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十七年文学特别是革命历史小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发挥了其合法性论证以及教育群众、打击敌人的政治性功能。然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只能通过革命历史小说的文学创作才能体现。因此,其无法回避的就是文化资源的选择、吸收以及转化的问题。而传统武侠小说自然纳入了它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2.
我党“三个代表”的政治方向,与“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辩证统一。二既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具有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党及其事业8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三个代表”政治方向与“两个务必”优良作风辩证运动的历史,既取得了辉煌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又历经挫折且留下了严重教训。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使二辩证统一的客观需要显得极为强烈而迫切。为促进“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四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及郭店简书《性自命出》等文的相关材料,可以将《中庸》“中”“和”之说解读为一种性情境界论。二、把《荀子》、《乐记》之“乐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龢)”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侠"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创造了“英雄”与“大侠”的人格形象,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6.
“影响力”只不过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外在因素,其本身并不是生产力;“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归于上层建筑,“执法”亦属上层建筑,二者也不是生产力;再有,服务于流通的“关系”、“感情”同样不属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教化"涵义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就有重“教化”的传统,教化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维持都有很大的作用。“教”与“化”的涵义是不同的,“教”主要是指在上者通过语言、行为作出表率,让在下者学习、效仿。“化”主要是指政府的统治思想与固有的伦理规范成为社会思想后,人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便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的涵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8.
要:对“干校化”兴起的由来、内容作了历史的回顾与理论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干校学员五种化心态,最后从国民性的负面上探求了“五七干校”何以能存的原因,较系统地回答了“干校化”研究中存在的诸多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翻译的理想境界是“化境”,本文从“内”与“外”,也即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并结合优秀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谈如何达到“化境”。以形象生动的例子论证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应求神似而非单纯的形似。  相似文献   

10.
壮族是一个农耕稻作民族。“稻作文化”中,最重要的事象之一就是“牛耕文明”民俗,即“牛崇拜”与“牛图腾”文化。从考古学、民俗学的角度,对云南壮族“牛崇拜”、“牛图腾”等进行整体的考察,可以看出壮族的“牛图腾”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汉城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化的进展”和“世界化的倾向”是汉城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根本原因;1994年的朝鲜王朝定都汉城600周年纪念活动,则是流城学研究所创立的直接契机。汉城学的特性在于全体性志向即综合学问;学际间研究即跨学科研究。汉城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脉络接近方法和比较都市史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而言,汉城学既是地域学又是首都学。  相似文献   

12.
1开创"汉城学"的背景 1.1汉城定都600年的反省 "汉城学研究所"隶属于汉城市立大学,是在1993年藉"1994年汉城定都600年事业"的项目而成立的.一开始是汉城市政策研究单位.但在汉城定都600年历史的反思当中,有人主张为了更深入研究汉城,需要一种跨专业性的专门研究机构;也有人主张为了21世纪汉城的持续发展急需要的是如何整理汉城600年历史经验等等,所以,决定了以汉城定都600年纪念事业的一个项目,发展"汉城学"和建立"汉城学研究所".其中心研究目标是把在数十年高速成长之下引起的汉城都市的各种问题从学术角度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传说关公显灵助战,援朝的中国明军大败日军,取得胜利。藉以感谢和纪念关公的显灵助战,在汉城建了第一座关庙。中国的神宗皇帝听说后特拨款到汉城为关公建了第二座关庙,并有一些国内关庙所没有的特色。作为一名被神化了的人物,由于显灵助战的传说,关公久受朝鲜君臣的尊崇,也巧妙地表达了韩军的抗日意识,而民间故事,则反映了关公信仰的深入民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七浦路和首尔东大门两大功能类似的集聚型服饰批零市场进行调研,依据假设模型,采用多种验证方法,对商品策划诸要素进行量值分析,由此探索集聚型服饰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要因,并比较两城市服饰市场的商品策划要素与消费者消费认知和偏好等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