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基于摄像反馈的投影仪畸变图像自动校正系统,根据原投影图像与摄像头反馈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几何变换的对应矩阵,对原图像进行预处理来抵消投影图像可能的透视失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投影仪透视失真的自动校正.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基于摄像反馈的投影仪畸变图像自动校正系统,根据原投影图像与摄像头反馈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几何变换的对应矩阵,对原图像进行预处理来抵消投影图像可能的透视失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投影仪透视失真的自动校正。  相似文献   

3.
三目立体视觉外极线校正及其FPGA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三目立体视觉外极线校正的快速算法.3个摄像机呈直角三角形配置,且已知摄像机透视投影矩阵.根据校正基本约束确定校正后的图像平面,利用图像不变形约束计算校正所需的三阶矩阵,用于在平面仿射坐标系下对图像进行重取样,使图像的行列对齐.给出了基于FPGA的实时计算三目立体视觉外极线校正的硬件实现方法.在时钟频率为60 MHz,图像可分辨的像素数为640×480时,三目立体视觉外极线校正速度达到48帧/s.  相似文献   

4.
依照现行物证摄影的相关规范和要求,相机镜头需垂直于痕迹物证。受到场景制约和痕迹、承痕体性质的影响,垂直拍摄有时无法实现或拍摄效果不佳,偏角摄影能有效解决上述局限性。通过建立透视与图像变形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Taylor二阶展开的双线性插值偏角足迹校正技术。在60°偏角的范围内校正的变形图像种类特征反映一致,细节特征反映基本一致(偏差一般不超过5%)。该校正技术弥补了传统物证拍摄影技术的不足,使拍摄角度不再严格要求垂直于痕迹面,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光学镜头的成像特性,并且摄像机成像平面与景物平面间存在着倾角和转角,因而光学镜头摄像机获取的图片存在非线性的几何畸变,在对图像进行测量和定量分析之前,应消除这些畸变。为此,应用透视投影的灭点形成原理和双线性插值方法,研究了一种图像透视投影的校正方法,在校正后的图像基础上,建立图像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的关系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空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得到的理想的校正结果,定位精度比较准确,方法简便实用,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可靠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光学镜头的成像特性,并且摄象机成像平面与景物平面间存在着倾角和转角,因而光学镜头摄象机获取的图片存在非线性的几何畸变,在对图像进行测量和定量分析之前,应消除这些畸变。为此,应用透视投影的灭点形成原理和双线性插值方法,研究了一种图像透视投影的校正方法,在校正后的图像基础上,建立图像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的关系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空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得到理想的校正结果,定位精度比较准确,方法简便实用,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可靠有用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Mems变形反射镜主要性能参数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7单元Mems变形镜面形的测量得到了变形镜的电压-位移静态曲线。通过对自适应光学微变形反射镜理论研究推导和实验测试,导出了变形反射镜光学影响函数的矩阵并由此得到电压控制矩阵,从而利用控制电压校正了变形镜的初始面形,为系统波前畸变校正提供了与理论相一致的实验依据。对变形镜校正能力进行了测评,为今后全面优化设计微变形反射镜及其更完美的适应自适应光学系统的需要提供了实验数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大口径长焦距空间望远镜在轨像差校正的要求,提出采用出瞳变形镜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在轨误差源以及主动校正像差的必要性,建立了变形镜高斯影响函数模型,给出变形镜控制矩阵和控制电压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波前畸变模拟校正误差分析,确定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有限元对主镜在轨工况条件分析,得到离散点坐标值及相应的位移值,处理数据用于出瞳变形镜校正,完成在轨主动光学校正全链路仿真。  相似文献   

