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柱壳接管受横向推力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新的柱壳接管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以克服以往这类有限元模型对薄壳进行应力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使用三维块体Q28单元,编制了其相应的有限元程序,用该程序进行了一系列数值实验后建立了柱壳接管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有用于D/δ≤82.8,d/D≤0.82范围的计算表明,解的吻合性好,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坝体内部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清江隔河岩水电站近几年的大坝内部监测资料,对大坝接缝与裂缝、坝内钢筋应力、拱座基岩与拱端坝体应力进行了监测研究,并应用物理推断法和统计相关法分析了压应力计的相关因子及变化规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压应力计统计模型,应用所设的统计模型分析实测资料,其分析结果与实测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时Q2和Q3黄土的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对两种黄土单轴压缩曲线和CU剪切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两种黄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强软化型Q2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强软化型模型进行描述,并对其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弱软化-硬化型Q3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可用两参数的指数模型描述,也可用强软化性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4.
35CrMo结构钢热塑性变形流动应力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  陈军  张斌  赵震  阮雪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1):1784-1786,1791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35CrMo结构钢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经典应力一位错关系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分别对加工硬化一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两阶段建立流动应力模型,并统一表示为完整的35CrMo结构钢高温流动应力模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拟合了模型中的各参数.采用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计算实验条件下的流动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可以直接用于35CrMo结构钢热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5.
弥散SiC颗粒增韧氧化铝陶瓷内部残余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烧结原理,建立了弥散颗粒分布模型及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一维方向上的残余应力计算,从理论上探讨了弥散SiC颗粒增韧氧化铝陶瓷的相应机理,通过应力计算分析了影响残余应力大小的基本因素,为合理选取弥散颗粒的加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力对称模型对显著应力梯度问题,显著微结构介质,对波长较小的动力学问题,已经表现出与实验结果的显著差异。就各向同性线弹性均匀固体的静力学问题,介绍应力对称模型的一个疑难,对于直角形区域角顶的两边承受不等的剪应力问题,对称应力模型无解。引入非对称应力模型和偶应力化解了这一疑难。分析表明,随着到边界距离的增加,非对称应力模型的解趋近于对称应力模型的解。  相似文献   

7.
用含等效偶应力的极性介质模型讨论蜂窝板状材料的反平面问题,提出含偶应力和应力的等本构方程。用这个等效本构方程分析一维静力学问题表明,同时忽略应力与扭曲和偶应力与应变的本构联系,可以得到简洁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种锥壳组合容器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春  李辉 《广西科学》2002,9(2):104-107
为探讨锥壳组织容器的应力分布,通过钢制容器模型的试验,并根据薄壳平衡理论分析容器的应力分布,得出适合于工程应用的应力计算公式和稳定验算结论。  相似文献   

9.
对双悬臂深梁─—桥墩顶帽的应力光弹性试验中的模型冻结、模型粘结、模型加载、泊松比以及应力条纹对应力场的影响作了定量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冻结过程的内外温差、杠杆式加载装置大于7时的粘结材料弹模比,对应力场影响不大,但材料的泊松比、应力条纹值对应力场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湍流传统代数应力模型和作者新建的代数应力模型的基本思想,用κ-ε模型和传统的及新的代数应力模型进行了多维数值计算,比较了正应力分量的各向异性和宏观湍流速度场。三种湍流模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新的代数应力模型显示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粘弹性理论各种模型,再根据温度应力实际产生过程,提出了温度应力计算松弛-蠕变方法,代替了计算温度应力需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和逆变换的方法,最后运用该方法计算了温度应力,得出了与实测结果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承受弯矩及正应力加载下结构材料与压电陶瓷传感/执行器的应力应变传递关系模型,获得了位移、应力、应变等场量方程。模拟了压电陶瓷作为传感器时结构的变形传递及作为执行器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传递,并与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型得出的理论值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较为接近;当本体材料两面贴压电陶瓷并加同向电压(即只受纵向载荷作用),本模型与已有的一些模型模拟结果近似,但此模型能同时分析承受弯曲加载的智能结构情况;压电陶瓷作为执行器时,层间正应力和层间剪应力在中间都比较平缓,到接近边缘处有一应力集中,实际制作时应加强此处粘接强度,以防在高应力加载或循环下压电陶瓷剥落。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个复杂钢构件作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子模型法,并考虑到接触问题,派生出3个子问题:接触分析、整体分析和子模型分析.最后获得应力严重集中区,即圆角区的应力应变分布状况.计算软件为I-DEAS和ANSYS  相似文献   

