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施肥对马尾松幼苗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苗木苗高、地径、根系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施肥对马尾松地上及根系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苗高、地径在单施磷肥时生长最好,到12个月时,分别为16.23、0.29 cm,高于对照67.5 %及155.1 %;根长最长为54.58 cm/株,高于对照69.2 %;主根长相对较短(20.67 cm/株),仅高于对照29.1 %;根表面积较大,为11.86 cm2/株,明显高于对照104.8 %;根尖数较多(239个/株),高于对照16.1 %,侧须根发达。其次是氮、磷、钾肥混施效果较好,而单施氮肥则效果不佳。因此,在马尾松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当施用磷肥可促进大苗、壮苗培育。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资源县进行杉木苗木质量、施肥方法、造林时间和抚育方式的田间试验,试验采用L16(45)正交试验法。试验地总面积0.2hm2,共设4个水平,分16个小区实施。结果表明:苗木质量、施肥方法和抚育方式均对幼林的高、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造林当年苗木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肥方式;造林后第3年施肥因素的影响极显著,苗木质量的影响显著;造林第10年抚育方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施肥因素,但施肥因素对幼林胸径生长的影响仍然显著,且施放基肥(磷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无机肥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和石灰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松脂产量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探明最佳施肥处理,以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无机肥+微肥+石灰配施(T1)、无机肥+微肥配施(T2)、单施无机肥(T3)、无机肥+石灰配施(T4)、钙镁磷肥+石灰配施(T5)和不施肥(CK)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马尾松生长、产脂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并利用内梅罗公式综合评价最佳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生长量和松脂产量(P<0.05),其中T1处理对马尾松树高、材积生长量及松脂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显著,T5处理中胸径(DBH)生长量最大。撒施石灰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与无机肥+微肥配施(T1)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与钙镁磷肥配施(T5)能显著提高全磷、有效磷、速效钙、速效镁的含量;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T1>T4>T5>T2>T3>CK。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速效镁是影响马尾松生长和产脂量的敏感性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与马尾松生长量、产脂量均呈现显著...  相似文献   

4.
杉木幼林磷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肥力中等、其它条件正常的酸性红黄壤上,对2年生杉木幼林进行不同磷肥品种(磷酸氢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不同施肥方式(沟施和穴施)的施肥试验。试验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施肥后两年内各处理林木胸径、树高、当年抽高等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但总的生物量及叶生物量差异明显,尤其是沟施磷酸氢二铵能明显增加叶和林木总的生物量;施肥后两年内磷肥的利用率以沟施磷酸氢二铵最高(12.45  相似文献   

5.
秃杉针叶养分动态与施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叶内氮、钾、镁、钙含量受季节气候影响有显著差异。生长期(7月)叶内氮、磷、钾、镁含量较高,萌动期(3月)含量较低。叶内氮、钾、镁含量与树高季节生长关系密切。土质疏松的林地施氮、钾、磷肥效果明显,使树高和胸径年净生长量增加20.1%~63.6%和33.3%~107%。土质粘重的林地施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纸浆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福建三明和仙游两个试验点9年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制约;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单株纤维素产量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105个家系中各选出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从三明点选出W00249、W00251等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达10.718kg,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9.55m、12.4cm和0.05848^3,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50.39%、93.75%和173.91%;从仙游点选出W00307、W00335等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为8.240kg,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7.34m、11.4cm和0.04172m^3,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52.92%、132.65%和210.65%,增产效果极为显。  相似文献   

7.
施磷肥对杉木体内微量元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和野外山场试验,对杉木幼林(苗)施磷肥进行了研究,应用向量图解分析法对其微量元素状况作了诊断。结果表明:施肥后2a内磷肥的利用率福建山场试验高于江苏下蜀黄土的盆栽试验,各施肥处理以磷酸铵最高;施用常规肥料对土壤微量元素供应也有一定作用,盆栽杉苗施用单一磷肥增加了苗木对有效铁和氮素的吸收,氮、磷肥共同施用(磷酸铵)增加了杉苗对钼的吸收,这表明磷的缺乏可能会诱导杉苗有效铁和氮素的不足,氮素的缺乏可能会诱导钼的亏缺。  相似文献   

