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基于Arc GIS10.0和Geo Da095i软件,采用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上海市星级酒店整体可达性,并测算乡镇街道单元的酒店可达性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随(到酒店的)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状态且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2)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整体较好,酒店等级越低,其可达性越好;(3)乡镇街道单元的星级酒店可达性呈现出以可达性高地为主、洼地与谷地并存的局面;(4)星级酒店可达性集聚程度总体较低,但酒店等级越高,可达性集聚程度越强;(5)可达性热点区域表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空间格局;(6)上海市星级酒店可达性空间分异是酒店空间布局、交通路网结构、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酒店空间布局和交通路网结构是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依据江苏省旅游统计数据,运用ArcGIS 9.3工具,从点和面2个层面对江苏省各星级酒店及其整体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具体采用核密度指数、莫兰I指数、吉瑞C指数和Gi指数指标.结果表明:星级酒店在江苏省内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各星级酒店分布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以苏州、南京为2个核心,由苏北到苏南逐渐集聚的态势;苏南大部分发达县市及苏中、苏北各市的市区均为星级酒店分布热点区,苏北大部分县市尤其是省界边缘及沿海地带多为冷点区.最后,分析了旅游资源和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水平、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政府决策行为等因素对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潇雨  胡小芳 《科技资讯》2009,(28):188-189,191
以多个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酒店安全现状和管理方法,从建筑结构,火灾,内部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酒店正常经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邹剑 《科技资讯》2012,(3):134-134
旅游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星级酒店的发展规模已经到了高峰期,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成为星级酒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星级酒店能源管理的分析,指出酒店绿色环保方面的不足,并针对星级酒店创建绿色酒店给出实施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对策建议,旨在积极推动星级酒店的节能环保意识,提高星级酒店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6.
以2017年桂林市星级酒店空间点数据为基本数据样点,采用基于空间点模式的最近邻指数分析、L函数、热点探测分析以及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桂林市58家星级酒店空间分布格局和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酒店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桂林市星级酒店NNI指数值R=0.274,整体呈高度集聚模式,集聚的拐点在4.24 km处;...  相似文献   

7.
龚勋  陈维巍 《科技信息》2007,(31):657-65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西昌这个正在开发中的旅游城市来说,酒店业也正在不断地繁荣发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酒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了解酒店的发展趋势,把握酒店客人的需求变化,调整经营管理策略,适应客源市场的变化,以便更好的吸引并留住酒店的客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廖静娴 《科技信息》2009,(26):I0172-I0173
目前中国旅游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就是高端旅游产品包括高星级酒店产品过剩,大众化产品供应相对不足,广袤的大众市场被放弃了。面对我国高星级酒店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也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李妍 《科技资讯》2014,(7):171-17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服务业走向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酒店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进入了空前时期,知识型员工的介入极大地提高了酒店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要想确保知识型员工能力的发挥,就要采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来调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调动知识型人才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加乐于为酒店管理服务,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星级酒店作为讨论对象,首先简单阐述了知识型员工的涵义,然后探究了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部营销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其本质含义是在充分发挥人本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内部员工满意度的方式来提升外部市场营销业绩。近年来,四川省星级酒店业普遍引入内部营销这种先进的营销模式,以图提高企业绩效,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四川省星级酒店业的内部营销效应进行经验分析,总结其成功之所,分析其尚待改进之处,以对包括星级酒店业在内的全省旅游行业进一步开展与实施内部营销模式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在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董志塬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探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在聚落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得出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是随机的,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历史继承性也对本构居民点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证实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现代地理的技术手段在聚落地理研究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我国速生桉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在大面积种植速生桉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速生桉种植现状、 生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以广西为例,综合分析了速生桉 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及生态特征:1)广西速生桉种植面积已占到区国土面积的9.7%,并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 布特点;2)广西速生桉林分布的平均坡度为20.4°,集中分布在8°~35°的坡面上,这与有林地坡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 林地分布的平均坡度为26.9°,主要分布在大于25°的陡坡上;3)速生桉林分布的平均郁闭度为33.2%,有林地平均郁闭 度为53.0%,速生桉的郁闭度相对有林地明显偏小,这与速生桉作为速生树种的特殊形态特征有关;4)速生桉林的平均 盖度为61.9%,有林地平均盖度为81.1%,速生桉的盖度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ArcMap10.1软件支持下,以陕西省的93个县为研究单元,采用地统计分析法和热点聚类法初步探索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陕西省整体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2)陕西省人口在关中地区呈同心圆式的分布。(3)陕西省人口在空间上呈不均衡分布。(4)陕西省人口热点区分布范围由小到大分别是:中间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结论政府部门可以调控人口迁移数量,使人口在空间上合理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传统村落是一类保留大量历史痕迹的特殊聚落空间,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区域性农业文明。借助空间聚类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流域传统村落的价值遗存与流域范围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ArcGIS平台与层次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解读传统村落价值空间的流域性分布特征。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空间聚类有较高内部耦合性,内陆河、松辽流域的传统村落分布较少,缺乏现行认定标准下的保护价值,具有区域的代表性;长江、东南诸河、珠江是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流域,拥有较多数量的中国传统村落,价值同质化较强。  相似文献   

