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尚武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16-19,24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这种在当时比较先进和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深刻影响着客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举尽管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而终结,但是,它对客家区域教育现代化仍产生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彰显出公平、公正、秩序等法律价值内涵,也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自隋唐以来的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在唐代,它确实为统治阶级选拔了很多的人材,但也埋没了很多人材.本文简单介绍了唐代科考的一个侧面,就是进士及第后的情景,包括及第时的荣耀和吏部复试时的种种弊端,其中主要是后者.企图通过这一细节,让人们了解唐代科举考试的不为很多人知的另外一面,揭示统治阶级和当权者的压抑人才、摧残知识分子的腐朽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存在多种理论框架,而科举制的产生和实际运作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士人群体乃至平民百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处于一种良性流动之中,保证了古代社会架构的基本稳定,该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云根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B06):49-49,5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自隋唐以来的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在唐代,它确实为统治阶级选拔了很多的人材,但也埋没了很多人材。本文简单介绍了唐代科考的一个侧面,就是进士及第后的情景,包括及第时的荣耀和吏部复试时的种种弊端,其中主要是后者。企图通过这一细节,让人们了解唐代科举考试的不为很多人知的另外一面,揭示统治阶级和当权者的压抑人才、摧残知识分子的腐朽性。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教育不仅是中国文化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文化赖于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两家的文化体系和它们的哲学思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的价值观、人材观规范和制约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延伸到当今。道家思想,尤其是它的养生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主体,它的“虚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赋役制度改革的“摊丁入亩”,是当前史学界讨论得十分热烈的一个问题。许多论者认为:“摊丁入亩”废除了编审制度,解除了许多世纪以来加在农民身上的一条锁链;政权通过赋役制度实现的人身控制削弱了;数千年的人头税至今基本废除”。言下之意是说:“摊丁入亩”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气势磅礴、辉煌灿烂的时代。造成这一时代的原因种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政权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放的政策,敢于对外交流,善于吸收融合各兄弟民族以及国外的优秀东西,为我所用。本文仅就唐代为了发展养马业,如何千方百计地引进品种繁多的“胡马”及其  相似文献   

9.
蒋洁 《当代地方科技》2009,(10):162-162
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不仅对封建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影响着当时世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科举制度下特有的民风,世人努力跨过科举的门槛,既而青云直上,光耀门楣;与之相对的就是大量老生宿儒偃蹇不第,他们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对科举制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就是“开科举止”,它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从隋初到清末,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I例举的评价,论者毁誉不一,而近人的评论言其非而不言其是,似觉有些偏颇。其实,任何一种制度若是离开具体的历史背景来讲,利弊得失很难说得清楚,因此,对科举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有必要作一番历史考察,阐明其产生的缘由,指出其兴盛和衰败的原因,以还其历史的真面目。科举制度的兴起,决非偶然,它是对以往人才选拔制度的一大改革,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在隋以前,曾经实行过“世卿世录制”、“养士军功制”、“察举征辟制”和“九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才选拨制度历经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演变后,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人事考试制度,这表明我国选拔人才制度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合理化、法制化的道路。纵观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变化,每一种选拔制度都有其独到之处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建立,一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方面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朝初年,满洲贵族依靠它的铁骑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权,但是,这种政权还是很不稳固的,从清兵入关到平定“三藩”前后的几十年间,各地人民反清斗争此伏彼起。当时,江南汉族地主士大夫对于清朝的统治亦多持反对或不合作的态度。清统治者为了分化抗清力量,稳定统治,就竭力拉扰汉族地主,在用“武功”镇压反抗的同时,又开始从“文治”方面箱制思想、消弥人们的“反侧”之心,其方法则主要是实行了隋、唐以来封建统治者惯用的科举制度,为汉族地主参加政权开辟道路。早在入关后不久,范文程就向顺治皇帝献策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顺治二年(1645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下的近代政治、社会与文化赵慧峰科举制度是一种用考试的办法选官取士的制度,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官员选拔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官员选拔录用办法,从隋以前的荐举到陌以...  相似文献   

15.
晚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商渗透是一显著特点。这种现象强烈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等级结构,也否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晚明社会风气、封建政权、教育事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三言”、“二拍”、《幻影》看徽商李令媛中国封建社会是十分漫长的。然而它也在缓慢地向前发展着,到了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在古老的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产生新的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带来了市民阶层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市民阶层的反抗斗争也日益...  相似文献   

17.
理学也称“道学”。这是一种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流派。这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始发于北宋周敦颐、程灏、程颐,兴盛于南宋朱熹、陆九渊,历经元、明、清时代。一直流行不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官方哲学,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凡是有封建文化的地方,都游荡着理学的幽灵。本文试图就壮族士人接受理学及其影响的种种表现,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党中央关于积极发现人材和培养人材的精神指导下,去年高等学校选拔了宁铂等一批智力非凡的少年进入大学.这件事引起了人们对于发现人材的重视和关注,也引起人们对于智力问题的强烈兴趣和热烈讨论.特别是关于什么是智力以及如何对智力进行鉴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妇女的解放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妇女们有幸被誉为“顶起了半边天”。于是“半边天”也就成了妇女们的代称和美喻。如今,“半边天们”是否占据着半边“天”呢?她们的“天”有多大?即,妇女的地位作用如何?很值得研究。旧社会,中国的妇女同时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权”的压迫,处在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干部数量缺口巨大。在此背景下,我党强调多渠道、宽领域选拔干部,将大胆选拔、放心使用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要求,并注重干部的教育培养,注重干部队伍的思想改造。中国共产党坚持“德才兼备、政治过硬”的选拔标准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从政治水平、思想认知、群众基础、工作表现等方面对考察对象进行鉴定和评价。这一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政策对新旧政权交替、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变革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适应大规模国家建设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亦为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了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