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顺应理论从词汇、句法、修辞以及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方面对语料《红楼梦》章回标题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在《红楼梦》章回标题的翻译中,译者顺应了与语言相关的内外因素,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译文中存在对原文的增加,减少或改变。  相似文献   

2.
李奕 《科技信息》2009,(10):115-115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红楼梦》中姓名具有深刻内涵,不可漏译。本文分析了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在翻译中,译者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了音译、意译、不同称谓、译音译义、用法语与拉丁语以及增词等各种手法,将《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3.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第一部敷演《红楼梦》的戏曲作品,在红楼梦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对袭人、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歪曲塑造,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庸俗理解,造成了对《红楼梦》的误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改编困境,另一方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视点出发,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一些称谓的使用与翻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文章首先讨论了该小说中称谓的基本使用情况,并对“老爷”、“太太”以及其他称谓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该小说充分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称谓,尤其是亲属称谓的使用状况。接着作者以Hawkes与杨宪益两种《红楼梦》英文译本为依据,对该小说中的一些较为典型的亲属称谓,包括“老爷”、“太太”、“老太太”以及“宝哥哥”、“林妹妹”等的翻译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隐喻的翻译方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约翰·明福德两个译本为范本,探讨了他们在处理《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时采用的几种方法,并评析这些方法在具体的表达中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小说《红楼梦》中形容词性敬语的分布及其英译模式,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对小说《红楼梦》中的形容词性敬语进行穷尽式检索,然后针对检索结果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敬语作为明清时期极度盛行的语汇使用频率较高,且呈现出敬辞与敬称及不同类符的不均衡性分布趋势.以杨宪益在小说《红楼梦》中灵活采用直译、省译、补偿翻译等为例,忠实地将小说内容及相应的满清语言文化内涵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7.
肖佳 《科技信息》2013,(23):132-132,134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事业,并为《红楼梦》英译研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通过分析霍克斯对《红楼梦》的翻译,发现翻译有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功能,翻译一经产生会对目标语或译入语文化的演进产生巨大影响。翻译不仅塑造了原作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而且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媒介,是文学更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译文不同版本对对联翻译的不同处理方式,指出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古老的形式,在其翻译时最重要的是注重“意美”,其次是“形美”,再其次是“音美”。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译文不同版本对对联翻译的不同处理方式,指出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古老的形式,在其翻译时最重要的是注重"意美",其次是"形美",再其次是"音美".  相似文献   

10.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两个英语全译本风格各异,但异译同工。身份不同的翻译家,秉承不同的翻译主旨和翻译目的,都尽可能全面、充分、完美地再现原著的风采和文学魅力。在对原著进行文化阐释的过程中,两个翻译文本通过深度翻译的不同方式和具体的释译、化译、变译技巧,同样实现了文化翻译学理论上的译文可接受性和充分性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3.
在新红学家发现加注了脂砚斋的批语的版本前,红学研究中井无脂砚斋其人。脂砚斋不是第一个阅读《红楼梦》的读者,也不是第一批书的人。当时社会上还有其他版本、其它书名的《红楼梦》在流传,不止脂砚斋所抄阅再评的《石头记》一种版本。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苦哭芹,泪亦殆尽”等语是脂砚斋说的假话。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扛鼎之作,每一章节分"回"别"目",上下两句八字对仗,抑扬顿挫,婉转流畅,具有"音乐美"的特质。通过对《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比较,分别从谐音双关、叠音、叠韵、双声、平仄等语音修辞的视角,分析三位译者是如何再现《红楼梦》原回目语言"音乐美"的艺术,剖析译者的翻译手法和翻译技巧,旨在探寻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回目汉英翻译的可行性与翻译限度等问题,以期达到对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回目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而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在讨论了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后,通过对杨译本《红楼梦》的分析,试论模糊限制语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三回是整部小说非常关键的一回,主要人物悉数出场,场景不断切换,涉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以及场景的描写众多,牵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面,霍克斯处理地非常巧妙,在信息的传达和艺术的再创造方面表现突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研究霍克斯的译本,研究他的翻译方法,研究霍译本在西方世界受欢迎的原因,将会对如何让经典文化更能为西方读者群所接受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化误读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普遍存在,《红楼梦》在海外传播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文化误读"现象。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以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范例,对其中有意识地文化误读现象进行客观分析,认为在批评这些误读的同时,应看到译者当时的翻译目的,从而更好地了解误读的根源,更加客观地看待霍克斯的译本及其在当时的背景下产生的积极效果和对《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贺芳 《科技信息》2011,(6):172-173
在近年来的翻译论坛上,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一直是翻译学界的一大热门话题。异化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杨宪益夫妇的力作—《红楼梦》的英译本,杨宪益凭借其高超的翻译技巧,成功地使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多种翻译手段对其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了娴熟的处理,最大程度地传递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本文以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为基础,以杨宪益《红楼梦》歇后语翻译为个案,证明异化翻译可以弥补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科技信息》2009,(21):194-194,243
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英译的两个《红楼梦》译本为例,从主客观两大方面分析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力图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阐述影响翻译策略选择背后的真正原因,进而更好的认识翻译现象及翻译的社会功能,真正把握翻译的本质,以达到对现有翻译作品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从1830年至今出现了多种《红楼梦》英译本。从历史的角度看,相关文学理论的发展会极大地影响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从而导致译者"叛逆"行为的产生,这是限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