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阐述开发湖北大别山区红色休闲体育旅游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红色休闲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深入分析,为制定红色休闲体育旅游营销策略提供清晰、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的污染及交通的拥堵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休闲的品质和身心的健康.乡村"休闲体育"与"农家乐"旅游资源的合理协调开发能给人类的身心压力进行有效的释放,让人们重新回归自然.延安市作为全国红色革命圣地,乡村"休闲体育"与"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品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推进延安乡村"休闲体育"和"农家乐"长效发展,提出相关举措,为促进和谐、健康、生态、文明延安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体育休闲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体育休闲旅游资源。通过从体验经济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 法,对我国居民的体育休闲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和进行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的进行分析,探讨有关体育休闲旅游资源 开发的方略,以便能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促进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丽城市”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城市更新建设的保证者,而美丽城市的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两者互动发展、共同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蓬勃开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推动与滋养,生态文明建设是休闲体育发展的至高境界,为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提供了外在环境和内部动力。城市休闲体育通过亲近自然、绿色消费、健身怡情、协调“三生”等实际行动,起到了推动人居环境改善、拉动低碳经济增长、实现生命价值延展和促进城市休闲功能提升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践行手段。  相似文献   

5.
体育休闲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体育休闲旅游资源。通过从体验经济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居民的体育休闲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和进行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的进行分析,探讨有关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方略,以便能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促进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打破休闲农业旅游的静态分布,以重庆市为例,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应用“源–汇”理论,构建“源地–廊道”空间域。结果表明:1)重庆市传统休闲农业旅游多依赖于耕地、林地及部分草地,用地空间结构紧凑,以主城区为轴心或沿长江流域集聚分布;2)重庆市生态禀赋较好,中度及轻度生态敏感区域的面积总占比为62.49%,综合6处休闲农业旅游源地及18条要素流动廊道,构建“源地–廊道”空间域;3)基于“一心两环、一廊两翼”的空间布局,通过强化40个关键节点并提升18条廊道网络,打造重庆市文化中心、文化长廊及观光带休闲旅游综合体。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旅游综合治理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GDP连续跨过7亿元大关,2010年超过1.2亿元,人均GDP接近3 000美元.2011年,我省常住人口5 950.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 559.1万人,城镇化率为40.5%.从理论上讲经济、城镇人口增长有助于推进休闲体育的发展.我国1995年6月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试行“双休日”以及节假日以来,社会休闲与消费热点转变为娱乐休闲文化,其中休闲体育成为广大居民时尚.我省湖泊河流、丘陵山脉、地理文化、古民居等具有丰富的天然条件和人文资源环境,是安徽旅游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地生态系统理论,探查微旅游作为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出路.考量传统村落具有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空间差异,构建不同的微旅游发展模式.结果表明,人地生态系统是考察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微旅游是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乡村旅游(微旅游)→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乡村旅游(微旅游)实现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划分为都市依托型(环巢湖及沿江片区—游赏观光、娱乐休闲)、景区依托型(皖南片区—文化休闲、文化养生)、生态依托型(大别山片区—红色教育、绿色消费)三种微旅游模式,并相应构建了具体微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广泛地调查和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探讨了新型旅游城市中休闲体育文化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关联性,以现阶段旅游城市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黄山市为例,揭示了旅游城市与休闲体育的融合发展应坚持旅游创新与产品开发、精确市场定位、立足文化特色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及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道路,为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城市吸引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和考察分析等方法,对咸宁市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咸宁市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优势,并尝试性地提出开发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