14.
宽级配砾石土的应力路径试验及其本构模型验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宽级配砾石土的几种应力路径试验结果,分析了该土料的变形特征,讨论了目前土的本构模型理论。邓肯非线性模型和修正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模拟应力路径转折的计算结果表明,它们可用于宽级配砾石土的应力变形计算。  相似文献   

15.
子模型法在客车车身结构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客车车身结构有限元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关心的区域采用子模型法重新建立模型,可以得到该区域较为准确的应力值和应力分布情况,针对整体分析中FSQ6890H右后板弹簧前吊耳销附近区域强度储备不足的情况,未改进样车在试用期右后吊耳销附近出现早期裂纹,证实整体分析的有效性,采用子模型法对该区域作进一步的精确分析,为车身结构进一步改善打下基础,以避免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在可靠性设计中,应力、强度以及应力与强度两者之间的关系都不同程度也具有模糊性,在分析了上述三个模糊因素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的模糊因素和安全准则,建立了相应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对各个模型作了比较说明,并介绍了它们的计算方法,重点阐述了基于模糊应力和模糊关系的可靠性模型的计算,同时,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了常用的隶属函数,分析了分布参数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实验应力分析两种方法对管壳式换热器外导流筒接管区的应力和强度问题进行了研究。选用较高精度8~20变节点三维等参元对外导流筒开孔接管区应力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到了较为详尽的接管区应力分布规律;采用电测法得到的外导流筒接管区实验模型的应力分布规律,验证了有限元数值分析的结论,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焊接缺陷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娟  刘强 《山东科学》2002,15(3):12-16
本文利用美国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采用“壳到体子模型”法,通过在子模型中设置缺陷,对某电厂泄洪闸门焊接缺陷对结构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焊缝未焊透缺陷对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焊缝未焊透缺陷仅使结构在局部产生较大应力。对于低碳钢而言,局部应力达到屈服后,由于应力存在着重新分配,焊接缺陷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不易造成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弹性平面椭圆孔的精确解出发,用一个椭圆裂纹模型(钝角裂纹模型)退化到无限细裂纹(尖角裂纹模型)的方法讨论了平面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质。文中将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表达为一个多变量函数。然后,由各种不同的途径趋向裂纹尖点,从而求得了多重极限。分析表明,这一多变量函数的全面极限并不存在,而多重极限是存在的,但是各不相等。由这些多重极限的变化可以将裂纹尖点的应力分为两种类型:固有应力和趋近应力。其中固有应力是椭圆裂纹模型尖端处固有的应力,这些应力全部满足边界条件;趋近应力是当椭圆裂纹退化到无限细裂纹时所产生的应力场。由趋近应力和固有应力的变化就可以说明裂纹尖点应力场的奇异性质,并可解释“次裂纹”形成的原因。 本文根据对裂纹尖端应力场奇异性质的分析结果讨论了Westergaard-Irwin应力强度因子理论的近似性和局限性,并为应用钝角裂纹模型建立起来的广义应力强度因子理论[9]的裂纹尖端应力场计算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焊接纵向残余应力是影响钢压杆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ANSYS对Q690高强钢焊接T形截面纵向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提出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借助该模型,分析纵向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随板件宽厚比和板厚的变化规律;以及翼缘和腹板残余应力的自平衡性;并提出适合Q690高强钢焊接T形截面的纵向残余应力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适合焊接T形截面纵向残余应力研究;翼缘外伸端以及腹板中部的纵向残余压应力大小随板件宽厚比、板件厚度的增大成下降趋势,翼缘与腹板相交焊缝处和腹板外伸端的纵向残余拉应力大小与板件宽厚比和板件厚度没有多大联系;各板件内的残余应力均满足自平衡。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提出的Q690高强钢焊接T形截面纵向残余应力分布模型,为后续T形截面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及压杆的整体稳定性数值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