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邢亚玲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5):78-81
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海德格尔建立了基础存在论。在关系世界中“此在”的存在状态,此在的本质是超,“此在”的活动是包含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过程是《存在与时间》中“基础存在论”的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研究相比,海德格尔基本上是在强调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对立关系的基础上看待二者共存,将外物、他人当作个人在世的相关物,认为没有此在(个人)在世,就没有世界在此,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秉福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5-18
海德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在区别“存在”和“存在者”的不同含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此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在众多的存在者当中占有特殊的优先地位,成为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的出发点。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的本真性生存也就是存在的意义,作为基础存在论的生存论是此在对自己存在的领悟并在领悟基础上的解释。海德格尔以人的生存为基础,使哲学摆脱传统认识论的羁绊,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但他忽视了非“此在”的存在者,在先天的层面上缺乏对“共在”结构的深入反思,其哲学具有精英主义倾向,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本体论思路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范波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04-108
我们在本文中将探究海德格尔此在诠释学的总体构架。在他看来,存在问题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它对于此在来讲原本就具有某种急迫性。海氏企图通过对日常此在的分析表明,对存在遗忘既是一种积极的生存论现象,存在问题又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急需重新唤醒的问题。此在的存在论的诠释学是早期海氏唤起并解答存在问题的途径。诠释学在海氏这里从传统的工具论诠释学转化成了存在论的,而它是以海氏的现象学方法和世界现象的分析为基础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下哲学对话的进行,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逐渐成为领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命运性契机。"此在"的绽出之生存堪为打开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钥匙。在此开启中,"实践本体论"获得了敞开自身的历史机缘。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原初基础,实践之"活动……出来"的品格,即它对现存感性世界和"现实的个人"的开启和塑造,成为理解"实践本体论"的突破口。自此切入,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才是可以理解的。当下,"实践本体论"需要的不是被超越,而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因为只要实践的生成性品格尚未完成,"实践本体论"就没有被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蒋邦芹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1,24(1)
海德格尔的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思想,在思想的事情的规定为特点的形式显示的方法指引下,海德格尔从此在的在-世界中-存在到存在的历史再到语言的沉默,一步步地追问出本真意义上的存在自身来. 相似文献
6.
黄茂文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19(4):82-86
艺术问题是和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在西方传统的理性观念中,它预设着“理念”和“主体”等认知范畴,因此形成了在本质上以现代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审美艺术观。海德格尔一反这种理论传统。力图在人与宇宙之间重建一个非人本主义为中心的意义空间,因此提出了一种天、她、人、神共在的艺术观,这种艺术观在质疑现代主体性观念的同时,使人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关系。对于深思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来说具有深远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8.
海德格尔在他苦名的思想转向后深入到了艺术哲学的探讨中,其中艺术的真理问题是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艺术的价值就是揭示真理,艺术作品开出世界,揭示了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推出大地,使自然的本懂得以显现.真理便是诞生于世界和大地的争执所产生的裂缝中。海德格尔的真理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真理有着显著的区别,并由此返回到真理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论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思想及其美学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清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9-32
海德格尔通过对在的意义阐发,导致哲学本体论的重大转折,使人们关注中心从在(存在)转向在本身。而海德格尔对人生存本真状态的关注,深入探究语言与此在之间的本质关系,从而为艺术赋予新的意义——建设诗意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现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一位杰出的划时代人物。代表海德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奠基性著作是《存在与时间》。而对于世界的影响 ,撇开历史和个人的状况不谈 ,我们仍旧可以公正地说 ,在西方思想史上 ,《存在与时间》是一部绝无仅有的著作。此书之所以享誉于世 ,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社会这个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是海德格尔的巨大贡献。海德格尔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在西方引起极大关注 ,这与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史和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尤其是…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的诗学在后期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对“此在”的基础本体论的分析,转向对语言诗化本质(真理)的找寻;再转向对存在的理想状态———“诗意的栖居”的追求;最后转向到对神、神性等“非本真”存在的默认。海德格尔诗学对失踪已久的真理的孜孜找寻,以及对“人,诗意的栖居”之审美理想的执著追求,为我们当前诗学的发展,提供了些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的诗学在后期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对"此在"的基础本体论的分析,转向对语言诗化本质(真理)的找寻;再转向对存在的理想状态--"诗意的栖居"的追求;最后转向到对神、神性等"非本真"存在的默认.海德格尔诗学对失踪已久的真理的孜孜找寻,以及对"人,诗意的栖居"之审美理想的执著追求,为我们当前诗学的发展,提供了些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陈蓓洁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
海德格尔无的思想对于其基础存在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并非直接是对某存在者的否定,而是对存在者整体的否定;但同时作为这一否定的无,其自身却不是一个存在者,它并不作为否定者而自为地出现,也不出现在存在者之旁.这一所有现存语言都无法言其是的无是任何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都无法通达的,因为将一切都作为存在者固定下来正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一贯原则.因此,无的否定意义便在这样的向度上被提示出来:否定在者自身的同一性,在者既是其所是,同时也不是其所是.无也由此彰显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16.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17.
论21世纪空间时间观念的量子革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晓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1):37-41
本从超弦/M理论中非对易微分几何的探讨,提出和论述了21世纪空间时间观念的量子革命,并指出它对自然哲学中某些问题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思想是一条追问思想的事情的规定的道路,林中空地作为规定是海德格尔思想、特别是中期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语词。林中空地作为一个喻像,是那古之又古之地的命名,是自行建立开端之开端。但林中空地绝非一纯粹的敞开领域,而是敞开和遮蔽斗争的本源之地,且本性化为自行遮蔽。正因为如此,真理的本性就是原始争端,真理就是非真理。同样因为此,形而上学的历史作为存在遗忘的历史注定如命运般发生。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在他著名的思想转向后深入到了艺术哲学的探讨中,其中艺术的真理问题是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艺术的价值就是揭示真理,艺术作品开出世界,揭示了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推出大地,使自然的本质得以显现,真理便是诞生于世界和大地的争执所产生的裂缝中。海德格尔的真理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真理有着显著的区别,并由此返回到真理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空间性”的现象学沉思——另一种生存维度的海德格尔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兴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9-104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空间性虽然没有赢得比时间性更高的尊严,但它并未作为外在于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空间本质上在一世界中显示本身,唯回溯到"在世界中存在"这一源基性结构才能通达对空间的理解.世界永远是与此在相互构成的周遭境域,世界是此在本身的一种性质.本文通过厘清存在论生存论上的此在、世界和"在之中"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海德格尔对空间性这一生存维度的现象学沉思,为人们开启了一条超越的思路:在境域化的周遭世界里,真正学会栖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