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湖南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绿肥春播套种试验。据32个单位统计,试验面积323亩。其中在小麦中套种的93亩,在油菜中套种的230亩,绿肥亩产鲜草66~3500斤,平均每亩鲜草产量902斤。31个小麦套种绿肥试验,平均亩产小麦176斤,亩产绿肥鲜草800斤;45个油菜套种绿肥试验,平均亩产菜籽145斤,亩产绿肥鲜草1000斤。绿肥春播套种试验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
麦茬水稻旱作是一项节水、省工的水稻栽培高产新技术,通过3年的示范种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其主栽品种中作180的需水特性、需肥规律以及除草、防倒伏等技术进行研究,产量由1996年的5175kg/hm~2增产到6555kg/hm~2,并完善了麦茬水稻旱作的技术体系。目前,推广面积达3300hm~2。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目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已占水稻总面积的50%以上,产量占稻谷总产量的60%以上,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引导农民掌握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是进一步提高产量,加快推广杂交水稻种植的有效途径。下面具体谈谈杂交水稻栽培的几个关键性技术。 一、播种期及浸种 1.播种期:杂交水稻的播期应根据各地的茬口而定,在茬口允许的情况下,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愈早愈好,一般冬闲田和油菜茬应在4月下旬播种,而麦茬应在5月上旬播种,最迟到5月中旬。 2.浸种:由于杂交水稻颖壳较薄,且颖壳闭合不紧,因而吸水快,浸种时间要比常规水稻短,且不能连续浸种而应采取间歇浸种,或日浸夜露法浸种,即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一段时间后,捞上来晾2~3小时,然后再浸,如此反复;或白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淮北地区土地平整后形成的生土上,对水稻-小麦-水稻、水稻-油菜-水稻、水稻-绿肥-水稻3种种植模式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钾产投比及与土壤肥力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季数的增加,氮、磷的产投比有很大的提高。3季种植后,有机质投入量与土壤有机质净增量,总投氮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总投磷量与土壤速效磷,总投钾量与速效效钾均呈显著正相关,肥料投入对生土壤肥力演变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稻棉混栽地区三熟制面积逐年扩大,复种指数不断提高,绿肥田面积也随之减少,加之稻棉轮作田绿肥实际播种面积少,产量较低,因此,稻棉混栽地区的肥料往往不足。为了解决缺肥的矛盾,南王大队干部、社员为了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稻棉轮作田的黄花草子条播(单条垅)改为复播的试验。三年来的试验表明:土地实际利用面积比条播增加两倍左右,绿肥亩产可达6000~7000斤,产量能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于1976年春,自安徽省宿县引进25公斤夏季绿肥柽麻种子以后,经过四年的试种已获得成效,表现出很多优越性,许多性状显著地优越于该地区习惯种植的夏季绿肥——田菁。一、柽麻鲜草肥份高,施用后增产效果显著。据植株成份分析测定,始花期的柽麻鲜草养份含量大致是氮0.78%(田菁则是0.52%),磷酸0.15%,氧化钾0.31%(各超过田菁的一倍)。田间肥效对比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一般地说,每亩晚稻增施柽麻1000斤左右,可增收稻谷20%~30%;比施用同数量的田菁鲜草可增产5%~10%。据施用单位反映,柽麻有明显的改良土壤作  相似文献   

