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由于酸碱介质的不同,反应不同,所加物质也不同。本文从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入手,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的五个规则,探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并用离子-电子法对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做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依据V(Ⅳ)-Cr(Ⅵ)反应对Cr(Ⅵ)-I^-氧化还原反应的诱导,以I^-3淀粉络合物为指示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钒的停流-诱导动力学光度法。  相似文献   

3.
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夹杂着分解、歧化等不同类别的氧化还原反应,或者是几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反应,同时生成多种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本文试图对这类反应方程式及其系数的确定进行讨论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反应不论在无机化学还是在有机化学中都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反应。在无机化学中,定义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用电子得失定义,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氧化,获得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第二种用氧化数定义.反应后反应物组成元素的氧化数升高称为氧化,氧化数降低称为还原。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提出了一种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新方法。该法不仅简明、快速、易学,而且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6.
化学反应从本质上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在这类反应中氧化数的变化发生在同一分子中同种氧化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上。某种元素具有各种高低不同的氧化态,当处于中间氧化态时,在适当条件下其中一部份可转化为较高氧化态的物质,而另一部份转化为较低氧化态的物质而发生歧化反应。如将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就发生歧化反应而转化为氯化钠和氯酸钠。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是由这类反应的本质所决定的.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元素的氧化数改变.一种元素在氧化数改变时,其存在形态的分析特性随之改变,这就为离子的分离和鉴定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下面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系列1,2-二(N-取代-4-吡啶盐)乙烯聚合物(简称PBE),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性质及化学还原运行,探讨了PBE在还原剂Na2S2O4存在下发生不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机理,并讨论了PBE分子结构对反应中间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的掺杂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论述了聚苯胺的4种掺杂反应(质子酸掺杂,碘掺杂,光助氧化掺杂和离子注入还原掺杂),指出了聚苯胺的结构形式与掺杂途径的对应关系。发现全还原型聚苯胺可进行氧化(p-型)掺杂;全氧化型聚苯胺可实现还原(n-型)掺杂;只有处于中间化态时才显示出独特的“质子酸掺杂”现象。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聚合引发体系─—抗坏血酸(ASA)-过氧化氢(H2O2)体系,通过对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中体系酸度、氧化还原剂配比及氧含量等影响因素的实验与分析.研究了作为还原剂的ASA存在的分子状态对聚合的影响及H+在ASA—H2O2反应过程的催化作用.由此推导了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和分析证明了该反应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的用于同时测定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流动分光光度法. 方法基于用TiO2 作异相催化剂光诱导还原NO-2 催化KBrO3 氧化甲基橙褪色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提出将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一种方法,以扩散过程、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等电池反应为例,说明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具体步骤.该方法也适用于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还可以防止将反应错误地设计成不相符的原电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感到难以掌握,而歧化反应方程式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中最炼殊的一种类型.本文在遵循质量守恒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简便、快速配平歧化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是化学教学中的难题,特别在高中化学中,学生尤感困难,本文是作者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和有单质生成的氧化还原反应诸方面归纳出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即“抓1分子法”。  相似文献   

1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Ⅱ)-HBG络合物与H2O2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求得动力学参数及第一步反应的热力学常数ΔH≠、ΔS≠.作者认为,此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按内层电子转移的机理进行,而是经过外层电子转移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Ⅱ)-HBG络合物与H2O2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求得动力学参数及第一步反应的热力学常数△H^≠、△S^≠。作者认为,此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按内层电子转移的机理进行,而是经过外层电子转移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适用于各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新代数法。  相似文献   

18.
文中结合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观察法、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氢氧得失法、代数法与矩阵运算法等经典配平法的优点,介绍一种快过、简单且适用范围较广的半反应配平法的要点与应用,为形成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氧化数升降总数相等,质量守恒的原理[1],以氢化数法为例指出了突破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一大难点的方法;通过零数法,待定系数法阐述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以上几种方法具有可操作性、简易、迅速等优点,尤其对配平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往往比其它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0.
麦尔多拉蓝的氧化电沉积及生成膜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位扫描方法将麦尔多拉蓝沉积在玻在电极表面上,结果表明MB在碱性介质中发生电氧化聚合,而在酸介质中发生还原性沉积。MB聚合物膜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在PH1-12范围内其氧化还原电位E^0t与PH呈线性关系,斜率-47mV/PH说明了4个电子和3个质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