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那样的生活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向上的路。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更进一步深入到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连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是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个剧本,现今流传于世的向十八个,从十八个剧本中可以看出关汉卿具有以下的美学思想.这就是:悲与喜的结合、应与实的结合、美与善的结合、中和之类、阳刚之美。下面分别加以论述。一、悲与喜的结合关汉卿的悲剧,不同于西方以剧中主人公的死亡终场的悲剧;地的喜剧,也不同于西方以滑稽、讽刺为主的喜剧,而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或以悲为主!和插以喜剧成分,或以喜为主间插以悲剧色彩。』急之是把喜怒良乐各种感情熔于一炉,形成了悲喜结合的艺术特色。先来看看他的悲剧创作《鲁斋郎》中…  相似文献   

3.
在元杂剧创作中,关汉卿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他的杂剧直指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但在他现存的十八种剧作中也存在大量的天命意识,究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类型:信天、天兆、果报。天命意识在关汉卿戏剧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使关汉卿创作理想得以实现;推动剧情发展,消解悲剧意识;迎合观众口味,增强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窦娥这一形象存在着误读,从《窦娥冤》的情节看,窦娥是封建社会贞节孝妇的典型。关汉卿之所以创作窦娥形象,首先是因为受到了历史上“孝妇”形象的影响,同时,关汉卿也试图通过这一形象否定异俗风习、蒙元统治,呼唤汉民族传统的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吴永平 《科技资讯》2007,(2):103-104
本文通过对《窦娥冤》与《奥瑟罗》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展示了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迥异的悲剧作品,展示了两位年轻、美貌、贞洁的姑娘窦娥和苔丝狄蒙娜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追求,展示了东西方的思想、信仰和生活差异,以及独具韵味的戏剧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窦蛾冤》与《奥瑟罗》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展示了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迥异的悲剧作品,展示了两位年轻、美貌、贞洁的姑娘窦娥和苔丝狄蒙娜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追求,展示了东西方的思想、信仰和生活差异,以及独具韵味的戏剧魅力。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是关汉卿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婆媳之间的矛盾一直被人们在研究中所忽略。正是由于婆媳之间的矛盾才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即使窦娥死了,婆婆也没有因此而原谅窦娥,这种被亲人所误会所产生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窦娥冤真正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8.
老舍以独特的喜剧方式和幽默手段去体现作品的悲剧内涵,其小说的悲剧形态有多方面表现,但最能体现其悲剧意识与悲剧品格的创作,是他站在文化观照的角度,对中西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撞击所进行的思考,老舍小说的悲剧心理有其特有的内在张力,形成了独特的“软而硬”的悲剧情感体系。  相似文献   

9.
略论曹禺悲剧意识的文化特质与审美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曹禺早期创作呈现出的悲剧意识的文化特质及其审美指向,说明了曹禺思考人的向度、力度和深度,分析他对人的沉思所达到了的哲学高度,并视之为感人至深的悲剧艺术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统观田汉20世纪20年代的感伤悲剧创作,其艺术表现形态既不完全雷同于西方经典悲剧观念,也并未死板地恪守中国古典悲剧的艺术程式,而是根据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选其所需,用其所爱,形成了独具田汉特色的悲剧表现形态,从而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新兴话剧界独树一帜.本文从悲剧角色、悲剧中突、悲剧氛围、悲剧语言四个方面对田汉悲剧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是我国13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奠基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这位伟大戏剧家生平事迹的记载甚少,只知他是大都人,曾任太医院尹,晚年曾去过杭州.现在根据有限的文献推断,关汉卿很可能到过河南.其依据是:第一,关汉卿曾任太医院尹,应随金皇室生活在开封;第二,关汉卿自己说“曾玩府游州“;第三,关汉卿说自己玩过梁园月,饮过东京酒,赏过洛阳花;第四,在关汉卿现存剧目中,有一半剧目的剧情与河南有关.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关汉卿心中确实有河南情结.  相似文献   

12.
关剧中有许多身世悲惨、饱受社会压迫和折磨的女性形象,这表面上看是表现妇女的生活遭遇,实则隐喻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的不公平待遇和政治遭遇;女性强烈的反抗意识代表了士阶层对黑暗、不公平现实的不满;女性依靠外力才能摆脱原有生存境遇的结局则与士阶层所遭受的禁锢、无出路契合。贯穿其中的对女性的认同意识是关汉卿大量创作旦本剧的原因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杂剧中有一大批公案题材的作品,包括《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鲁斋郎》、《蝴蝶梦》等。这些作品大都涉及到重大的法制问题,如社会平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它们不但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中国法制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关汉卿的公案剧具有积极的开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曾瑞分别为元散曲第一代、第二代"悠游市井"的代表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青楼题材散曲,既呈现出与著名歌妓密切交往和对妓女人文关怀的共同特征,又因各自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不同而造成差异。概而言之,关汉卿式的"玩世"与曾瑞式的"警世"折射了元代文人悲剧性命运的共同实质。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和莫里哀是跨越时空的两位戏剧大师,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喜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两位剧作家的喜剧作品,从人物形象的矛盾性、惩恶扬善的斗争性、插科打诨的幽默性、戏弄手法的喜剧性四个方面揭示他们艺术手法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是一位民间剧作家,他的民间身份决定了他作品的立场。关汉卿的民间立场,在公案剧中,表现为以道德作为评判标准的民间逻辑;在言情剧中,体现为大团圆式的民间理想;在智斗剧中,则表现为以智取胜的民间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的《单刀会》是元代历史剧的优秀代表,其思想内容中蕴含着强烈的大汉情结,这种大汉情结主要是通过主配角人物的唱词、大汉英雄人物的塑造及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超越来表达的,联系元代社会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汉代统治的强烈向往。  相似文献   

18.
写意抒情的创作原则使悲情苦境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抒写人生悲剧性感受的重要方式。随着古代叙事文学观念的逐步成熟,剧作家对人生苦痛的主体性宣泄逐渐转化为客体化表达,这种客体化表达以悲剧性境遇的营造为其突出标志,具体通过叙述模式、悲剧性冲突以及悲剧主体等方面的变化来完成。剧作家观照和抒写人生苦痛方式的悄然变化,标志着悲剧意识在戏曲文学中的成熟,推动了戏曲悲剧杰作的诞生,同时表明戏曲作为叙事文学的本质规律开始得到了承认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乡村小说创作的"社会悲剧"主要描写了两种人物的悲剧:普通农民的生活悲剧和为民请愿者的抗争悲剧.作家们在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上出现了两大偏颇:一是将农民与国家意志的冲突转化为比较单纯的人与入的冲突,二是将政治冲突转换成伦理道德冲突.对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偏差进而导致了作家们对悲剧冲突的根源及悲剧本质的认识偏颇,屏蔽了对"民族的超越悲剧"的观照与思考.文化的局限导致了悲剧意识的局限性,而悲剧意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只能从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角度去审视一个时代的不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