7.
<正>产量构成因素。每亩5500~6500株,单株产量l.2~l.5kg。1基础条件1.1选择前茬优良(绿肥茬或施用有机质肥的良好茬口),土  相似文献   

8.
紫云英丰产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稻区紫云英产草量普遍较低,加之利用不合理,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和肥田改土的效果。试验证明,采取选用紫云英优良品种、施用磷肥、接种紫云英根瘤菌、增加播种量、合理轮作等技术措施,可大幅度提高紫云英产草量。对绿肥的利用,采取适时翻压、晒田、施用石膏、石灰等技术措施,可充分发挥绿肥的肥效,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从而达到施用绿肥改土肥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冬种绿肥对水稻黄泥田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讨论了冬种绿肥对黄泥田中脲酶活性的影响,冬种绿肥对土壤农化性状的影响,及脲酸活性与土壤农化性状的关系,得出结果表明,冬种绿肥能提高脲活性及其它土壤农化性状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豫南稻区麦茬水稻对氮素化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在不同肥力土壤上麦茬水稻施用氮素化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以低肥土壤增产效果最佳.氮肥区产量是无肥区产量的函数,其回归方程为(?)=1/(0.003921+0.000004108x),根据无肥区产量可以预测氮肥区麦茬水稻最高可得产量,预测值的机率达到99.2%.15个试验平均,无肥区产量占氮肥区(每亩氮素8公斤)产量的70.1%,它表明在获取氮肥区产量中土壤基本肥力产生的作用占70.1%,施用氮素化肥产生的作用占29.9%,由此可见,培肥地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伊犁等地采用发挥草木栖宿根二年生的生产潜力,于适宜时机割取茎叶作饲草,留下肥大的肉质根茬作绿肥,实行综合利用,建立高效的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是当前提高粮食及饲草生产,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解决绿肥生产滑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给有机粳稻栽培中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开展农家肥(腐熟的人畜粪)施用技术研究。以高原粳稻楚粳28号为试验品种,采用盆钵种植,设置两个变量因子,即3种施肥量(100g/钵、200g/钵、300g/钵)和4种施肥方式,设施用复合肥料(颚中复合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研究对高原粳稻的穗部性状、产量、收获指数和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农家肥施用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增加到4500kg/667m2时,其有效穗、实粒数、着粒密度、产量等方面都达到最优并且超过了施用复合肥料的穗部性状和产量,并能提高稻株对土壤中N的利用率;不同施肥方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大田生产上建议农家肥的施用量为4500kg/667m2左右,施肥方式可根据农家肥积存的速度、劳动力的多少和田间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在不影响玉米籽实产量的前提下,探讨了提前利用玉米秸秆青绿叶片的可行性.在大田玉米处于开花期和抽丝期的3个可辨识的阶段,对玉米穗位下叶片进行了不同数量的去叶处理.结果表明:去叶时间对产量影响显著,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并且没有互作效应.在抽丝期雌穗花丝可见2~3cm时从穗位下去叶,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特别是留8个叶片的处理与不去叶的处理产量对比差异不显著,此时去叶获得的青绿叶片其营养价值、消化率、代谢能都大于7月和8月份的羊草和收获后的干叶片.在开花后雌穗不可见时去叶,将引起严重减产.雌穗可见花丝不可见时去叶,不同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饲用小黑麦品种在新疆的最佳收草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饲草型小黑麦品种(系)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取样测定其粗蛋白质含量,根据粗蛋白质含量、粗蛋白产量,并结合鲜干草产量、茎与叶穗比来确定它们的最佳时期。结果表明,小黑麦品系H03-5与OH1621在扬花7d左右收获最佳;新小黑麦3号和新小黑麦4号在扬花7-15d为刈割最佳时期。这时收割的鲜草不但产量高,而且饲用品质好,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5.
新疆自1979年在小麦收获后复种向日葵做绿肥成功以来,目前每年播种40~50万亩,约可产茎叶2亿公斤。它不仅是好的绿肥资源,而且是可贵的青绿饲料资源,而且做饲料时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 盛花期的复种向日葵茎叶青贮,半干样中含粗蛋白11.65%,粗纤维19.7%,适口性好;它也是晚秋季节很好的青绿饲料,半干样中含粗蛋白11.05%,粗纤维19.1%,饲喂奶牛可提高产奶量10~13%。  相似文献   

16.
小麦纹枯病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与流行时期:(1)小麦出苗到返青期;(2)小麦植株拔出第三个茎节(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到成熟。返青后地上部症状消失,出现发病停滞期。病害的消长与小麦生育有密切关系。 施肥种类、小麦密度、降雨、土壤水分、日照等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流行程度。施入氮肥、油饼肥及大量农家有机肥料,密植等使植株生长茂密,发病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成株期降雨量多、雨日多、日照少,是加重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给有机肥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盆栽条件下以强筋类型郑麦9023和中筋类型豫麦49-198两种冬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有机肥对两种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籽粒淀粉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两种冬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提高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支链淀粉和淀粉支/直比例;降低了淀粉粒总量,且B型淀粉数量与体积减小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这两类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花生夏直播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聊城市夏花生产量水平低的问题,筛选出适于聊城市夏直播的花生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自2008年起我们开始了该项研究.试验选用了4个适于一般麦田套种当前推广的新品种,3年中都在4种不同条件下种植.综合各品种不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或同一品种不同年度间,单株果数、果重和单株产量都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其差异绝对值并不大,因此研究结论是:目前适于一般麦田套种的花生优良品种均可用于麦后直播,在4个参试品种中以金花808表现最优(果数较多、果重较大),鲁资864次之,花育22号第三,丰花1号总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9.
使用杂交稻品种“汕优63”在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稻区的云甸乡实施水稻高产攻关试验。栽培措施上采取两段育秧培育壮秧,确定适宜基本苗,宽窄行栽插合理密植,控制最高苗;施肥方式方法上磷肥与农家肥堆沤作底肥,氮肥“重底早追,前促中控后补”,钾肥在水稻生育中期重施,合理配方N:P:K为2.5:1:1.5,补施微量元素硅肥。经验收,产量达13612.5kg/hm^2。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麦研究的国际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小麦研究的几个热点,包括小麦产量潜力的研究、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气候变化与小麦生产、小麦抗非生物胁迫、小麦微量营养和小麦综合管理。分析表明,未来产量的提高应主要依靠生物产量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维持或增加收获指数;小麦种质资源丰富,含大量优异基因,可用于提高植株抗性和改善品质;全球变暖会威胁粮食安全,需提高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小麦耐逆机能,除重视利用一般的生理机制外,需要更加突出地重视利用贮藏物质运转、持绿性、非叶光合机能、根系构型等重要性状;提高籽粒微量营养素含量可通过施肥、常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实现;实施小麦综合管理可克服小麦生产中的多个限制因子,通过发挥技术和要素的互作协同效应,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