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降低大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能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在热力站设吸收式换热机组,使热网回水温度降低至约20℃,在热电厂内经汽轮机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和调蜂热源等环节将热网回水逐级加热.形成热网的吸收式(Co-ah)循环.通过拉大供回水温差而大幅增加热网的输送能力,并通过回收汽轮机排汽余热而显著提升热电厂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热电联产”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有效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以及以有限燃料煤炭为主的能源供需矛盾的突出,热电联产机组如何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待探讨。现以江苏阳光集团电力公司为例,尽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明确提示: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技术: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电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为贯彻”节约能源法”,国家领导部门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组织编制发展热电联欢会的新文件,于2000年8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批准执行。其后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走上了快事道。  相似文献   

4.
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主要是通过增加供热管道内温差,形成强大的温压驱动力,达到远距离供热要求,同时将发电厂的余热进行有效利用,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有利于集中供热达到室温要求。本文从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节能方面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热电联产在城市集中供热的方式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热电联产机组在冬季供暖期间的经济性,提高供热机组的供热能力,加强节能减排效果,在现有热电联产机组装机容量基础上,对汽轮机进行供热节能改造是供热机组的发展趋势,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则是利用汽轮机低压缸供热改造而发展的一项节能环保技术,可使燃料利用率达90%以上。通过已经改造机组的运行情况看,高背压供热工况下机组具有较好的热效率、发电煤耗等。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在不受供热面积、供热管径等条件的限制下,对某厂两台300 MW 调整抽汽机组进行高背压改造,改造后全厂的供热能力可达到800 MW,机组供热能力和经济性有较大的提升,为北方同类型机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城市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发展和热网的 不断扩张,在城市热网监控系统中研究应 用GPRS,能够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进 一步节约能源、优质供热。 一、GPRS技术在城市热监 控系统应用的背景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普遍采取两级供热 网络系统。即由热电厂通过高温热水(蒸 汽)管道(以下简称一次网)将热水(蒸  相似文献   

7.
以2007年中山市热电联产规划工作为基础,分析了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能源、环境、经济性等方面的效益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以量化的方式阐述了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分散小锅炉供热等供热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能源项目,而蒸汽是集中供热中最常见的热能载体,是工业、民用热量的主要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热电联产技术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集中供热成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武美英 《科技信息》2011,(34):399-399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是节约能源的需要,是环境保护的要求。集中供热工程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结合工作实践,对集中供热的优点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如何保证工程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集中供热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公司2×660MW机组在2010年由纯凝机组改为热电联产机组,向大同市集中供热.供热期间两台机组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高品质蒸汽,而辅机循环水却有大量的低品位热量对空排放,造成机组供热后热效率降低.该文详细介绍了利用热泵技术回收辅机循环水余热,减少高品位蒸汽的耗量,提高机组的热效率以及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热电联产机组(CHP)将区域供热与发电等结合起来,在世界上已普遍应用,本文描述了热电联产机组的流程,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特点.本文对热电联产机组的自动化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于热电联产具有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缓解电力紧张的综合效益,近些年来,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全国总装机容量为1723万千瓦,这些热电联产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2410万吨,减少CO_2的捧放量1588万吨,减少SO_2排放36.2万吨,减少烟尘41万吨,大大改善了环境,但在热电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忆 《科技资讯》2004,(4):16-20
北京依赖的集中供热   目前北京市城区建筑面积近3.5亿平方米,各种集中供热采暖方式担负着近3亿平方米的采暧任务.目前集中供热包括这样几种方式:   城市热网北京市的热量来源于高碑店、国华、二热、石景山这四个热电联产电厂的余热,并有方庄、左家庄、双榆树三个大型燃气锅炉房调峰.   ……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热电,实行热电联产,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我国各类热电联产机组应符合的指标,提出了改善热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热电联产机组经常处于冷凝工况和供热工况下运行,在这两个工况下机组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性。基于Matlab平台,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冷凝工况和供热工况一体化的仿真系统,仿真研究了机组的动态特性,给出了相应的传递函数,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很好吻合。并以动态特性为基础,仿真研究了热电联产机组的一次调频特性。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张军昌  马昆仑 《科技信息》2009,(9):335-335,368
1.热电联产的发展及界定1.1热电联产的发展热电联产时火力发电厂将汽轮机中作完一部分功的蒸汽抽出供给用热户,使本应排至凝汽器需要放弃的蒸汽凝结热得以利用而不予废弃,使火力发电厂的全厂热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根据不同的供汽参数热效率由30%-40%在最大供热情况下提高到80%-90%。热电联产已是成熟的技术,几十年来在原苏联、北欧等地已普遍采用,由于这些国家处于北纬50度以上地区.采暖时间较长,需要热能较多而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及集中供热。如采暖时间最长f9个月)的芬兰.  相似文献   

18.
国家环保总局《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发展集中供热和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替代热网区内的分散小锅炉。污泥处置设施的有效建设是某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规范化、无二次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已经成为某市政府和环保部门日益关注的重大环保课题。尽快建设某3MW污泥电站项目,实现集中供热,节能降耗,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负荷可行域,建立含热电联产机组的负荷优化分配模型与全厂热电负荷可行域模型,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与禁忌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相结合.对优化分配模型进行求解,在电负荷指令和热负荷指令分别为200 MW和115 MW下求解各机组负荷,总成本为2 695.2美元.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分析了凝汽式、热电联产式和纯供热机组之间的组合对全厂可行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节能潜力与热电负荷指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节能环保技术措施。该方案设计主要以东北某地区的供热负荷为基础,以实际数据分析了热电联产的装机规模及供热参数,进而确定了方案设计,取得了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