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夜星空,群星争辉,有一颗“星星”从北半球升起掠过太空,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登月热,这就是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等一系列应用卫星,卫星门类比较齐全,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4艘无人试验飞船,并非常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船的发射和返回。我国以后还将向月球、火星和其他外星发射探测器。我国空间飞行器(卫星、飞船等)研制和发射的事业方兴未艾,看未来的宇宙空间,到处驰骋着我中华的航天器,我国在宇…  相似文献   

2.
1960年8月19日苏联成功地把第二个宇宙飞船发射到地球卫星的轨道上。除去火箭载体的最后一级外,整个卫星式飞船重4,600公斤。发射第二个卫星式宇宙飞船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研究保证人的生命活动,以及人的飞行安全和返回地球的系统。预先安排了在飞行期间应进行的一系列医学生物学实验,完成了宇宙空间的科学考察计划。为使带有生物的第二个卫星式宇宙飞船成功  相似文献   

3.
捕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在我国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技术研究领域堪称权威。 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把卫星定轨精度从千米组级提高到米组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卫星测控应用软件的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使卫星测控软件的设计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他提出的“卫星时”概念,为开创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网管多星的新路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少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谈谈有关载人飞船的知识。自从1970年以来,中国发射了不少类型的卫星,1999年又成功地发射了飞船。飞船与卫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从它们的系统组成来谈谈这个问题。 飞船与卫星有许多的共同点,如它们的飞行原理、发射、轨道、轨道上的运行,以及返回所经历的环境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又有许多要  相似文献   

5.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高分五号"2018年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对掌握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沿     
《科学之友》2015,(2):4-5
<正>"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完成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两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7.
前沿     
正1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土卫六上发现有液体流动的大峡谷美国航天局研究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有着  相似文献   

8.
据专家们预测,如果各国所有的卫星发射计划都能成功,2001年前将有1000多颗新的应用卫星进入地球轨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具有航天发射技术。有资料显示,在发射能力有限的欧美门前等待发射的卫星,已经排成望不到尾的"长龙",我国的火箭发射中心也是"顾客盈门"。  相似文献   

9.
袁岚峰 《自然杂志》2017,39(4):299-303
正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引爆了公众对量子科学的兴趣。许多人都知道了,中国的量子通信走在世界最前列——尽管对于量子通信究竟是什么,大多数人还是一知半解。最近,又有一条"日本成功进行超小型卫星量子通信实验"的新闻刷了屏。典型的报道像这样:新华社东京7月11日电(记者华义)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11日宣布首次用超小型卫星成功进行了量子通信实验,该机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在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将光明星3号卫星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引起世界巨大反响.就在朝鲜卫星升空的同时,美国在佛罗里达发射基地,向太空发射了一架极其神秘的小型航天器——X-37B.这次发射的时间点耐人寻味.发射目的虽然三缄其口,但依旧无法阻止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是例行试验,旨在验证太空飞行中的某些相关技术;也有人猜测,这是为了偷窥中国的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还有人相信,这是美国在向朝鲜"亮肌肉",以示警告.  相似文献   

11.
动态点击     
<正>中国成功发射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2016年12月22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颗碳卫星将使中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能力。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经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且仍呈上升趋势。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的研究。据相关研发人员介绍,此次发射的科学实验卫星重约620千克,在太阳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全年跟踪15只青海湖繁殖水鸟的运动。其中,4只渔鸥和1只斑头雁成功到达越冬地并安全返回青海湖。本文结合卫星跟踪在鸟类迁徙方面的应用,比较详细地介绍青海湖繁殖水鸟渔鸥和斑头雁的迁徙动态和迁徙路线,可为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乃至中亚-印度迁徙通道内鸟类迁徙与禽流感的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霍安祥  张春生 《自然杂志》1995,17(5):262-265
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1957年国际地球年以来,不同大气层深度宇宙线中子记录器和μ子记录器世界范围网络的建立,以及后来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许多卫星在高空长期对宇宙线的观测等购对太阳活动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这些观测能区较低,譬如卫星高度观测能量为几个MeV至几百MeV,地面台站也只到GeV至几十GeV,但是它们可积累较多的数据,能较多地获得太阳活动机制和作用图画。  相似文献   

14.
近200多年来世界制造中心经历了多次迁移,从欧洲到美洲、到亚洲再到中国.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成为世界制造加工中心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中国确确实实也为此创造了很多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5.
1960年8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总统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成功地回收了在发现者XIII号卫星上飞人运行轨道的美国国旗。由于座舱内运载的旗子溅落在夏威夷海洋东北部,所以这面旗子被海军直升飞机回收,挂在一艘等候艇的甲板上。这是首次把物体送人太空,并安全返回地球的一次重大事件。艾森豪威尔骄傲地展开这面旗子对记者说.发现者号卫星的发射是致力于探索空间环境条件的科学研究之组成部分。但他是不诚实的。发现者号卫星无非是掩护被称为Corona的秘密空间侦察计划。中央情报局和空军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研制的Corona卫星是打算送回苏联和中…  相似文献   

16.
向公众直接转播电视或声音广播的人造地球卫星叫直播卫星,也叫广播卫星。它是卫星直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空间直播发射台的作用。 卫星通信新概念 直播卫星是由通信卫星发展而来的,但二者又有区别。例如,一般通信卫星的转发器输出功率仅10W左右,发射到地面的信号须用较大的地面站接收,然后传送到电视台再转发给公众。而直播卫星不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发射返回成功,2004年初欧空局和美国的火星登陆热热闹闹开头,使航天事业重新聚焦到人们的视线里。这时,人们不应忘记航天先驱冯·布劳恩。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当大家兴奋地奔走相告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却急速返回北京控制中心:"'嫦娥'奔月由五大系统组成,发射成功,这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我们还需要25天的时间,把'嫦娥一号'送入月球轨道,并开始正常工作,这才算奔月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11月24日,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升空,奔赴探月之旅。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一问:嫦娥五号去月球做什么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4日,是世界上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1号”(见底纹图)升空40周年纪念日。“人造地球卫星1号”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推动意义。 40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了4800多颗形形色色的卫星,它们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和政治效益。这些卫星大体可分为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包括空间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和应用卫星(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导航卫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