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黏度和取代度为指标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影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乳化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黏度、取代度、乳化液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状态是影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乳化效果的主要因素;乳化液颗粒越小分布越均匀乳化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我们发现,要获得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纯胶)较好乳化效果的条件的优化组合是:1)乳化液颗粒小而均匀;2)黏度为4~4.5mPa.s;3)取代度在0.02以下.该结果为企业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乳化效果,实现企业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并对其系列产品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柠檬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壁材与芯材的最佳质量比为3:2,淀粉酯最佳的DE值为12.所得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都接近100%.  相似文献   

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亲核试剂,水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以取代度为衡量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结合方法对影响它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亲核试剂,水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以取代度为衡量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结合方法对影响它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体系pH值、反应时间和淀粉乳浓度对取代度的影响,得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体系pH值8.5、反应时间3h、淀粉乳浓度40%.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在1 570.06cm-1和1 726.34cm-1处出现RCOO-和C=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淀粉分子上引入了酯基和羧酸基.  相似文献   

6.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包埋共轭亚油酸,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包埋条件,得到共轭亚油酸微胶囊化的最佳条件为芯壁比1∶2.87,包埋时间1.56h,包埋温度42℃,包埋率为93.22%.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共轭亚油酸微囊粉,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粉末颗粒饱满紧密,排列整齐,颗粒表面出现无规则凹陷.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麦芽糊精酯(OSDE)的精制方法及其乳化性质,以麦芽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原料,采用水相法制备OSDE,通过乙醇沉淀洗涤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3种方法对产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纯化效果最佳且便于后续取代度的测定,膜分离法纯化效果次之,乙醇沉淀洗涤法纯化效果最差.对离子交换法得到...  相似文献   

8.
原玉米淀粉经十二烯基琥珀酸酐(DDSA)酯化后,颗粒形貌发生变化。经研究认为:化学反应首先发生在淀粉颗凿表面的无定形区;酯化后淀粉的乳化能力明显增强,不同取代度产品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均大于10,表明它为亲水型乳化稳定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Brabender粘度仪、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高粘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糊的流变性质、糊的粘度性质、糊的凝沉性质、糊的透明度和糊的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为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油脂作为可可的主要成分,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被氧化变质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淀粉作为稳定可可油相的固体颗粒,超临界CO2提取的可可精油(CEO)作为油相,优化Pickering乳液制备过程并研究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CEO中主要脂肪酸有6种,当OSA淀粉质量浓度和CEO体积分数分别是250mg/mL和5%时,Pickering乳液粒径最小,为0.587μm。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发现乳液呈现小液滴聚集状态,油滴完全被淀粉包裹且界面相对光滑。稳定性实验表明,乳液在pH值5、低粒子浓度(0~0.3mol/L)条件下相对稳定。贮藏21d后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增加,5%油相体积分数下的Pickering乳液粒径由0.587μm增长至1.160μm,50~300mg/mL淀粉质量浓度下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增长约1.500μm,最大粒径达2.760μm。研究表明,OSA淀粉-可可精油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新型共混膜: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差示量热扫描等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透光率、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汽透过率和吸水率.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材料领域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Brabender粘度仪,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高粘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糊的流变性质,糊的粘度性质,糊的凝沉性质,糊的透明度和糊的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为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rabender黏度仪、旋转黏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性质、黏度性质、耐酸性和耐盐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蜡质马铃薯淀粉经乙酰化己二酸交联后,淀粉糊的起糊温度由64.7℃升高至67.3℃,峰值黏度从919BU下降为652BU,相对崩溃性从76.4%降低至27.6%,糊的黏度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凝沉性都得到改善。此外,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改性后,淀粉糊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羧甲基淀粉钠工业品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羧甲基淀粉钠(CMS—Na)成为目前日化工业添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开发其新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性能,针对羧甲基淀粉钠生产工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羧甲基淀粉钠工业品的半干法、溶媒法、挤压膨化法等生产工艺。其中半干法、溶媒法具有含水率低的优点,挤压膨化法具有反应时间短的优点,是目前生产工艺主流。水媒法含水率高,能耗大,操作繁杂,且醚化剂利用率低,故生产实践中使用不多。结合大丰公司的羧甲基淀粉钠工业品各种生产实例,提出了淀粉的羧甲基化与其它改性方法结合,如交联、酶解、接枝、进行复合改性,进一步改变CMS—Na的应用性能等生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本实验室生产的粘多糖A对辽河重质稠油进行乳化降黏试验,系统考察油水质量比、多糖浓度、乳化温度、乳化转速和乳化时间对稠油乳化降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油水质量比6:4,多糖质量浓度150 mg/L的稠油溶液放入温度25 ℃、转速160 r/min的摇床乳化6 h,稠油黏度由87000 mPa·s降至310 mPa·s,降黏率达到99.6%。此外,通过对乳化降黏后稠油破乳处理研究发现,稠油在室温静置24 h后即可实现油水分离,且破乳后的多糖水溶液可以重复使用2批次,显著降低了多糖乳化剂及后续稠油脱出水处理成本。因此,该粘多糖A可广泛应用于稠油乳化降黏开采和输送领域。  相似文献   

16.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钠合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玉米淀粉糊化后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 ,与丙烯酸发生接枝共聚反应 ,制的超强吸水剂 .籍此讨论了引发剂用量 ,丙烯酸与淀粉配比等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引发剂用量为淀粉用量的 1 .5 % ,淀粉 /丙烯酸 (质量比 )为 1 /6时 ,合成的超强吸水剂室温下在饱和状态时可吸收 5 5 0倍的蒸馏水 ,2 5 0倍自来水 ,80~ 1 0 0倍生理盐水 ,4 0~ 5 0倍人工尿 ,同时还具有优越的保水性能 .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处理下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对马铃薯淀粉进行物理化学改性,利用超声波处理马铃薯淀粉,采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下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超声波处理时间下的马铃薯淀粉样品均呈假塑性流体特征,符合幂定律;超声波处理时间越长,马铃薯淀粉糊的表观粘度越低,触变性相应减弱;超声波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糊的剪切稀化程度随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增大而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