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结构比较常见,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分化因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但对于因语义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则无能为力.配价分析的着眼点是句法结构中核心动词和其强制支配的名词性词语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将配价分析的“动元”概念引入歧义结构的分析,可以较好地实现原因的解释和歧义的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在”字结构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描绘。指出“在”字结构的关键在于其中的名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的性质不同,结构的变换关系也不同。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和降级述谓描写,得出汉语的名词也有价的分别,并将现代汉语的名词分为零价、一价和二价三类,同时对每一类都作出了较为细致的描写。根据名词价的特性和“在”字结构的变换关系,文章得出结论:“在”字结构有鉴别名词价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配价语法的相关研究对分句内谓词的配价能力的描写,揭示了被修饰的名词与分句内谓词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而说明用作定语的分句在修饰名词时受到的语义限制。  相似文献   

4.
从配价的角度统一解释宾语的基干模式的产生理据,认为基干宾语模式受宾语内部核心词语(动核、形核、名核)的配价能力和宾语内论元隐现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从配价的角度统一解释宾语的基干模式的产生理据,认为基干宾语模式受宾语内部核心词语(动核、形核、名核)的配价能力和宾语内论元隐现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名动错位”指的是名词占据了本该动词占据的位置,而动词占据了本该名词占据的位置。说“名动错位”是假象是因为名词可以披上隐性谓词的外壳而占据动词的位置,但其名词性根本没变;而动词可以披上名词性外壳而占据名词的位置,但其动词性亦没变。这两种外壳都是客观存在于现代汉语句法中的隐性成分,名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标句词#,而谓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的v。  相似文献   

7.
若以M元素的氟化物和氧化物,比较它们的热稳定性时,可按波恩一哈伯热化学循环处理,比较时采用相同价态,由于氟为一价而氧为二价,故氟化物和氧化物应分别表示为MF_n和MO_(n/2),它们的分解反应是:  相似文献   

8.
传统藏文文法格在功能上真实地反映了藏文句法结构,藏文中的属格表示人或事物之间的限制或领属、修饰、复指、总别和依存关系等,可作前置定语.藏文中名词短语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文章采用语料实证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从句法功能的角度对属格助词在藏文名词短语中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从句法结构上总结和归纳了其结构特征,为多语言句法结构树库和框架语义构建提供最基本的语法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上古汉语中,动词词义的发展、组合能力的变化,可以以配价的分化为表征进行描写。配价能力的变化是检验一个动词功能发展的重要参项。研究发现,在上古汉语中,促使配价分化的主要语义手段是引申,主要句法手段是使动化和双宾化。基本结论是:(1)配价分化实质上是由语义分化引起并通过表层句法格局的变动体现出的动态过程;(2)强制性的句法机制引起的配价变化,其主要的语义支持来自表层;(3)考察一个动词的配价时,应以义位为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0.
无机含氧酸的强度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含氧酸的强度可由公式pK_1≌7-5N,和pK_m≌pK_1+5(m-1)来表示,其中K_1是第一电离常数K_m是第m级电离常数,N是中心原子的给电子配价数,如为受电子配价,则给予负值。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决定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英语语言使用大量的抽象名词和抽象表达来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特点。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英语翻译中如何把抽象名词和抽象表达形象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语序问题是语法的核心问题,汉语语序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汉语的特点。笔者根据配价理论建立起汉语语序的基本模型,并以此为参照描写汉语语序的种种变异形式:(1)价成分位序的改变:主要包括单纯的位序改变、分裂移位,以及部分同前置词隐现有关的位序改变。(2)价成分数量的改变,包括价成分的减少、增加及汉语特有的共价现象。笔者认为语序变异的深层动因是汉语”线性增量”的表意需要;并列举了语序研究的一个实例:语序变异研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定中式[A单+N]中的单音节形容词和名词的选择性关系很复杂,在音节、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的"形名组合"的选择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中的语言转移(Language transfer)理论表明:相同的语言现象可能存在于不同语言中,名词用作动词为一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时存在于英语及古汉语中,了解这类现象及其规律,对两种语言的教学将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化"词根与类词缀并存,而由后起类词缀"化"构成的词语的词性问题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现代汉语中一些"化"类词是外来词或是按照外来词的模式构造的新词。我们借鉴印欧语系的语法规则,将中英语言对比,追根溯源,重点考察由词缀"化"构成词语的名词性质,并对不同的情况分开描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汉英语言中含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的动物名词、习语、短语的用法.特别详细的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以动物为喻体来说明人物的特征,从而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突出人物的特征,强调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的发展史上,助词"等"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列举,二是表示复数。表示列举的"等"可以附着于单项或多项的专有名词、普通名词之后,表示择类举例、列举未尽、列举已尽三种关系,多作中心语,少作修饰语。表示复数的"等"只能附着于单项的代词、表示尊称与谦称的名词、普通名词之后,表示具有内在联系的群体间的同类聚合关系或者相互之间彼此对等的同类聚合关系,多作中心语,少作修饰语。助词"等"表示列举的用法早于表示复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欧洲人根据形态发达的印欧语特点,提出形态标准;北大教授朱德熙先生,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的实际出发,提出词类划分的功能标准,认为功能标准适合所有语言,并列举俄语借词的例子。文章以藏语名词和动词为例,指出方法简捷,易于理解,易于操作,是藏语词类划分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广义的文化修辞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词对"有界"事物的表达。针对汉语的个体名词有一部分的所指是"同质"事物的事实,认为汉语的个体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不适合用"同质"与"异质"标准来区分,但可以靠个体量词对事物空间外形的"定型"特征来区分,并认为对现代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判断,更适合采取事物的外形是否"定型"的"定形"标准。这种"定形"标准能充分反映出汉语名词特有的形式标签"量词"所具有的表形特征与汉语名词特有的个体量词这一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汉语的名词是属于所指事物在汉语社会的认知中"外形突显"的事物类型;同时,这种"定形"标准与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之分的语言所适合采取的"同质/异质"这样的"定性"标准,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上的互补性。文章认为,汉语名词所表现出的在事物空间"有界"、"无界"方面偏向外形的认知特征,反映的其实是汉语社会对事物的概念思维判断上的"具象性"文化特征;这种来自语义范畴这个语言最底层也是最终决定性方面的反映,较之语言的其他层面诸如文字、词汇、句法结构等,更具有深层隐秘性与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英语旅游标识语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强制和召唤等语用功能。英语旅游标识语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形态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本特点。在英译汉语旅游标识语时,可以采用交际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反译法和词类转换法翻译策略,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以及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