9.
韩丽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875-7879
针对传统的灰度校正方法不能有效地校正全局光照不均匀的路面图像,提出基于统计特性的路面图像光照不均匀校正算法。算法根据路面图像自身的特点,以及正态分布特性,利用图像的均值和方差估计每个子块图像的背景灰度值,然后利用双线性插值的方法构造背景灰度矩阵,最后原图像减去背景灰度即可得到校正后的图像。仿真实验证实,该算法能有效地减少图像的光照不均匀,达到校正图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刘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649-5652
提出了一种新的照片集三维浏览方法。不仅让用户在浏览照片集时有较好的三维浏览效果,还使用户获取两张照片之间潜在的三维空间几何信息。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三维建模过程,而是通过计算出照片之间的四对链接点。并根据这些链接点构造出变形矩阵。然后利用图像变形技术绘制出双层过渡效果,由此生成中间视图。通过实验分析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平滑三维过渡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侧向多镜头视频测井装置获取图像的原理,提出了基于空间坐标变换的图像畸变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畸变图像与校正图像之间控制点对的映射关系建立几何畸变模型,其次根据多项式拟合公式实现畸变图像的校正,最后通过双线性插值算法对图像进行灰度重建.通过采用直接和间接两种空间坐标变换方法对畸变图像进行仿真校正处理,结果表明,间接法校正图像的准确度高,像素过度平滑,满足了测井图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决无人机视频流倾斜拍摄快速拼接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局部最优的视频流拼接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透视投影的方法将倾斜影像纠正为近似正射影像,消除大倾角影像的几何变形问题;然后利用CUDA技术加速ORB算法,快速得到帧间变换模型;在拼接时动态选取基准面,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优化各影像变换到基准面的绝对单应性矩阵完成视频流的序列拼接。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拼接影像减小了倾斜拍摄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拼接影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线性畸变的数字校正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通过对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线性畸变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数字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与光轴对称的径向畸变数学模型求出光学镜头的校正系数,对畸变图像进行校正。对校正方法的程序实现进行讨论,给出了对实际畸变图像进行校正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自然特征点的增强现实注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基于自然特征点的增强现实注册方法.根据计算机视觉的理论,在透视变换的情况下,一个景物平面与一个图像平面之间的变换是平面投影变换.通过这个原理就可以推导出投影矩阵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由单应矩阵得到.根据这个原理,首先通过一个景物平面和图像之间的单应得到初始状态相机的投影矩阵,然后对后面每帧图像和前一帧进行自然特征点匹配,通过匹配点对计算出图像之间以及图像与景物平面的单应关系,由此就可以得到每一帧图像对应的相机的投影矩阵,从而完成虚拟物体的注册.  相似文献   

16.
光纤共焦扫描显微镜的扫描系统畸变与校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振镜光学扫描头作为反射式光纤共焦扫描显微镜的平面扫描机构可以实现对平面图像的快速扫描,但存在着畸变和渐晕问题。该文简要阐述了反射式光纤共焦扫描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着重从理论上分析出目镜前的双振镜扫描的固有的几何畸变,以及光学扫描系统中以普通显微目镜作为扫描透镜所引起的扫描畸变,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给出畸变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小光电成像测量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畸变,提高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图像畸变校正方法。提取带有桶形畸变的栅格图像中的栅格交叉点作为控制点,利用光学成像关系推算出栅格交叉点的理想无畸变位置,构成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训练集。经过训练,可以确定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的优化参数。针对栅格图像进行了畸变校正实验,并与多项式变形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自动、有效地校正图像畸变,效果优于多项式变形法。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双目立体视觉装置的准确度和精度,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标定技术。针对双目立体视觉中两 个相机的特点,采用圆形标志阵列标定板为图像源,通过对图像预处理,以径向误差做约束条件,根据圆的几 何关系和最小二乘法综合提取特征点的算法获取图像标识点坐标并求取单应性矩阵,最后推导得到理想的外 参和内参,从而获得双目立体视觉装置准确的参数。实验结果为该装置对待测数据的获取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基础和可靠的矫正条件,进而提升了双目立体视觉装置的准确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A new lens calibration method which is suitable for all kinds of camera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linear feature in the image, this method does not require the determination of poin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 scene and the image of the scene. By applying B-spline surface fitting, all kinds of lens distortion models can be simulated. The control points of B-spline surface are estimated iteratively to extract linear feature from the distorted imag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alibration method, which requires either corresponding point pairs or distortion model of lens, or both of them, this method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Chen Guang Project Biography: CHEN Shu-zhen (1946), femal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vi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