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TD-SCDMA与WLAN融合体系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SCDMA和WLAN(无线局域网)网络的融合在扩展TD-SCDMA网络业务的同时,也从功能上扩展了WLAN网络的接入环境.提出了在热点地区TD-SCDMA与802.11 WLAN的融合体系结构,对这种融合系统结构下的终端模型、资源预留以及切换方式进行了探讨.此融合体系结构方案在对未来移动通信中应用将非常有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TD-SCDMA的独立组网,把TD-SCDMA的优势与高速低成本的WLAN技术相结合的组网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简要分析了TD-SCDMA和WLAN网络,给出了一种TD-SCDMA和WLAN网络融合的体系结构,对事例体系结构下的切换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采用预注册和预授权的无缝切换方式来优化切换性能。TD-SCDMA和WLAN网络的融合在功能上实现了对这2种网络的扩展,并使得2种网络的优势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伴随TD-SCDMA的独立组网,把TD-SCDMA的优势与高速低成本的WLAN技术相结合的组网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简要分析了TD-SCDMA和WLAN网络,给出了一种TD-SCDMA和WLAN网络融合的体系结构,对事例体系结构下的切换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采用预注册和预授权的无缝切换方式来优化切换性能.TD-SCDMA和WLAN网络的融合在功能上实现了对这2种网络的扩展,并使得2种网络的优势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WLAN的概念,由于WLAN相较有线网络具有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易于扩展等优点,其发展十分迅速。WLAN在组网方式上有独立的WLAN和非独立的WLAN两种,目前遵循的协议规范有IEEE已经开发出的3种无线局域网LAN802.11规范:802.11、802.11a、802.11b,在WLAN的安全性方面使用VPN。作为例子介绍了无线局域网(WLAN)在公司办公室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或是演进应该是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共存,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协同服务。2010年7月初,中国移动明确了对GSM/TD-SCDMA/WLAN/TD-LTE四网建设的发展策略。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四网的现状、定位、发展策略及业务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3G网络和WLAN的融合能够在热点地区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的无线传输服务,同时在3G中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性.针对融合网中安全认证机制的研究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UMTS/WLAN融合网中WLAN认证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提出了基于GAA-WAPI的融合网认证机制.经计算结果表明,GAA-WAPI认证机制在提高网络安全性的同时能够节省大量的通信流量.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全IP核心网络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集蜂窝网、WLAN、UWB、蓝牙和因特网等多种无线网络于一体的异构网络融合体系结构,设计出了与该网络相关的模式感知模块、多模无线接入服务器(MMWAS)、路由和QoS保障等方面的软硬件方案,介绍了用网络设备和我们研发的多模终端、MMWAS等搭建的验证平台,在该验证平台上实现了不同无...  相似文献   

8.
叶宝祥 《广东科技》2012,21(2):17-18
对3G网络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简称WLAN)的特性,WLAN做为“无线+基站光缆延伸+IP+IMS”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的重要补充,WLAN做为重要的无线宽带接入手段,可以有效的分流2/3G网络的压力,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实现3G网络网络和WLAN的无缝融合。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扩展和网络应用技术发展的需求,另外,电信服务的发展也要求电信网能够融合计算机网的服务,这就使得电信界提出下一代网络的设想,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网与因特网的融合和发展,在因特网技术领域,与下一代网络发展相适配的是高性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根据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发展需求,未来计算机网络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大规模网络行为分析及其相应支撑系统、新一代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基础理论、移动网络技术、语义互联网应用技术等。下一代网络的研究与未来计算机网络的研究紧密相关,最关键的就是要研究和开发具有革命性的应用,并以此为目标,对下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研究大规模网络系统的行为,从而为下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性能分析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主动防御安全模型及体系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主动防御的思想对传统的PDRR安全模型进行了扩充,提出了一种网络主动防御安全模型和纵深防御安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网络主动防御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融合了一些新的网络主动防御技术,并和网络被动防御手段一起共同构筑一个全面的、纵深的网络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无线局域网IEEE802.11标准安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和应用环境出发,结合Internet系统的体系结构,按照密码学的基本原则对无线局域网IEEE802.11标准的安全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的无线局域网IEEE802.11标准所存在的安全缺陷以及常见的对其进行攻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UWB和IEEE 802.11a WLAN的相互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与基于IEEE 802.11a标准的WLAN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介绍了UWB和WLAN的理论背景,给出了干扰信号对系统信号与干扰的比率(SIR)影响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视距(LOS)环境中,UWB干扰对IEEE 802.11a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IEEE 802.11a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通信;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UWB信号对IEEE 802.11a WLAN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IEEE 802.11a WLAN干扰也会严重影响UWB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与基于IEEE802.11a标准的WLAN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介绍了UWB和WLAN的理论背景,给出了干扰信号对系统信号与干扰的比率(SIR)影响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视距(LOS)环境中,UWB干扰对IEEE802.11a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IEEE802.11a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通信,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UWB信号对IEEE802.11a WLAN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IEEE802.11a WLAN干扰也会严重影响UWB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在移动过程中通过WLAN获得网络接入服务,这就需要对WLAN切换的支持,而单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切换机制难以克服乒乓效应及其他一些服务质量下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CDMA辅助下的WLAN无缝切换(即低延时、低丢包率)机制(CAHO),该机制在用户发生相邻WLAN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使用CDMA连接来避免性能下降问题.为了评价该机制,我们建立一个实验床,并与传统的WLAN切换机制及Multiscan切换机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AHO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丢包、服务中断及乒乓切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WLAN)得到了飞速的发展,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已成为人们实现无线数据通信的重要手段,但是11Mbit/s的数据速率还不能满足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业务.基于OFDM技术、数据速率可达54Mbit/s的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又成了人们新的关注热点。介绍了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分析了其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高速无线局域网的系统方案,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是符合IEEE802.11a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IEEE 802.11b协议是目前运用最为普遍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基于独立组网模式,对介质访问控制层进行VLSI设计,并可方便地扩展为适用于骨干网模式的设计.设计的特色是采用了事件响应的设计路线以达到低功耗的目的;采用了基于内部总线共享的双总线系统架构,结合一种新颖的基于总线监控的调试方式,增强了设计的可测性,降低了验证成本,缩短了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7.
Advances in mobile devices, sensors and wireless networks have motiva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 applications. However, most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either indoor or outdoor and their accuracy and precision differs greatly, so it's difficult using only one positioning method to meet all people's demand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rchitecture for ubiquitous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in TD-SCDMA. In this architecture the proper positioning methods are determined by the uses' surroundings and the demands of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user's environments change has been also resolved commendably. And this architecture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environment changes while positioning.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everyone can use th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anywhere and anytime with the mobile terminal through this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8.
Advances in mobile devices, sensors and wireless networks have motiva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 applications. However, most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either indoor or outdoor and their accuracy and precision differs greatly, so it’s difficult using only one positioning method to meet all people’s demand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rchitecture for ubiquitous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in TDSCDMA. In this architecture the proper positioning methods are determined by the uses’ surroundings and the demands of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user’s environments change has been also resolved commendably. And this architecture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environment changes while positioning.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everyone can use th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anywhere and anytime with the mobile terminal through this architectur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