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学法学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学科,也是一种法学方法论,引领我们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治秩序的建构需要法律,但有法律并不一定就会有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构更重要的是依赖法律功能的发挥,关注法律和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学法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实际上就是为了建构法治秩序,这就需要我们以社会学法学为视点,把法律置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化和社会情境中加以反思,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从而也使社会学法学在我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2.
法律战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虽有领域和范围的不同,但是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对部队政治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从科学发展观视角考察解读作为现代战争三战之一法律战,对于界定法律战的目的、形式、内容,对法律战的深入认识和探索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正义是毛泽东法律观的价值基石,它提供了我们窥视毛泽东法观念的一个重要视角,亦有助于我们弄清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危机的症结所在。人民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标准有着先天的局限,只有用法律本身的价值来规约人民正义的价值诉求才可能有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学内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发展社会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与理念,因而同样形成一种法律文化即国际法律文化。国际法律文化来源于人类不同文化与法系,因而具有概括性。当国际法进入一国法律秩序时,建立在不同价值与理念基础上的两种法律文化必然会产生冲突,这种冲突的解决模式将对一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强调法治,离不开国际法的指引与示范。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从哲理上作些解析,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继承和发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运用和演绎;“四位一体建设布局”和“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形式,它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历史观相统一的真实写照。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一直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道德秩序的建立。面对社会现在的“道德危机”和“法律纸面化”问题,我们必须提高道德与法律的内化力-公民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科学概括,它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体性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的思想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是实践的“革命性中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律的形成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发展而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三个时期,其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形成发生于第三时期,形成的标志是其这一时期的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成》。马克思法律观的转变在逻辑上的信 点是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也就是说马克思对法的探讨一直都与其对人的本质的探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道德作为两种主要的行为规范,二者关系十分密切,法律在立法、法的实施和法治秩序的最终实现层面上,需要道德的支持与保障。道德建设也需要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的方略,二者本质相同,相互配合,功能互补,各显其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实施“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以推进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做核心的思想理念,是对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人民观的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处处渗透、体现着党的宗旨、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现代法治建设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方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才能实现法律价值取向的转换和创新,推动立法重点作出调整和政府依法行政。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目标和原则,要通过现代法治建设来实现和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一般含义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是为了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新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它不仅反映了我们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论点和四代领导集体对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论点进行探讨,并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做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围绕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展开系统论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文中从科学发展现所揭示的发展规律、发展价值目标和发展道路三个层次入手,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概括为十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见死不救的事件屡发,由此引发应否对见死不救进行立法惩罚的讨论。在现实困境上,见死不救惩罚法面临着立法上的共同价值观和守法上的实效性等缺失。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法律信仰、法律情感的匾乏和强制性法律对社会原生秩序的破坏,都是该类事件的诱因。对此,应在立法之外寻找对策,以社会自身的控制力为主导,结合司法系统的自我纠错,才能使歪曲的社会道德观重回正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