 之与 B”经由了“A 与_2B——A 之与 B”的形成过程。认为“A 之与 B”中的“与”和“与”的介词向连词过渡无关。“之与”实际上是对与_(1/2)分类和分流的结果。其完成时期在战国初期至中期,其代表作是《墨子》。是《墨子》时代“明同异”的表达需要促成了这一分类和分流。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法国有两次大革命,一次是政治大革命,另一次就是拉瓦锡所引起的化学大革命。这场化学革命,彻底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科学的“燃烧理论”,把化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拉瓦锡的酸理论就是在这一重大化学革命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拉瓦锡的以氧化理论为基础的燃烧理论,是历史学家经常研究的课题,而他的成酸理论则往往被多数人所忽略。因而就难以全面地评价18世纪法国化学家的贡献。比如帕廷顿(Partington)等人就把拉瓦锡的酸理论说得一无是处,认为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有关“罗斯”(Русь)、“罗斯国”(Русскоегосударстрво)、“俄罗斯”(Россия)称谓的含义及其所包括的历史时期在苏、俄史学界传统地沿用了下列的说法:(1)“罗斯”指的是九——十五世纪的古罗斯国家,即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据时期的整个罗斯时代(十二至十五世纪)(2)“罗斯国”是用于十五——十六世纪的国家称谓(3)“俄罗斯”或“俄国”是十八——二十世纪俄罗斯帝国的简称。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特别是整个十七世纪究竟用何种称呼,还是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的。这里想就上述问题逐个加以讨论,以求得一个较为科学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梅永红 《华东科技》2005,(12):12-12
关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早在建国之初,1956年的“十二年规划”就已作为指导方针,从此以后一直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逐渐忘却了这个方针,有许多人甚至对此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7.
初创时期中国航天技术的初创时期,充满了艰辛与挫折。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在制订12年科学规划(即从1956年~1967年的12年科学规划)的时候,就确定了要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以任务带学科的方针。当时所列的57项重点任务中,把核技术(也就是原子弹)和喷气技术(也就是导弹)列为重中之重,我们当时称之为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画法几何这门学科由于它比较抽象,在“四人帮”摧残教育事业大搞实用主义时期,被戴上“既无用又抽象难懂”的帽子而打入冷宫。但实际上正是由于它的抽象以及空间性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于解决复杂空间结构的定位度量等问题将起到特殊的作用,这类问题常常不能直观地判断计算。必须进行几何抽象,再用投影的方法解决。目前画法几何这门学科不是到了尽头而正在向图解与解析计算相结合方向发展。 由于作图有误差图解法本身精度不高,但按照图解程序(即把空间几何问题用投影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1999年11月发表的美国著名科学刊物《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以下简称为“霸”)。这篇文章介绍了4种亚洲新发现的中生代动物化石,其中之一就是近几个月来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辽宁古盗鸟”。“辽宁古盗鸟”是一个走私到美国的我国古生物化石标本,经过中外科学家的多方努力,它已经被无偿归还我国,现在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为古脊椎所)下属的中国古动物馆。在“霸”文中,作者斯隆把“辽宁古盗鸟”称作“恐龙和鸟类之间的一个缺失环节”,并认为这个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国外古生物学界为之震动,然而  相似文献   

20.
论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美学中的“充实之谓美”命题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美善不分或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它把孔子内省式的悦神悦志过渡到形神统一的“充实”的概念,并突破了孔子温柔敦厚的主张,高扬了阳刚之美;同时,它显示了一系列的生命特征,其总体过程暗含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生命节律是相契合的。此外,“充实之谓美”还具有“与民同乐”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