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单克隆抗体标记两例多毛细胞白血病患者,证实均属 B 淋巴细胞型。例1为 HLA-DR、CALLA 增高型,例2为 HLA-DR、SmIg 增高型。前者临床症状反复,合并症多,病状凶险,虽经积极治疗,仍然在短期内死亡;后者临床呈现逍遥类型,除脾脏切除外亦无特殊治疗,患者无症状生存期已有3年之久。多毛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一般认为与发病年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数、肝脾肿大、血沉以及多毛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绿色瘤是为髓性白血病异常白细胞在骨膜下或软组织内所形成的一种局限性浸润.而在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绿色瘤的病例尚不多见.本院2010年收治1例白血病干细胞移植术后患儿,因左右股骨颈病理性骨折,连续两次在本院骨科住院诊治,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者 16例 ,感染率为 10 6 % ,而其中肺部真菌感染率为 8 6 % (13例 )。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 15例 (占 94 % ) ,咳嗽、咳痰 13例 (占 81% ) ,胸闷、气促 9例 (占 5 6 % ) ,胸痛 7例 (占 4 4% )。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居首 ,8例 (占 5 0 % ) ,酵母样真菌感染 6例 (占 38% ) ,毛霉菌感染 2例 (占 12 % ) ;周围白细胞计数 <1 0× 10 9/L 3例 (占 12 % ) ,周围白细胞计数 <4 0× 10 910例 (占 6 3% )。 16例患者中 ,8例 (占 5 0 % )用二性霉素B ,10例 (占 6 3% )患者适量分次应用氟康唑 ,结果 12例好转出院。结论 :呼吸道真菌感染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并发症 ,其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纤支镜检查不失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白血病病人的肺部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二性霉素B及氟康唑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分析和总线我院于1988年至1992年中收治的15例婴儿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以阐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年龄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病儿:婴儿白血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 ̄18个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例(1例M4,3例,1例M6)。(2)临床特征:治疗之前,5例病儿(4例ALL,1例AML)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  相似文献   

5.
患者刘某,男,48岁。病志号9205160。因左足疼痛,第二趾一处颜色青紫,并逐渐加重。于1992年11月27日入我院外科。确定诊断:左足脉管炎,第二趾湿性坏疽。诊治计划:(1)提出有关辅助检查。(2)暂对症、支持治疗、择期手术。1992年11月28日血常规检查:末稍血片见大量成堆成片血小板;WBC 23.0×10~9/L(<50×10~9/L)BT2min CT 5min BPCI580×10~9/L(>1000×10~9/L)。次日BPC 1500×10~9/L。进一步骨穿,其骨髓象结果;增生明显活跃;以巨核细胞增生尤著;原始与幼稚巨核细胞增多;无白血病浸润现象。据国内外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病。据此,转入我院血液内科,针对其病因治疗,到1993年1月16日,BPC降至790×10~9/L,病情转好出院。 讨论 血小板增多症分原发(特发性)和继发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4~1995年对我院1986~1994年100例白血病人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极易并发院内感染(占48%),发病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4.58%),院内感染的发病率随着白细胞的减少而升高,并与抗生素的应用密切相关。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时间越长,其发病率越高;层流洁净病房与普通病房院内感染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分型与临床关系探讨─—附172例分析邱月燕,杜雪莉我们以1985年9月天津白血病分型讨论会关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型的修改建议[1](分型建议),对1972年以来我院内ANLL172例进行分型,并就其临床征象分析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应用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结果:在1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样本中发现EB病毒阳性,余均为阴性。结论:白血病患者存在EB病毒感染情况,但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观察以4 -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 D A) 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 I A 和 I E 方案治疗9 例急性白血病( 初治4 例,复发或难治5 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 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7 例,观察血像、骨髓像、肝肾功能、心肌酶等项目。结果:5 例患者( 初治3 例,复发或难治2 例) 一疗程达完全缓解,有效率为555 % ,8 例出现较严重的骨髓抑制,白细胞最低值平均为(145 ±167) ×109/ L,中性粒细胞< 0 .5 ×109/ L 者占8567 % ,持续5 ~43 d ,血小板最低值平均为(4007 ±2298) ×109/ L,6 例出现感染,5 例体温> 385 ℃,持续3 ~23 d 。结论:4 -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有效率555 % ,除骨髓抑制外,其他毒副反应轻微,在骨髓抑制期,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加强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0.
用电镜和光镜相结合观察50例急性白血病,两者诊断符合率达90%,电镜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SEM 下急粒以嵴样型细胞为多,占48~90%;急单中的皱膜型细胞为70~81%;急淋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征主要有光滑型和微绒毛型两种.TEM 观察结果和既往作者报道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