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清政府官员中,反侵略、反洋教者人数众多.反侵略本来是正义的、正确的,但真理再跨前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反侵略进而变成反洋教、打教民、杀洋人、攻使馆,就成了盲目排外.刘坤一以天下为己任,冒着逆旨杀头的危险,不赞成杀教民、攻使馆、与列强开战,与外国实行"东南互保".结果,不但得到了清廷的认可,而且受到了嘉奖.史实证明,他比毓贤、李秉衡等高明得多.  相似文献   

2.
《1964年经济机会法案》约翰逊上台以来一直大吹大擂要“向贫穷开战”,他在今年1月初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里,就以大量篇幅大谈贫穷问题,并提出了要“向贫穷开战”。今年3月16日,约翰逊正式向国会提出一个所谓“在全国范围内向贫穷开战”的法案——《1964年经济机会法案》特别咨文,作为他的这场“伟大战争”的“战表”。约翰逊在咨文里承认,“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占人口五分之一的人”辗转于贫困之中。对这些人说来,“机会的大门是紧闭着的”,他们不得  相似文献   

3.
在当时,同情义和团的清军,只有裕禄、李秉衡等人。其他奉命镇压的,都与义和团结下了深仇大恨,残杀义和团数千人。赞成对外宣战的只有裕禄、李秉衡、董福祥,不赞成的则有李鸿章、荣禄、宋庆、袁世凯等。宣战之后,宋庆、聂士成等与列强激战之后归于失败。只有袁世凯未受损失。清军共计十万余人,烧杀淫掠,民怨沸腾,归于失败。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和汲取!  相似文献   

4.
近期围绕美国是否会对伊朗开战这一问题,各种报道和猜测纷至沓来。事实上,美国高层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也存在分歧。美国《纽约时报》3月1日的一篇文章认为,在对伊朗政策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两种势力。一种主张接触、对话解决问题;另一种拒绝与伊朗对话,主张采取孤立伊朗的强硬立场“。打”“与不打”,如果“打”要“怎样打”,下面三个人物对美国的决策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是迪克·切尼:副总统、美国鹰派的代表;一是罗伯特·盖茨:国防部长、是否对伊朗开战的主要决策人;另一个是威廉·法伦:一旦对伊朗开战,他就是前线指挥官。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缘何逼清退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之所以致力于推翻清廷,这与他和清廷之间的矛盾纠葛有关联,这主要表现为权利之争、联手革命派及与宗社党的矛盾上。至于矛盾的性质,既具有统治阶级内部倾轧的一面,又带有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斗争的色彩。由长期以来在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袁世凯之否定情结出发,可知:要想了解历史的本色,我们似乎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与“球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日本无故侵吞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引发中日琉球问题之争。清廷重臣李鸿章主张通过外交途径,以“据理诘问”的对日方针,解决纠纷;在清廷准备与日本议结“球案”之时,李鸿章又建议琉球问题“惟有用延宕之法最为相宜”。李鸿章在清廷处理琉球问题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李鸿章的浅见和软弱,导致清政府在“球案”交涉中的败局。  相似文献   

7.
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是电子战的精髓。随着军事技术的长足发展,"谁打第一枪谁就是开战者"这个观念正在失去其原有的意义,现代战争往往由电子战拉开序幕,开战者首先以电子武器向敌方实施攻击。  相似文献   

8.
棍噶扎勒参是清末时期甘肃省卓尼地方的僧侣,为弘扬佛法他远赴漠西蒙古,适逢战乱,奉还律仪、征战疆场,由于其在维护北疆的卓越功绩,清廷册封其呼图克图并赐予印信。但是在清廷册封棍噶扎勒参呼图克图以及印信的问题上,清代史料与其传记所载有所不同。文章以此为契入点进行考证分析,为深入了解棍噶扎勒参呼图克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和其后,当西方各国以武力方式迫使清廷屈服后,近代条约体系就成为处理清廷与西方各国关系的新准则。但至同治十一年前,朝鲜、越南、琉球等国仍以清朝属国身份,维系于它那残存的宗藩体制。不仅如此,为维护自身权威和统治,清廷于此时期内仍对它那残存的宗藩关系进行着必要的维护,但实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它的属国政策,多属消极被动应变。  相似文献   

