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流传在裕固族地区的《格萨尔》史诗为分析对象,针对其目前所呈现出的"纯故事"特点,结合故事类型理论对其故事母题构成、故事母题特点、故事类型情节及情节概要、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进行了论述。从中窥见《格萨尔》史诗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以及裕固族《格萨尔》故事的全貌和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是流传在藏族人民中的一部歌颂神话英雄的史诗。众多活跃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至今流传在民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史诗依然以活的形态传唱的现实基础。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看起来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们之所以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 《格萨尔》以其传唱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活史诗的魅力与百科全书式的博大精深长期深受中外学者的青睐,对它的研究在当今国际学坛上已逐渐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显字,《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是中外学者研讨、交流“格萨尔学”研究成果的盛会。继1993年第三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召开之后,第八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6年7月3—8日在西北民族学院召开。这次盛会在西北民族学院召开,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建议最后确定的。建议认为: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要选择一所在《格萨尔》研究方面有一定力量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等院校主办,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学中,递归指的是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者层层嵌套。以“丘奇-图灵论点”为基本构想,文章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史诗《格萨尔》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递归结构,并分析了史诗《格萨尔》语篇递归结构具有可选性和无限性两个特点,探讨了《格萨尔》说唱艺人语言认知过程也是一个递归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我国著名史诗专家杨恩洪女士的访谈,回顾了我国《格萨尔》说唱艺人及其史诗抢救与整理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杨女士认为,西藏大学作为西藏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率先启动了这项工作,为我国《格萨尔》说唱艺人的保护和培养、史诗抢救与整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全国格萨尔抢救工作的角度来看,西藏大学发现的扎巴老人是一位极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也是位标杆性的艺人。对于《格萨尔》史诗抢救与整理的发展趋势,她指出,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从史诗的口头形式到史诗书面化这样一个过程,这是历史的必然,在书面化的过程中,应坚持择优择缺和保留史诗原貌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史诗作为蕴含中华多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集大成作品,承载了多民族、多区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具有承扬与传播的时代意义。融媒体时代,《格萨尔》史诗传播的前景更为广阔。文章基于SWOT分析法,系统梳理《格萨尔》史诗当下传播的优劣势、外部机遇及挑战,并从传播主体、内容、受众、渠道、价值等多方面分析,进一步探求在融媒体背景下《格萨尔》史诗传播的优化策略,以推动《格萨尔》史诗有效传承与发展,有力回击反华势力所谓“西藏文化灭绝”等谬论,实现《格萨尔》史诗在新时代焕发民族凝聚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王传》作为藏民族流传了千年的史诗文化,是祖先留给藏族人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格萨尔史诗传承中,“仲肯”——说唱艺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本身也堪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然而,他们却均在现代化生活潮流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藏族作家阿来的《格萨尔王》与次仁罗布的《神授》不约而同地书写了作为文化传承者的史诗说唱艺人的当代命运,并通过他们形象的塑造,提出了如何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新问题,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些深入思考与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8.
藏族《格萨尔》史诗不仅在雪域高原广为传诵,而且还流传到了裕固等少数民族地区。文章论述了史诗对裕固族史学、民间文学、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乃至民族心理产生的影响,提出民族间的交流对各自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蜚声世界文坛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史诗),是反映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大型文学记录,是该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的概括和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藏文达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篇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该民族的百科全书,而且还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和具有永久价值的“全民族的经典”。因此,《格萨尔王传》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但是在两百多年来的《格萨尔》研究中,围绕着《格萨尔》是英雄史诗(史诗产生于人类的英雄时代即青年时代,故又称为…  相似文献   

10.
本分别就《格萨尔》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史诗中的社会理想范型、史诗中的道德评价标准以及对格萨尔是古代藏族人民的理想人格典范进行了论述。章指出,《格萨尔》中伦理思想的意蕴是丰富的。格萨尔其人的人格是伟大的,在批判地继承和弘扬藏族传统化的遗产时,很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具有典型的口传文化特征,它以口头说唱为主要流传方式,文字文本的产生并未改变其口传性质,史诗的情节内容也遵循口传文化的思维模式。《格萨尔王传》的诸种口传特征与藏族史籍中关于藏文创制的叙事体现出口传与书写两种不同的文化向度,而认识到口传文化的意义将有助于破除将文字视为区分文明与蒙昧之标志的想像和偏见,开启对人类文化多维发展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格萨尔>是流传在藏族人民中的一部歌颂神话英雄的史诗.众多活跃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至今流传在民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史诗依然以活的形态传唱的现实基础.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看起来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们之所以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实地田野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和语境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格萨尔》史诗传统视为一个大的文本,认为《格萨尔》口头叙事传统中口头说唱的叙事文本、书写文本、格萨尔绘画、雕塑、石刻和遍布各地的风物遗迹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叙事文本,这些叙事文本乃史诗传承的重要载体.将这些不同的叙事形式纳入史诗文本的研究视野,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挖掘史诗的个性和文化内涵,从而注意到《格萨尔》叙事文本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唱不完的《格萨尔》史诗,永不变味儿的创世神话我第一次耳闻人体生命超常现象是在1986年,从《格萨尔》史诗研讨会上,我获知雪域说唱艺人扎巴老人一生唱了《格萨尔》中的42部,长度相当于50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当扎巴老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rdzaong)”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所含内容、确切地说“宗”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实际所起作用之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提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类似于汉族长篇小说的叙述法“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说唱史诗而采取的该文学作品形式上的一种程式法或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活态史诗、口语说唱方式传播是《格萨尔》跻身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缘由。文章论述了口语传播是《格萨尔》的深度表达形式,现代化传播方式很难取代口语传播的独特魅力,甚至可能挤压说唱传播《格萨尔》的空间。口语传播形态自身的特性限定了其对《格萨尔》传播的广度,但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对《格萨尔》影响力的推进则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7.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包含多首茶歌,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色彩,而且使茶歌中的许多表达随《格萨尔》的传扬得以在蒙古族、纳西族、土族和汉族等语言中互文流传,发展成中华传统茶文化模因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传神达意"翻译思想为指导,以《格萨尔-门岭之战》中的献茶歌英译为例,探讨如何提升译文的风格、意境、情感和形式等"传神参数",以期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可信度与复制率.被多方复制发展模因有助于唤起目标语读者头脑中对已有的中国茶文化的记忆,促使其与其他茶典籍译文整合成为有更富生命力的"复合模因",助力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学中,递归指的是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者层层嵌套.以"丘奇-图灵论点"为基本构想,文章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史诗<格萨尔>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递归结构,并分析了史诗<格萨尔>语篇递归结构具有可选性和无限性两个特点,探讨了<格萨尔>说唱艺人语言认知过程也是一个递归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格萨尔》的创作、形成问题,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只有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而没有历代文人的进一步整合、规范的话,《格萨尔》无论如何也不会从最初的零散性、片段性的民间口头故事发展成情节完整的严格意义上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并且能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多种价值的文学作品,是包括历代民间说唱艺人、历代民间抄写者、后来的专门整理者在内的无数个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的说唱艺人和文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人们在谈论《格萨尔》的创作、形成过程时,文人为其所付出的辛劳,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很少提起,更谈不上把它列为议题在学术会上和文章中加以专题探讨。文章认为,文人墨客为《格萨尔》的创作、形成、传播乃至艺术作品的实现,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藏羚羊     
在神奇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那人迹罕至的无人区里,藏羚羊世世代代自由地在此栖息繁衍。每年春季,雌性藏羚羊遵守着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跋涉数百千米,去往特定的地区繁衍后代。因为坚强和优雅,它们在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里被誉为“羌塘的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