8.
杉木优良家系幼林密度和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杉木良种幼林进行5个家系,5种密度,3种肥料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密度,肥料间的效应不同,各家系间杉木幼林的生长差异显著(F=4.30),施肥对不同家系的增长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以A、D家系生长效果最好;不同密度对各家系幼林的施肥效果影响也不相同,以中等密度的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最好;磷肥对杉木幼林的增长效果较为明显,氮肥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生长量及其生物量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1996年,对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进行连续的定位定期观测。结果表明:马尾松工程林6年生幼林的林木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为36.16m3/hm2和36.86t/hm2,分别比常规造林11年生和不施肥同龄林增加3倍~6倍;揭示了马尾松幼林生长量规律及其影响的主要气象因子,马尾松工程幼林各器官生物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与地径逐月生长量的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曾昭澄 《海峡科学》2009,(5):21-22,27
2002年,在惠安县东桥镇香山村前沿沙地以一年生的木麻黄惠安1^#无性系容器苗采用不同栽植深度和客土量造林对比,并在前沿不同郁闭度的老林带内进行套种更新。试验结果表明,沿海前沿沙地造林木麻黄苗木入土深度为50%苗高,2年生幼林成活率、树高和地径与平栽相比分别提高了29.2%、70.6%和50%,7年生时增加了45%、38.3%和38.8%。造林时穴内放客土幼林成活率、保存率、高径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前沿老林带内木麻黄套种生长量随老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以台湾栾树种子育苗为对象,研究苗木生长规律,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划分苗木生长时期,拟合高径生长的I型、S型曲线方程,找出苗木高、径生长的最优回归方程并进行苗木高径生长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尿素、有机肥(菜饼)单一/复合施肥方式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施尿素在短期内能有效的增强土壤脲酶活性,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少。单施有机肥(菜饼)能有效的增强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但比施加同一浓度尿素时对脲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小。复合肥与单一施肥尿素或者有机肥(菜饼)量相同时,复合肥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并且高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能保持较长时间,在第30d时,脲酶和过氧化氢活性还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芒苞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a)为珠孔受精,进人胚囊的二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的次生核进行正常的双受精,其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受精后的初生胚乳核立即分裂,其发育方式为核型。合子休眠期较长,胚胎发育过程中基细胞有两种分裂方式。也观察了在以上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与淀粉粒的积累与消失。  相似文献   

14.
真骨鱼精子入卵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高倍扫描电镜下发现泥鳅、大银鱼等卵膜孔特异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卵膜孔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动力学分析研究,证明真骨鱼精子入卵除化学因素外,具有数学物理的动力作用,从而揭示了鱼类在受精早期所发生的生命现象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杉木种子园深翻施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近4年试验的系统总结。试验地以福建省官庄林场等无性系、等重复的种子园为试验小区,进行了10个处理、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在1.5代种子园盛果期的最佳施肥技术是:每株每年施N 69g(尿素0.15kg)、P_2O_s 30g(钙镁磷肥0.3kg)、K_2O 50g(KC1 0.1kg)混合肥的效果最好;施肥时期和次数,除P肥在6月上、中旬1次施外,N、K肥均分两次(另一次在7月底至8月初)施。大小年平均球果重量比CK增加98.7%,投入与产出比值为1:10。只深翻的增产与CK差异不显著,且逐年有下降趋势。施肥未引起母树徒长和土壤酸化,却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促进了根系吸收和树冠发育,增加了座果率。首次提出的测土施肥模式,可作为种子园合理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氮、磷、钾肥效"3414"不完全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为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采用 3414不完全试验,在西昌市7个试验点6个土壤类型上实施水稻的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氮磷、氮钾和磷钾之间的配合;氮肥主要通过影响植株的分蘖、株高、穗长等总体发育影响水稻产量,磷肥、钾肥主要通过影响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不同试验点间水稻的增产率、产出率和产投比均以氮肥最高、磷肥次之、钾肥最后.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鲎受精前后卵子中蛋白质的变化。结论是:受精使卵中蛋白质种类减少;随着受精卵生长发育,蛋白质种类逐渐增加,至囊胚期(受精后12天)超过未受精卵。由此可见:早期的胚胎发育主要靠母体mRNA及蛋白质;囊胚期后,胚胎基因组活化,合成大量新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陆萍  冒乃和  刘波 《武夷科学》2004,20(1):41-45
在有机农业质量监控体系下 ,通过种养结合、轮作、施肥等措施形成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肥 ,保证植物营养平衡供给 ,保持和发展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同时保障了有机食品及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褐土有机质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及质量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及HA/FA比值,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质量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