10.
康熙末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袭占拉萨、危害川滇,西南边疆局势岌岌可危。为巩固边防,维系湖广经黔入滇道的畅达,清廷采取了开辟黔东南苗疆“生界”之策。但在开辟过程中,由于经营未得善策,引发了黔东南苗民大起义,危害了清廷在西南的统治。面对如此之局面,清廷直接任用当地征苗有功者、或土人为土司,以代理朝廷实施间接统治,这一经营策略,由于能兼容苗疆实情与清朝的治边理念,为西南边疆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898年9月至次年1月,英国下议院议员贝思福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华考察期间,贝思福与清政府的朝廷和地方官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贝思福向清政府提出英国派员来华训练军队的建议。由于戊戌政变后的紧张局势,清政府在以礼接待贝思福的同时,对贝思福的建议持戒备的心态。但是民间绅商,甚至个别地方督抚对贝思福的建议表现出同感的迹象。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朝野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2.
 乾嘉时期的水师名将李长庚,在数十年的缉盗生涯中坚持诗歌创作,留下了百余首诗歌。他的诗歌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清朝一代水师名将的军事生涯与心路历程,从文学的角度反映出清朝的海防状态和将领心理。其诗作主题丰富,包括海战诗、交游诗、写景诗、咏怀诗等多种题材。其海战诗以诗纪史,真实地记录了海洋战争的现场与将士临战时的心理活动;交游诗感情丰富,包含劝勉、报国、思乡等多种情绪;写景诗意趣盎然,充满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咏怀诗直抒胸臆,抒发对战事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明王孙朱耷中、晚年遍游南北,行踪谲诡,江右遗民社会即讳莫如深,而满清朝野竟史志阙如,云踪鹤迹,多不为世知。八大山人是否到过饶州景德镇,亦缺乏可靠文献与实物证据借资镜鉴。广东省收藏家谢志峰公布其“瓷砚堂”收藏“寤歌草堂,哭笑定制”八字底款碟形瓷砚一品,该瓷砚与朱耷有无关系?又有何关系?拾遗补白,颇有深入研讨之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中法马江之战中,中国的福建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事后,人们总结失败原因, 多从战术上着眼。而笔者认为应该从清政府的战略失策去寻找原因。指挥马江之战的张佩纶等人,将清政府轻视法国侵华海军的战略失策,变为具体的战术失误,即将原来散处各地的福建舰队的弱舰集中到马江与法方的强舰相峙,结果成了法舰的靶子,从而酿成了马江惨败。  相似文献   

15.
晚清政府关于外国人内地游历政策的特点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允许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游历。为加强对内地游历外国人管理,清政府相应制定了管理外国人的内地游历政策。从政策本身来看,内地游历政策是比较严密的;但就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完善措施来说,内地游历政策又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与滞后性。晚清政府关于来华外国人的内地游历政策,是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清时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6.
  [摘要]基于8篇明清武术典籍引用《孙子兵法》等古典兵法论武技的范例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格斗技理博大精深。它既有“武必有势、势变藏法”之“势法”技理、“审势趋危、避实击虚”之“审势”技理,亦有“示形诱敌、不致于人”之“调敌”技理、“进锐退速、势险节短”之“乘势”技理、“常山蛇势、形圆不败”之“整合”技理。其中,“势法”为基,凡武必有势而藏法,无势法则无谓武术,而“审势”重在弱点突破,“调敌”旨在造势设伏,“乘势”贵在节奏到位,“整合”要在身法统领,它们各有所侧重,亦有所交融。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兵法,是中国武术格斗技法理论的重要源泉,明清武术典籍堪称运用古典兵法妙论武术技理的垂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时代背景和战争经历给海明威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其作品悲剧主题的根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悲观思想。从亨利的清醒者的痛苦,乔丹的勇敢者的困惑,到圣地亚哥的胜者无所获,悲剧主题几经演变发展,但都体现了海明威的悲剧人生观: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也是一场徒劳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斗争便围绕两种命运的决战进行了一场极为严重、复杂的斗争。在这场惊心动魄、以弱胜强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永不熄灭的光辉。它们既是20世纪中国革命赢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毛泽东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对21世纪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深入分析了从清朝中央政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固始汗,到任命西藏地方世俗贵族为噶伦,再到设置驻藏大臣的历史过程,重新考证了驻藏大臣设置的具体时间,阐明了从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固始汗,到设置驻藏大臣,是清朝中央政府根据西藏地方的局势变化而不断尝试和精心策划后采取的措施,是环环相扣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必须要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才能稳定西藏地方的局势,从而更好地治理西藏地方。由于驻藏大臣的设置,使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统治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