15.
应用C S Wen统计力学的碰并理论 ,通过研究工业粉尘与墙壁之间的作用势力及粘连性质 ,给出了可碰并工业粉尘粒子的空间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陕南降水变化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陕南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降水量变化对该区域以及调水工程和受水区影响深刻.利用陕南及周边气象站点近30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法,分析获得陕南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系数.结果表明:(1)陕南降水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出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和相对一致性的特点;(2)陕南降水变化的时间系数表现出明显的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6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空间上呈不均匀分布特征,究其成因,是各驱动力的综合影响结果,因此为了探明不同影响因素对湖北省非遗空间分布形成的作用,该文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2大方面,具体分为地形、河流、文化、经济4个子方面对其进行剖析.研究表明:1)地势对非遗的影响作用体现在平原—台地单元的促进作用和山地—丘陵单元的保护作用上,由此导致平原—台地型非遗分布范围广泛、传播距离远,而山地—丘陵型非遗则正好相反;2)湖北省非遗普遍具有亲水性,各类非遗到河流的平均距离均小于10 km.河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人类定居地点和出行方式上,由此导致非遗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3)荆楚文化中的楚国历史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和江城武汉文化对湖北省非遗的产生与分布作用最显著;4)经济集聚效应是影响非遗产生、空间分布、流动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湖北省非遗的集聚中心随着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中心迁移而迁移.  相似文献   

18.
亚洲夏季风对云南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云南94个气象站1961~1999年5~10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偏早(晚)年或偏强(弱)年,云南5月、6~8月、9~10月及5~10月等关键期暴雨频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对云南暴雨频数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夏季近地面臭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重庆市主城区近地面臭氧及前体物、气象因子的连续监测资料,重点分析了主城区夏季典型日臭氧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臭氧与NO、NO2和CO等前体物及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地表臭氧质量浓度具有主城核心区域较低而周围地区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臭氧质量浓度日分布呈“单峰型”,最高小时质量浓度出现在午后16时左右,与太阳辐射强度、温度等气象因素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与NO、NO2和CO等前体物呈负相关关系;高质量浓度臭氧污染易出现在高压天气系统中,即太阳辐射强度大、微风、相对湿度低且气温较高的天气下;臭氧质量浓度升高与大气压下降幅度密切相关,大气压下降超过0.4 kPa时,臭氧质量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区类型划分及其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界定山区范围,认识中国山区空间格局特征,为中国贫困山区精准扶贫战略因地施策提供决策支撑。论文基于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多指标结合的地貌形态分类体系,运用空间分析工具对90m分辨率的SRTM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中国山地面积,结合县域行政区划和不同地貌类型面积比例,构建一套可量化的中国山区分类体系,对中国山区范围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4.70%;从山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山地县比例最大,占全国面积42.36%,丘陵县比例最小,仅占全国面积的12.55%;从地带分异格局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平原县面积占比最大,分别占东部和中部国土面积的62.64%和55.21%,西部地区的山地县占比最大,占西部国土面积的54.52%;从省域分布格局看,我国大陆地区有14个省级单元的山区比例高于60%,宁夏、青海、云南、贵州、甘肃和西藏7个省(自治区)的山区比例均高于99%,是中国山区分布最集中连片,山区特征最典型的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