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信息化》2009,(5):85-85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了企业信用评价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16家首批获得中国软件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A级以上等级的名单,其中获得AAA级的企业13家,AA级的企业1家,A级的企业2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和商务部市场司秩序领导对行业协会进一步提高评价质量提出了要求,希望行业协会加强服务意识,稳步推进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推动软件服务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会代表就软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2.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1):F0003-F0003
<正>2014年1月,由我校承建,获得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的厦门市软件评测中心成立。此中心作为软件测试机构开展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服务。厦门市软件评测中心是按照厦门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总体部署和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要求,依托厦门理工学院设立的集科研、检测、质量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软件评测机构。中心面向政府、软件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软件产品检测、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工具及环境共享等公共服务。作为厦门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该中心的成立结束了厦门市软件产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07,(12):27
一直以来,科技部火炬中心通过科技计划、组织创新、网络化服务和软件产业基地环境建设,支持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提高软件出口和外包承接能力,并向软件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形成一支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国家队",使中国软件出口工程(COSEP)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07,(12S):27-27
一直以来,科技部火炬中心通过科技计划、组织创新、网络化服务和软件产业基地环境建设,支持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提高软件出口和外包承接能力,并向软件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形成一支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国家队”,使中国软件出口工程(COSEP)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 《科技智囊》2001,(12):42-47
谁都不否认,当今做杀毒软件生意的挺火。随着互联网热潮全球范围的降温,资本市场对软件行业的兴趣回归,软件企业的价值充分凸现了出来。再加上国家对软件企业的政策扶植,中国的民族软件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而在当今软件行业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13,(21):78-78
(参照国家第五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 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2具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近三年获得过授权发明专利,软件、集成电路、农业企业获得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或植物新品种权等。主持或参与制定过行业、国家或国际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科北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北软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的硅谷——北京中关村,以中国科学院为技术依托,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北软是中国直销软件行业最知名品牌;是中国直销软件业最具代表性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直销企业信息化软件供应商。  相似文献   

8.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4):F0003-F0003
2008年5月20日至25日,我院软件学院组队赴深圳参加由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金蝶杯”全国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精英赛决赛,表现突出,获得团体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10,19(11)
<正>东莞市凯诺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员工5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70%。公司致力于打造成中国著名的软件企业和加贸企业专业软件的品牌供应商,专注研究和开发与加工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可以使企业获得超常的跨越。中国民生银行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卓越的经营业绩带给中国银行业以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使行业信息化成为无可阻挡的发展浪潮。中国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商务模式正在革新,先进的管理思想层出不穷。IT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将与中国企业更加紧密地结合。浙江创联软件有限公司便是省内推动这一时代发展浪潮的重要力量。2001年创联软件取得了飞速发展,在省内IT业内已经逐步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成为省内IT行业有规模和有影响的软件公司之一。为此,本刊记者对浙江创联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益文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1,(4):10-11
目前,在我国有14个软件园区,5000多个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大多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个人。这些企业都在做些什么呢?大量重复制作一些定制的小软件。这对中国整个软件业来说,是资源的浪费。中国软件业从业人员大多数还把软件开发仅仅看成程序源码开发,这些小作坊式的企业没有软件开发的体系化管理,自然谈不上什么开发大型的程序。软件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产业优势,企业阻抗风险能力因此减弱,加上比较严重的盗版环境,大多数企业为了眼前的生存,根本无力做软件技术创新,甚至软件工程化都难以实现。而软件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管理的工程,大量小规模软件公司的存在只能使中国软件业处在低层次的运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燕 《上海信息化》2005,(10):46-49
上海的软件产业连续四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近日,27家上海软件企业获得2005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证书,占全国总量的近1/6。以微创等外包出口型企业为产业先锋;稳步发展宝信、华为、复旦光华等超亿元软件企业,铸造产业中流砥柱;并大力扶持万达、华腾.乾隆等贴近行业应用.定位于市场细分的系统集成型龙头企业。形成了软件产业协调发展的“三度空间”。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14,(12):8-8
<正>3.06万亿元日前,第五届中国软件外包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年会召开。大会上发布的《2014中国软件外包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首次迈上3万亿元台阶,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稳步提升。据统计,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3.3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4%,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智能的价值如此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将成为IT领域最重要的技术革命。目前市场关注的和互联网领域有关的所有主题和热点(智能硬件、O2O、机器人、无人机、工业4.0),其关键环节都是人工智能。截至2016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近百家创业公司,约有65家公司获得总计约29.1亿元的投资。获得投资的企业中,应用类占比71%,其中绝大部分为软件服务;技术类占比26%,大部分为计算机视觉。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07,(4):6-7
<正>中国软件企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产业规模小所造成的研究开发投入的不足,而对于成长到一定阶段的软件企业,保持一定比例的研发投入已经成为支持他们生存的必须选择。以东软为例,在我们的营业规模只有一个亿的时候,我们的研发经费只占我们收入的5%左右,而在我们超过20亿之后,每一年用于研发的费用超过公司营业收入的10%,这些投入用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平台的研发、优秀人才的储备和发展、研究与开发环境的改进,为企业积累了更多的技术和产品,也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  相似文献   

17.
水易 《创新科技》2002,(5):18-20
<正> 中国软件业普遍慨叹:中国的软件企业长不大,由于软件开发的特殊性,决定了软件业像核裂变一样,不断释放能量(三五个人就可以分出去成立一个公司)。我们无力改变这种社会现象,但可以靠我们的团队精神打造软件航母。河南信德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章程海如是说。现代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说到底,高科技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一场技术战,实际上更是一场人才战、管理战、文化战。没有真正贴近市场、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再好的前景也是空中楼阁。“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充分调动和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与创造力,是信德软件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够与时俱进、领变革之先的奥秘。这种团结从何处来?信德软件的每一位职工都可以坦诚地告诉你,是公司细腻而实在的“与您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吸引了他们,使员工在为企业的光明前景而共同奋斗时,也收获着实现个人价值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地方动态     
<正>中国(南京)软件谷高速发展创产业优势坐落于南京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建立3年来,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目前已聚集国内外各类软件企业近600家,吸纳软件人才13.6万人,形成了通信软件、服务外包和信息服务3大特色产业集群。2013年,软件谷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005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软件园区前三强。10月22日,市民在软件谷内"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展示馆参观。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06,(5):I0008-I0008
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1月注册成立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软件企业、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重点骨干企业;获得了“2004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百强”、“2005年中国最佳100新产品企业”、“2005年中国改革先进示范企业”和“2005年杭州市最具成长(潜力)型中小企业”等荣誉。  相似文献   

20.
6西格码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是一种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和竞争力的经营方式 ,它造就了一批世界顶级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 ,中国企业推行 6西格码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